四年合作再上新臺階:騰訊雲與微眾銀行進入“合作2.0時代”

2015年1月4日,隨著中國金融史上第一筆由互聯網銀行提供的商業貸款在深圳的發放,微眾銀行在騰訊雲多項技術能力的支持下正式對外營業,成為國內首個誕生於雲上的互聯網銀行。4年後的3月29日,騰訊雲與微眾銀行宣佈成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合作研發面向“開放銀行”場景的金融科技應用,助力金融機構打造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助推普惠金融的發展。這也意味著雙方的合作關係將邁入更為深入、全面的“2.0時代”

四年合作再上新臺階:騰訊雲與微眾銀行進入“合作2.0時代”

四年合作三個“開創”,大量成果賦能智慧金融

四年合作再上新臺階:騰訊雲與微眾銀行進入“合作2.0時代”

回顧雙方過去四年時間的合作,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表示可以用三個“開創”來形容:一、開創了全分佈式的銀行架構;二、開創了基於互聯網並滿足金融合規的安全體系;三、開創了完全自主可控的金融雲體系。

2014年7月,微眾銀行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後開始籌建。和傳統銀行不同,微眾銀行作為互聯網銀行並沒有線下網點,所有業務流程均通過互聯網完成,這就要求其核心繫統必須能夠支持大規模、實時性的高併發業務,並結合社交數據、信貸數據等進行用戶信用評估,同時還要接受可靠性、監管合規、運維要求等方面的諸多挑戰。

通過和騰訊雲的合作,微眾銀行僅用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從開始籌備到正式營業的全部過程,併成功打造出國內首個基於雲計算技術和分佈式數據庫的銀行分佈式核心系統架構。微眾銀行將支撐過微信、QQ的雲計算技術能力應用到微眾銀行眾多的金融業務場景中,最終創造出能服務海量用戶的全新金融服務體驗,並且將單IT運維戶均成本降低到3.6元,不足傳統銀行的十分之一。

雙方在金融科技層面的合作也催生了諸多金融科技成果。例如針對傳統業務流程中需要線下核實用戶生物特徵的卡點,雙方結合騰訊優圖獨創的活體檢測技術及人臉識別技術創新金融業務流程,將客戶註冊、法人變更、法人核身、開戶等業務流程中的線下校驗環節搬到線上,極大的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在新技術支持下,微眾銀行的人臉識別達到了98.6%的通過率以及萬分之一的錯誤拒絕率,確保了金融業務對安全性的嚴苛要求。

騰訊云為微眾銀行量身打造的智能客服小We機器人,解決了將近98%的客服問題,併為31家合作機構提供服務,實現了新技術的價值延伸。在技術層面之外,騰訊雲還開始將騰訊海量的社交數據及資源應用於銀行信用體系和個性化產品,為微眾銀行帶來更為高效的營銷方案。

合作2.0時代聚焦“探索”,助力開放銀行實踐

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表示,未來銀行將是開放式的銀行,金融機構需要建設匹配開放場景的金融科技能力,以構建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數字經濟時代,所有的企業經營乃至個人都離不開數字金融的服務;消費者和企業對於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要求也會大大高於傳統銀行,銀行的服務也將實現全場景覆蓋而無處不在。這都將使金融行業的系統性能、系統安全壓力大幅提升,遭遇的風控挑戰也會大幅增加。這也為騰訊雲和微眾進一步加深合作關係提供了契機。

騰訊雲與微眾銀行基於開放銀行發展的共識成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將從基礎架構、金融應用、體驗創新三個層面為金融科技在新形勢下的發展進行聯合研究和技術輸出,並將重點探索分佈式計算、分佈式數據庫、量子通訊、智能運維體系等自主可控技術在銀行技術架構中的深度應用,聯合打造滿足“開放銀行”各個場景需要的智能風控、金融安全、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應用實踐。同時,雙方還將結合優勢的產品設計能力與運營經驗,探索金融服務體驗創新的方法論。

通過和騰訊雲共建金融科技實驗室,微眾將進一步提升在金融科技領域的能力積累,為擁抱開放銀行提供更有力支撐,為行業提供更為領先以及安全可靠的金融科技技術與應用的平臺。

騰訊雲通過和微眾銀行的合作,在金融領域已經完成了產品線的快速豐富,並從底層支撐架構開始逐步為金融客戶提供業務智能化解決方案。目前,騰訊金融雲已經形成以專有云平臺、分佈式數據庫、微服務平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臺為核心的自主可控技術支撐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