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每次金融危機爆發時都會伴隨著“錢荒”現象出現,錢跑哪去了

一旦金融危機爆發就會出現個人破產、企業倒閉、銀行破產等等現象,而這種現象爆發的背後往往都是因為“錢荒”引起,錢都跑到哪裡去了?作者相信會有許多人因此而感到疑惑不解。接下來,作者就引導大家揭開這個謎團。

回顧世界經濟史,每次爆發金融危機前都會有一段生機勃勃、繁榮昌盛的經濟景象,然後由盛轉危的這麼一個過程。作者先從“盛”開始說起,讓各位讀者知道支撐“盛”的錢是從哪來的,然後再說“危”時錢都去哪了,這樣連貫起來就容易理解了。為了避免涉及到的內容過多而變得複雜化,不容易理解,作者特將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簡單化處理,能體現問題的核心意義即可,因此作出如下假設:

1、假設該國家是個封閉型經濟體,即沒有對外貿易;

2、該國調節經濟發展的政策只使用單一政策-----貨幣政策;

3、參與的經濟主體僅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企業和居民,其中居民都在企業裡工作;

4、生產和消費的商品僅有一種:房子。

一、經濟繁榮期

一國經濟要想實現繁榮,必須需要大量資本的投入,資本來源於需要大量貨幣資金的支持,貨幣資金來源於銀行信貸。該國為了實現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和繁榮昌盛,特此制定採取積極寬鬆貨幣政策,大量增加貨幣供給,以此實現推動經濟增長 。如(圖-1)所示

為何每次金融危機爆發時都會伴隨著“錢荒”現象出現,錢跑哪去了

央行增加貨幣供給

如上圖-1所示,央行採取積極寬鬆貨幣政策,大量增加商業銀行貨幣量的供給,商業銀行以低利率以及出臺貸款優惠政策等方式向企業和居民發放大量貸款。對於居民來說,每個人都想擁有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對絕大多數居民來說,憑自身現有的儲蓄並不具備購房的能力,於是就以提前犧牲未來多年收入或生活水平為代價向銀行抵押貸款購置房子。對於企業家來說,在寬鬆低息的貸款政策和預測居民購房需求會大幅度增長的刺激下,由於企業家逐利之天性使然,必然不會放過此大好機會 ,於是就大量向銀行貸款擴大生產規模,建造出更多的房子。於是乎,銀行就然然不斷地向居民和企業提供貸款,居民對房子的需求量快速增長,企業日日夜夜加班加點蓋房,實現了人者有其業,居者有其屋,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太平經濟景象。就這樣,這種繁華延續了三五年或十年,該國政府管理部門逐漸體察到物價水平快速攀升,一年高過一年。為了防止或遏制通貨膨脹,該國政府意識到要給經濟發展降溫了,開始退出積極寬鬆貨幣政策。至此,開始進入下一環節:“危機”出現。

二、危機爆發期

該國為了防止或者遏制通貨膨脹,因此而退出積極寬鬆貨幣政策,制定並實施緊縮貨幣政策。如(圖-2)所示

為何每次金融危機爆發時都會伴隨著“錢荒”現象出現,錢跑哪去了

貨幣迴流央行

中央銀行實施緊縮貨幣政策(政策內容如圖-2所示),此時貨幣開始從商業銀行迴流中央銀行,貨幣迴流央行必然會造成商業銀行持幣量的大幅度減少,商業銀行為了保持流動性需要,不得不收縮貸款,甚至提前從貸款方抽回貸款。對企業而言,如果銀行收縮貸款或者提前抽回貸款,對企業來說那就是最致命的打擊,在建工程無法繼續開展,前期大量投入變成了沉沒成本,企業就此快速步入倒閉潮。對居民而言,企業倒閉或不景氣而造成失業或收入的大幅度降低,使得居民無法繼續支撐得起履行還貸能力,不得不通過出售房子或將房子轉讓給銀行的方式償還房貸,許多家庭因此而破產。對銀行而言,收回來大量房子因大幅度減值,就算能將所有房子售出去所取得的款額都無法彌補貸款金額,這樣就造成了銀行巨大虧損,嚴重時將會陷入破產倒閉之風險。上述情況的加重和繼續蔓延,就會釀成“金融危機”!

三、總結

以上例兩種絕然相反的經濟週期來看,央行增加貨幣量供給就能推動經濟發展和走向繁榮;若央行減少貨幣量供給或大量召回流通在外的貨幣量就會制約經濟的發展。因此,就可以解答“金融危機爆發時都會伴隨著“錢荒”現象出現,錢跑哪去了?”的問題了:錢在經濟危機未爆發前,已經逐漸地從各種渠道迴流到了中央銀行,在外流動貨幣量就會減少,很多問題就因此而逐漸暴露出來和擴大化,從而進一步導致“錢荒”現象加劇。(由於金融危機在爆發前,其寄生於複雜的經濟結構體內,具有很強的隱藏性,不容易發覺,央行採取的政策是為了預防或降低危機發生的可能,但有時往往防不勝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