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微眾銀行、新網銀行現身說法,新一代互聯網銀行做的怎麼樣了?


微眾銀行、新網銀行現身說法,新一代互聯網銀行做的怎麼樣了?


『發自上海』

提起新網銀行、微眾銀行,雖然他們體量並不小,但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很多人並不是特別熟悉,因為人們看不到他們。

作為以互聯網模式運營的民營銀行,他們的業務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不受地域的限制。

用戶並不知道新網銀行、微眾銀行在哪裡,因為作為新一代的互聯網銀行,他們沒有營業網點,沒有客戶經理,甚至不辦理現金業務,而是採用全場景、全在線的數字風控,通過純在線的方式服務客戶。

作為中國第一家民營互聯網銀行,微眾雖然在2014年12月就拿到了金融牌照,但直到2015年8月才陸續有產品推出。新網銀行2016年的10月28日開業至今,運行時間還不到兩年。

兩三年的時間,對古老的銀行業來說顯得非常短暫。但是,據消金界瞭解,微眾銀行在2016年就實現了盈利,2017年就收回了之前所有的投入。新網銀行正式開展業務一年多,放款額就已經超過1000億元。

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新一代互聯網銀行何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

01

定位自身商業模式

對互聯網銀行來說,“互聯網”只意味著一種形態,而非明確的商業模式。在成立之初,他們都必須找到一種確定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新網銀行副董事長江海在近期的朗迪峰會上提到,在新網銀行籌建之初,他們就意識到,中國銀行業已經成為產能過剩的行業,黃金髮展的20年落幕了。唯一可以依賴的紅利就是席捲全國的數字經濟。

因此,新網銀行選擇走“專而美”的線路,推出單品,依託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發展線上零售信貸業務。

可以看出,這也是“爆款策略”,與零售行業有相通之處。

在確定商業模式的時候,新網放棄“競爭模式”,選擇“合作模式”。

新網銀行首席運營官劉波表示,除非再一次出現技術革命,否則與騰訊、阿里打流量之仗是沒有機會的。

因此,新網銀行放棄獲取流量,甚至不做自己的APP,選擇與流量巨頭們合作,將品牌讓渡給合作方,融入到流量巨頭們的生態中去,通過與B端的合作服務C端客戶。

滴滴的“滴水貸”,就是新網銀行與滴滴合作推出的產品。“滴水貸”的背後其實是新網銀行的“好人貸”,新網銀行做風險控制,承擔責任,但是將品牌讓渡給滴滴。

此外,新網銀行還和騰訊、阿里、今日頭條、銀聯、中國移動、陸金所合作,在背後提供全流程的服務,承擔所有風險。

這樣做的結果是,雖然流量越來越貴,但對新網銀行,用首席運營官劉波的話來說:“流量多得用不完,我每天在發愁要怎麼辦。”

現在,“流量多的用不完”的新網銀行,拿著自己“吃”不下的流量,去和其他銀行談條件、談合作,用聯合放貸、聯合風控的模式消化流量,這也形成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對微眾銀行來說,在成立之初,就希望能夠服務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了的人群。

這可不是動動嘴嘴就能實現那麼簡單。傳統銀行財大氣粗都做不到,憑什麼微眾可以?

微眾銀行創新研究負責人姚輝亞介紹,微眾銀行最主要還是利用技術手段,改善傳統銀行業的成本結構,降低金融產品的價格。

這樣,微眾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一來能夠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觸達的用戶更廣泛;二來成本低,降低了用戶門檻。

想要彎道超車,只做到這一點,格局還是太小。古人云“君子不器”,微眾銀行在定位上,不只把自己當成一家銀行,而是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科技平臺,定位為“連接者”。

微眾銀行科技創新部副總經理範瑞彬透露,微眾的合作伙伴,一方是有用戶、有數據、有觸達能力的行業平臺,一方是有資本、有產品、有風險承擔能力的金融機構。微眾要做的,就是通過自身的產品設計、大數據分析以及科技能力,將行業平臺與金融機構連接在一起。

微眾銀行最初推出的“微粒貸”,是純信用無抵押的消費貸款,授信額度從500元到30萬元,只要用戶在白名單上,幾秒鐘就可以拿到錢,而且還款靈活,可以隨借隨還。

微眾銀行還推出了“微車貸”,在瓜子二手車網站上買車的用戶,如果需要信貸服務,只要勾選“同意”,微眾就會進行信用評審流程,馬上就可以告訴客戶能否拿到貸款,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車。

2017年 ,微眾銀行還又推出了“微業貸”,是一款面向小微企業的貸款產品,完全線上化,且基本上無抵押。

02

具有“互聯網基因”的組織結構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新網銀行,還是微眾銀行,在演講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互聯網銀行的組織結構。

新網銀行副董事長江海表示,與傳統的銀行不同,在新網銀行很少聽到行長、副行長這樣的職務稱呼,新網銀行更願意讓合作伙伴知道,每個人是負責什麼業務的,是CEO、COO還是CRO,這樣可以讓合作伙伴更好的理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與銀監會的溝通中,還是使用行長、副行長這樣的職務稱呼。

