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美體育與北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共拓千館計劃服務1億中產階級

智美體育與北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共拓千館計劃服務1億中產階級

互聯網+體育 ID:jipangtiyu

作者 | 慕巖

7月5日,智美體育集團(以下簡稱“智美體育”)與北京體育文化產業集團(以下簡稱“北體集團”)在北京隆重舉行戰略合作發佈會。這是中國體育產業中在香港上市的兩家體育文化巨頭的首次合作,這標誌著兩家龍頭企業將從此致力於在國內一線城市進行綜合性場館佈局和運營,並通過優勢互補和資源整合,實現資本與品牌方面的無縫對接,拓展“千館計劃”!也意味著以政府助力為肇始、以市場規模為土壤、以消費需求為出發的中國體育產業將進入蝶變階段。

發佈會當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領導、北控集團領導、各地體育局代表、智美體育董事局主席兼CEO任文、北體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學恆、眾多行業專家和企業領導以及全國70多家知名媒體悉數出席。

構建多業態場景

拓展“千館計劃”是雙方戰略合作的基石,目標是預計到2022年,將在國內實現數以千計的場館覆蓋,以此構建中國體育設施建設運維的核心模式,服務於8000萬—1億中產階級體育消費人口。

智美體育與北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共拓千館計劃服務1億中產階級

眾所周知,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經濟體量已達世界第二,中國人均收入和消費實現雙增長,參與健身的人群數以億計,中國體育產業蓬勃而出。中國政府將體育產業視為中國發展與提升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增長領域,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型期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而發展體育產業需要全民參與,全民參與離不了體育場館,體育場館與智慧城市這一載體息息相關,這是一條清晰且極具遠景的發展脈絡。

同時,中國現正處在經濟轉型階段,處在新的歷史節點,人口紅利和城鎮化進程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也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根基。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透露,中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是58.5%,2020年城市化水平將提高到60%,2030年會提高到70%,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時中國城市化水平應該會接近80%左右。

城市化水平提高意味著民眾健身需求的激增,對於健身場館等硬件設施的訴求會逐年增加。雖然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城市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大多數中國城市的發展規劃裡缺乏對於民眾健身方面的考慮,城市高樓林立但缺少必要的體育場館等硬件設施,導致城市發展後勁不足,經濟活力停滯,創新能力低下。智慧型城市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劑良藥。中國需要告別過去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需要建設能夠滿足民眾健身需求與企業發展訴求的城市。

智美體育與北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共拓千館計劃服務1億中產階級

智美體育《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

作為中國體育產業的先行者智美體育看到了這一遠景藍圖,今年二月與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共同發起了“智慧城市全民健身發展聯盟”。希望藉助這一平臺將城市、企業和全民健身三者有機融合,實現三者的互利共贏。

智美體育是中國知名的馬拉松產業開拓者,在馬拉松賽事運營方面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通過馬拉松,智美體育將城市經濟發展和健身需求完美結合,並且以馬拉松賽事為核心,帶動了賽事轉播、體育旅遊、運動康復等周邊衍生產業的發展。2016年起,智美體育舉辦了首個國際馬拉松系列賽事——“一帶一路”馬拉松系列賽,標誌著公司開始走向國際。

對於此次與北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任文表示,未來智美體育將以自有IP賽事活動、青少年培訓、運動康復與營養、體育營銷、體育消費商品及衍生品銷售形成人群聚集,通過大數據分析為運動人口提供各類增值服務,構建線上引導+線下場景結合、場館智能化+內容豐富化結合、優勢培訓+長效管理結合的體育服務多業態消費場景,成為全民運動健康服務平臺。讓運動成為國人生活方式,讓智美場館成為中國各地健康新地標。

“千館計劃”是北體集團的主業,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通過投資、建設和運營完整模式,北體集團已經在北京、浙江、山西等省市地區建立起了“千館計劃”的第一批標準化場館。與智美體育合作有助於加速“千館計劃”的全面拓展。

智美體育與北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共拓千館計劃服務1億中產階級

智美體育董事局主席兼CEO任文

與智美體育這樣的頭部企業合作,劉學恆認為屬於強強聯合,他表示,未來雙方將在打造線上、線下智能化場館運動健康平臺的方向上努力,“攜手智美體育打造的全民健身智能化場館,未來將呈現出一種新的場館運營模式——從管理、體驗、硬件設施等方面,彰顯著科技感、未來感和前沿性”。

