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忽略了这几点,不管多么“聪明”的孩子也很难有所作为

1.只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培养是不够的

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要求也没有,那些被视为“神童”的孩子,固然在某些智能上有超出常人之处,但在很多方面有不足,如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没有自控能力,以自我为中心,好享受,遇到困难就退缩。

美国著名教育家、素质教育倡导者詹姆斯·多姆生说过:“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因此,身为家长应该明白,社会需要更多快乐而健康、能够从事各项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病态的天才。所以说,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比智力超群更重要。

教育孩子忽略了这几点,不管多么“聪明”的孩子也很难有所作为

2.良好的人格决定人的心理健康

一个具有良好人格的人,要保持开朗的心境,热爱生活。要认识到大千世界中真、善、美是主流,而不要只看到社会上一些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也不要因学校、家庭生活中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产生悲观情绪。要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学会辩证地对待一切事物,排除精神烦恼。经常乐观、自信,保持情绪稳定。要能正确对待自己,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面对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能做长远打算,不迷恋眼前既得利益。要能友善待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要能做到勇于探索,头脑灵活,跟上时代发展。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3.成功需要具备的素质

现在,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好了,孩子学习成绩就好,将来就能成材。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智力发展仅仅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部分,人格因素才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部分。大多成功人士的成功要素,并不仅仅是靠智商取胜,而是靠人格来取胜。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许多智力超常的人,却并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人格不健全所引起的。

教育孩子忽略了这几点,不管多么“聪明”的孩子也很难有所作为

有学者把未来人才需要的素质归纳如下:

(1)进取、创新精神。

(2)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跟上时代发展的能力。

(3)更高的思想品德和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对自己、对家人负责的高度责任感。

(4)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5)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合理知识结构。

(6)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能力结构。

(7)某些个人特长。(8)国际交流的语言和能力。

(9)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能力。

(10)人际关系好,具有爱的能力,在工作中既能竞争,又能合作。

未来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超常的认知能力、卓越的组织才干、健康的个性风格、良好的人际协调力等。

教育孩子忽略了这几点,不管多么“聪明”的孩子也很难有所作为

现在家长总是过多地重视孩子生活是否优越,是不是很聪明,可是却忽视了孩子把握人生、把握环境、控制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决定一个人婚姻、工作、人际关系、事业、人生、命运的那一部分忽略了,这岂不是很可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