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义务维修广电设备18年 为村民架起电波桥梁

“老缪,昨天下雨,我家的电视忽然就看不了了,你能不能来帮我瞧瞧。”3月21日,家住如东县洋口镇新坝村吴老太太拨通了原镇广电站站长缪四华的电话。

放下电话,缪四华拿起工具箱、推车出发。来到老人家中,他检查片刻就找到原因,“是老人按调台键时误碰其他键,导致遥控器上的程序紊乱。她说下雨之后不能看电视了,我还担心是线路受潮,那修起来就麻烦许多。”只见缪四华简单的操作,遥控器就校正好了,一个个频道也都恢复了正常。“每当看到村民又能在家里听广播、看电视,我的心里都十分高兴!”他说。

七旬老人义务维修广电设备18年 为村民架起电波桥梁

01

据悉,74岁的缪四华在县广电系统工作了40多年,2001年退休后,他用一技之长为村民提供服务,迄今已维修设备4000多台。“我当兵时候学的就是无线电通讯,退伍后就一直从事广电工作,我喜爱自己这份事业。”

老人说,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广播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过去家家户户都开着收音机,电台里的《天气预报》《如东新闻》都是必听的内容,如果没有广播,就少了一个了解外界信息的耳朵。”而现在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从那里获取信息。“电台是媒体,它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 缪四华说,不少老年村民表示,不是不想使用收音机,只是坏了不知道找谁修,久而久之收音机成了家中“摆设”。

02

根据农村实际,缪四华开启了广播电视设备维修两不误的义务服务工作。早在十多年前,他就走遍了当地每一户人家,为他们维护收音机、保养电视机。“老缪做这些事情不收一分钱,如果有零件坏了,也只是收个配件钱,或者叫老人自己去买他来更换,那些家中困难的,他都是贴钱帮助维修。” 洋口镇广播电视服务站负责人张德林说。

这些年,为了普及机顶盒的使用,缪四华挨家挨户地介绍控制器上每个键的名称、作用,然后做示范,手把手地教老年村民如何操作,直到懂了,会操作为止。“每当看到村民们喜滋滋地看着电视、听着广播,我就觉得我做这些很值。”

03

作为一名老党员,缪四华始终坚守两条底线,一是法律底线,不修卫星电视天线。“国家有明文规定,不允许购买和使用的设备,我绝对不上门维修的,即使给再多的钱也不行。”二是盈利底线,修理只收材料成本费,不收服务费。“我做事以服务为目的,不是赢利。”此外,他还积极配合广电部门做工作,帮助宣传普及相关知识。

老人的女儿告诉笔者,她和丈夫都在县城工作,多次劝父亲一同生活,均被拒绝。缪四华说:“我的根在农村,退休后能在这里为村民们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好事,心里踏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