大數據驅動,引爆終極消費人群

一般人們把46號文件視為中國體育產業崛起的信號。此後,全面健身蔚然成風,健身人口數據不斷攀升。馬拉松、冰雪等運動深入民心,帶動了周邊產業的迅猛發展。體育產業鏈條不斷被拉長。但由於歷史原因,體育產業中的核心體育場館建設相對滯後,作為沉澱運動人群的最佳載體,體育場館不僅是最有效的消費場景,也是引爆終極消費人群的最好手段。

智美體育具有豐富的賽事運營經驗,擁有詳盡的中國路跑人群數據庫。任文表示,智美體育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希望能夠有載體使得賽事留存下來的運動人口有持續的運動習慣和運動場景。像體育場館這樣的設施是智美體育急缺的。

“同時,從國家大的戰略來講,我們兩家公司作為國際市場上體育文化產業中僅有的港股上市公司,需要在國家大戰略上做一些補充,而且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我們在各自發展中也有貫穿產業鏈上下游的需求。”任文說。

劉學恆認為,政府資源背景和打造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與能力是北控集團的優勢。智美體育任文團隊的強大執行力是他欽佩的地方。他說,各地舉行完馬拉松以後,當地政府、跑手、體育愛好者都有對於運動設施的需求。

智美體育與北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共拓千館計劃服務1億中產階級

北體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學恆

他還表示,任何一個經濟體和一個消費者在滿足了衣食住行基本剛性需求後,都會對自己生活品質有要求。“國際上普遍認為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時,跑步的人數會增加;8000美元時,各種球類運動會爆發;1.1萬美元時冰雪產業會爆發,”劉學恆說,“現在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9000美元,是一個爆發的好時機。”

任文贊同劉學恆的說法,她補充說,體育消費是所有人群消費裡面最終的一塊,與其他消費最大的不同是體育消費持續度極高,可以貫穿消費者的一生。

在此次發佈會上,有一句話非常吸引人:“雙方將藉助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大數據的運作,圍繞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建設創新型、標準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全民健身中心,形成全民運動健康平臺,打通全民健康產業鏈上下游,加強體育與不同產業的融合,提供消費配套服務,最終加速體育消費升級”。

這句話表明,智美體育與北體集團構建的運動場館與目前市面上見到的場館有本質不同,這是一種以大數據為驅動引擎的新型智能場館。

在過去,傳統的體育場館功能單一,重複使用率低,與消費者的友好度差,導致難以收回成本,體育場館運營屬於世界性難題。進入數字時代,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VR等高科技技術推動、影響和賦能下,現在的體育場館已經有了本質性改變。不再只是一個場館這麼簡單,而是變成了技術和商業平臺。這種轉變顛覆了關於體育場館體驗的傳統觀念,更貼近消費者,更有利於有效激勵多方群體之間的互動,實現多主體共贏;引爆終極消費人群。

剩者為王

2014年,體育產業“46號文件”剛出之際,曾有一段時間體育領域投資狂潮頻現,但事實證明沒有遠大抱負的和實幹精神,目光短淺的投資最後大部分都倉皇而逃。在此次戰略合作的採訪中,任文和劉學恆都坦言“熱錢”多,從業者大多浮躁,所以很多產業內的企業短期無法實現盈利,大多離開了。

作為體育產業內的標誌性企業,此次戰略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巨頭之間的合作一定會改寫產業進程。經過大浪淘沙,經受過市場的洗禮的智美體育近幾年一直保持著不錯的盈利,深受資本市場青睞。所以很多人認為智美體育有可能成為中國體育產業中的第一個獨角獸企業。智美體育的發展歷程對其他企業具有一定的借鑑價值。

智美體育與北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共拓千館計劃服務1億中產階級

不過任文也坦言,智美體育盈利是建立在前面十幾年營銷的積累基礎上。“因為有豐富的經營經驗,所以我們在以商業理念做體育。”任文認為,體育是門生意,做生意就要有客戶,就要有用戶和產業鏈的上下游,就要把你的商業模式建立起來。

“中國體育產業的公司有築夢的願景,更要有圓夢的能力,”對於任文來說,智美體育已經把馬拉松產業做到了一定的高度,現在需要向更高處走,“所以,需要憑藉劉總優秀的團隊去國際市場上獲取更多的資源和資本支持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這是雙方合作最根本的東西,也是最務實的。”

