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赔案例警示录一:花了1千多,赔了54万!

从今天开始,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些保险理赔的真实案例。今天分享的是只花了1400元的保险费,却换来54万理赔的医疗险的事件。我们可以直观地通过这个案例了解,关于保险理赔的细节,以及保险雪中送炭的本质。

理赔案例警示录一:花了1千多,赔了54万!

1. 案例回顾:

58 岁的 A 先生是山西人,在河北经营着自己的饭馆,在去年5月的某日凌晨,由于煤气泄漏导致爆炸,全身烧伤面积高达 80%,被立即送往当地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最终因 "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死亡。

不幸中的万幸是,在事故发生前,A先生花费了 1400元投保了一份百万医疗险,家属在提交理赔后,保险公司核赔人员走访了该案经办警员,得到事实经过如下:起爆点位于 A先生家厨房的煤气罐,可能原因是忘记关上阀门,开灯导致发生爆炸,排除人为纵火的情况,也可以排除是 A 先生自杀的行为。

保险公司在 12月收到客户资料,立即进行审核,由于提交资料不全,在通知客户补交资料,8天之后结案,共赔偿医疗费用 54 万元。

理赔案例警示录一:花了1千多,赔了54万!

2. 案件分析(为什么能赔这么多?)

(1) 是否能赔付?

保险是否能理赔,其实合同里面都写得清清楚楚,以尊享 e 生的条款为例:

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或在等待期后因疾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保险人对"住院医疗费用"、"特殊门诊医疗费用"、"门诊手术费用"以及"住院前后门门急诊医疗费用",承担一般医疗保险金责任。

无论由于意外还是疾病住院,百万医疗险都是可以赔付的,唯一的区别是:疾病住院有 30 天的等待期,而意外险没有等待期。所以 A 先生虽然刚刚投保,但是发生了意外,仍然是可以获得理赔的。

(2)能赔多少?

根据百万医疗险的产品规则,还是以尊享 e 生为例,基本责任如下:

一般医疗保险金:300 万

恶性肿瘤医疗保险金:300 万

理赔案例警示录一:花了1千多,赔了54万!

所以,整理理赔条件分析可以看到,整个治疗过程总共费用为 70 万,其中社保报销了 15 万,其余剩下 55 万的费用,并没有超过 300 万的年度限额。扣除 1 万元免赔额后,剩下可以报销 54 万。A先生的情况是符合理赔要求的,所以可以正常理赔。

3. 容易忽略的细节

整个案件中还有两个细节,值得大家注意一下:

(1)住院押金

从住院收费收据来看,由于A先生社保不在河北省,所以住院全部是自费,住院押金共缴纳了 71 万,治疗完毕只退还不到1万。

家属通过发票、各种清单才进行了社保和百万医疗险的报销,如果普通家庭遭遇了这样的事,可能住院押金都未必能拿得出来。由此可见,百万医疗险如果有住院垫付,是很好的功能。

(2)受益人

医疗保险的受益人是本人,由于A先生已经身故,所以剩余款项由法定受益人来领取,具体为:父母、子女、配偶。

这个案件中A先生父母早已不在,所以配偶和子女就都是受益人。在受益人为多人时,需要其他受益人委托一位受益人领取保险金,并且签署《理赔委托授权书》,这样才顺利地领取到理赔金。

理赔案例警示录一:花了1千多,赔了54万!

4.案例反思

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是都爱钱的,逢年过节我们道喜都要说"恭喜发财"。但是,如果在买保险这件事上还那么爱钱,那就会进入误区。

(1)买保险,一定要买返本的

返还型好不好,我们在前面有关的产品介绍中已经说过。保险公司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有不花钱得保障的情况发生呢?保费返还的本质,就是我们多交很多保费,保险公司几十年后在返还给我们,对于返还型保险还是建议大家谨慎购买。

(2)不做保障,先买理财险

很多人就算买保险,也会偏爱理财类的保险,小编在这里也是非常不推荐的。当风险来临时,理财型的保险不会赔付更高的理赔金。

(3) 意外还是医疗

或许有人有疑问,现在很多意外险里不是都带医疗吗?还需要买专门的商业医疗险吗?意外伤害医疗险和我们今天说的百万医疗险,有2个最主要的差别:

第一,保障范围不同。前者只保意外伤害引发的相关医疗费用,后者范围则广泛得多,疾病意外都保。

第二,保额差别较大。前者一般为意外伤害险的附加险,不能单独购买,所以保额的大头都在主险上,医疗部分做不到专门的医疗险那么高的额度。

而本次的案例也用事实告诉我们,意外引起经济损失有时候比意外更可怕,因意外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有时足矣压垮一个家庭。当如今的医疗险,从以往总是被作为一些保险产品的附加险,进化成了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单独购买的一种保险时,没什么理由说不。

理赔案例警示录一:花了1千多,赔了54万!

5.最后总结

保险就是用来解决小概率事件的大损失,保险的损失最后都可以量化为金钱。买保险就是在买保额,买保额,最后的风险都是要用保额来抵抗的。

在越来越多的真实案例中,会发现像尊享e生这类百万医疗险,被冠以"国民医保"的标签并不是噱头。我们无法预测我们的未来,但我们至少可以为未知的未来做好最坏的准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同类型的保险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建议大家一定要先做好保障类的产品,并且保额高才有意义。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baopre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