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之武夷山:道教第十六冬天,历史悠久的三教名山!


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不仅是我们著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更是自然和文化双重的世界遗产。说起武夷山,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从文化角度上来看,自古以来武夷山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和“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

到来唐末五代初期,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之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对于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来说,武夷山的地位相当重要。

关于武夷山名字的由来,有着这样的传说:相传在上古的尧帝时期,彭祖率领族人移居到闽北一带。当时此地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后人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堆山的山脉叫做“武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武夷山。

中国向来不缺少名山,但武夷山是为数不多的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由此可见,武夷山在历史上的开放态度,使得佛教、儒家和到家得以相得益彰的存在。


我们再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这些都是武夷山能够入选世界遗产的主要原因。

武夷山的自然生态也非常厉害,作为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我们看到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等等等等,这一切又把武夷山推向来一个新的高度。

在1999年的12月,武夷山保护区与武夷山风景区联合申报世界双遗产名录获得成功,本区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这标志着武夷山的发展保护,进入到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