任文將雙方的合作形容為是一次最務實的牽手,這不是兩家香港上市公司的交易,而是基於產業、基於未來的牽手。

劉學恆表示,體育產業內能盈利的公司大多是小公司、小的培訓機構,大公司不多,智美是少數幾個之一。

智美體育的整體表現從其財務報表可見端倪。2016年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83.81%,達9336.30萬元;2017年在中國體育產業整體偏冷、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的國際宏觀大背景下,公司淨利潤依然同比增長8.6%,從毛利率和業務轉型目標達成情況看,智美體育的財報較健康。

據悉,智美體育已經積累了1400萬以上的馬拉松註冊人群,這種大數據對於今後雙方的戰略合作非常重要,是未來場館運營上佳的資源,可以通過大數據將運動人群從充分導流到體育場館,打通全民健康產業鏈的上下游。這種互補使得智美體育可以完成體育產業鏈的佈局,延展盈利鏈條,實現總收入的增加。

分工與堅守

互聯網+體育:

雙方同為港股上市公司,此前有沽空機構將槍口對準港股中的中國體育品牌運營商,二位怎麼看?在此次戰略合作中,雙方如何分工?

任文:

所有股價一定要基於真實的業務,目前智美體育股價和業務倒掛十分嚴重。現在北京體育文化產業也是剛剛開始,“千館計劃”一旦實施起來,未來的消費不可預期。這兩家公司未來在國際資本市場怎麼走,我們有分工。

首先,股本上,北體集團是控股方,佔50%,剩下40%是智美來投資持有的,剩下10%屬於管理層持有。從雙方分工來講,北京體育文化產業集團負責制訂大戰略和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與拓展;一些重要的互聯網和一些未來要發展的產業上下游企業的談判和合作,這是北京體育文化產業集團重要負責的三個方面。

智美體育負責落地各個政府的前期談判、溝通和市場拓展,就是建館投資的市場拓展。負責日常基本場館的運營。再就是,對於裡面未來植入的一些內容上,雙方協同後,由智美體育做主要引導,做更多內容植入的運營安排。

從分工中,大家能感受到,我們戰略目標非常一致,分工非常明確,充分發揮了各自優勢。我們之間的合作是背靠背式的隊形,我們把自己不擅長的地方交給了最值得信任的人,從而建立一個堅固的整體。

任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基因問題,國有企業也有做的非常大的,也有基因不足的地方。做體育需要腳踏實地,科學發展。智美體育基因、優勢在哪兒?北體集團的基因、優勢在哪兒,我們都清楚。作為合作伙伴,我們把各自優勢拿出來,互相做堅強的支持和後盾,這就是特別完美的地方。

劉學恆:

2014年之前不存在真正的體育產業,之前我們國家的體育事業重點是金牌戰略而非大眾健身,只有體育服裝或者運動鞋的,沒有體育服務業和運營業,智美體育第一個做馬拉松,時機非常好,真是人均GDP達到4000美金之後,才有大量的人群跑步,因為餓著肚子沒人跑步,忙著生活沒人跑步。時間節點最重要,這個時間節點被智美體育早早抓住了。

第二個時間節點,我們認為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以後,各種體育運動都會爆發,大家做這行都有所體會。這個時候最缺的就是場館,我們作為香港市場僅有的兩家體育產業公司跟其他公司走的路不一樣。大家非常清楚,2015年時有很多熱潮,收購各種IP,收購各種俱樂部,最後大家都是鉅虧。

任文:

有個著名導演講,投機取巧影視產業的人都離場了,留下才是真正做影視的人。前幾年的體育投資熱潮,使一些從業者浮躁了,這是做體育產業的人最不應該有的心態。體育產業與體育成績一樣是日積月累完成的,不是一日而就的,都需要積累的。在這個價值觀上,我們與北體集團非常一致。

劉學恆:

短期你做漂亮的IP,割韭菜,試圖在資本市場上把回報拿回來,但長期來看只有創造價值才能贏得真正的回報。體育產業裡面所有賺錢的公司都是一手一腳、踏踏實實做事情的公司。

觀看型體育和影視娛樂節目一樣,之間是競爭關係。同樣兩個小時,如果我是一個不愛世界盃的人,可能會出門看電影,也可以看電視劇,看中國好聲音。與體育節目競爭的娛樂節目數不勝數,但是到體育場館鍛鍊和跑馬拉松,是不可替代的體驗,我們要把基礎的內容做踏實,做出規模,就可以創造價值,那時候資本市場一定會回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