消金界瞭解到,新網銀行內部有各自的花名,江海的花名叫“周伯通”。這種花名,已經成為阿里系的標籤。

提到組織結構,微眾銀行創新研究負責人姚輝亞介紹說,微眾銀行將整個組織架構壓得非常扁平,將決策機制降到比傳統銀行低一到兩個級的水平,形成了一個矩陣式,把所有的能力,包括硬件、軟件、系統、人、團隊,都擠到一個個小的模塊上,這樣既能夠保證效率,又能保證管控。

這樣的組織架構在效果上非常明顯。姚亞輝舉了兩個例子,如果出現新用戶大量增長,微眾銀行只需要36個小時,就能實現數據中心的擴容,支撐額外的客戶交易進來。在產品上,2017年,微眾銀行最快的一款產品,從產品出來到有用戶交易,只用了11天。

這種效率,在傳統銀行是不可思議的。

03

銀行也可以是一家科技企業

有意思的是,微眾銀行和新網銀行都強調,自己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微眾銀行是國內銀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而新網銀行是國內第二家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銀行。

這意味著,新一代的互聯網銀行,是一家金融機構,但同時也可以是一家科技企業。

純線上的互聯網銀行,既沒有實體網點,也沒有大量的原生數據支持。但沒有實體網點也必須要為客戶開戶,沒有原生數據支持也必須要進行大數據風控。

在江海看來,也正是因為面臨這樣的困境,才成就了互聯網銀行做全場景、全在線實時風控的能力。

雖然沒有實體網點,但消金界發現,新網銀行在獲得銀監會線上信貸業務備案之後,就有了兩大便利——

第一個是信貸業務的方式上,可以把KYC從面籤轉化為網籤,可以非面對面地對這個客戶進行識別。沒有線上業務備案的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還需要面籤。對於小額產品,打個比方,要從新疆跑到上海來辦業務,成本太高。

第二個是開展業務的範圍上,民營銀行都是按城商行來監管的,不能隨意在全國範圍開展業務。而新網銀行就不同,在線上不受區域約束,目前已在全國30多個省300多個城市,擁有1660萬的客戶。

消金界瞭解到,目前新網銀行所有的業務,都是通過手機端實現的,幾乎無人工干預完成。新網銀行累積1000億元以上的信貸,全部是由智能化審批完成,審批過程中的圖像識別、身份證識別、本人聲音識別的準確度都非常高,缺失率在百萬分之一。

在實時風控上,目前的互聯網銀行,主要採用的模式是全在線的預售性模式,新網銀行風控審核的過程是在“秒”級的範圍之內的,加上數據接口的交互等環節,整個風控流程的時間不會超過42秒。

支撐這一切的技術,我們普通用戶享受得到但不知道從何而來,但他們內部有嚴格的考核要求。據消金界瞭解,新網銀行開業之初,股東和董事會對管理層下達的考核指標中,除了考核利潤數、賬戶數、資產數之外,同時也考核專利數。

目前新網銀行已經在反欺詐和信用風險評估等領域,提交了45項的專利申請,包括實戰中用到的識別指紋、生物探針等多項技術。

與之相比,在金融科技的突破上,微眾銀行的做法有些差異。

消金界瞭解到,除了傳統的移動互聯網技術以外,微眾銀行主要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四個領域做佈局。

在人工智能方面,微眾銀行將人工智能運用在客戶服務和催收上。

在客服領域,微眾銀行服務客戶的智能服務機器人,每天處理的信息量在百萬級以上。

以微眾銀行目前的客戶規模,需要上千的人工坐席才能完成。但外界難以想到的是,明星產品“微粒貸”的客服,只有8個人工坐席,其他都是機器人完成的。這個工作量折算過來,可能要省下400多的人力。

人工智能在成本控制上,做到了數量級上的下降。

在催收業務上,微眾利用人工智進行身份識別。識別出不同的逾期後,機器人或人工會根據不同逾期情況、不同的產品,選擇催收策略、催收話術,可以做到針對不同的用戶進行不同的催收,不但使人工電催的數量大幅下降,催收效果也比以往好很多。

在區塊鏈領域,微眾銀行建立一個叫“金鍊盟”的區塊鏈生態圈聯盟。目前有100多家成員,包括銀行業、證券業、基金業、交易所、中科院計算所等。在“金鍊盟”內部,有一個工作組,研發了國產的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底層平臺。

微眾銀行已經把這個區塊鏈底層平臺開源了,金融行業內有很多應用自發採用了這個底層平臺,也應用到了非金融場合。

微眾銀行自己也在銀行間對賬、供應鏈金融、司法仲裁領域運用了區塊鏈技術。

在金融雲方面,微眾銀行創新研究負責人姚亞輝透露,他們的核心繫統已落在分佈式系統上,這在全球範圍看都非常超前。

對於大數據,姚亞輝則說:“我幾乎想象不到,哪個我們推出的產品沒有用到大數據,這對我們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能力了”。

可以看到,對於微眾銀行與新網銀行,大數據早已成為他們的基礎設施。門店這樣的傳統金融基礎設施,在他們的歷史裡,都只是空白。

想要新網銀行、微眾銀行在朗迪峰會上的發言全稿,歡迎關注“消金界”索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