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2019年3月13日,易縣高村鎮政府與柿子產業協會組織柏木井、井爾峪村貧困戶進行柿樹管理技術培訓,柿子協會副會長王永旺、秘書長田文傑帶隊與村委會組織了本次培訓,兩村三百多人參加了春季修剪實踐培訓,大家對培訓熱情高漲,受到老百姓歡迎。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清朝未年高村鎮柿農到保定挑宅框到保定賣柿子,當時是保定最知名的特產!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柿樹產業是兩個村祖輩傳承產業,千百年的柿樹見證了歷史的興衰,人間的冷暖,在古代被稱為鐵桿莊稼、在多次困難時期救活了一代代的人,在五六十至七八十年代都是稀罕物,然而由於其它地區的大力複製推廣,這片被稱為貢柿的片區卻從此慢慢荒廢,修剪管理技術也慢慢落伍了,高村鎮政府領導對此一直掛念在心,決定聯合易縣柿子協會對此進行針對性培訓,一定要找到根源。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易縣柿子產業協會根據實地走訪,決定改變培訓方式,以土專家+小農戶的”手把手”培訓方式對小農戶進行跟蹤幫扶。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一個團結的領導班子是一個村發展的最強推動力,柏木井兩委班子通過外出考察確定大力發展本村的柿子特色產業。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一大早就動員積極的小農戶們準時來到現場等待協會土專家的到來,現身說法。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部分絕望的柿農已經開始以四五十元一棵柿樹賣掉了,如再不著手改觀,恐怕過不了幾年柿子產業就消失了!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專家親自上樹為大家手把手操作授課,讓大家從春到冬追蹤柿樹變化,連續四年跟蹤服務!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讓農戶先說說自己的剪法,再讓專家點評,找到差距,這樣才能深入人心!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為農戶講解理論知識,沒有理論只能亂來,只有掌握了理論才能雖身所欲。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井爾峪村農戶們也是湧躍報名學習,大家看了修剪方式表示確實不一樣,真的好好學習一下,真是為我們做了一件大好事,我們的柿樹有救了!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以前大家以為小農戶就應該整合成農場主,這樣才能有效管理,但根據實踐看來,小農戶在農村還需要存在很長時間,現在農村90%還是小農戶,小農戶的生命力也是最強的,他們的需求一但與技術對接,他們也是最愛學習的人群人,他們渴望得到外面的信息,渴望到外面參觀學習。

扶貧路上:培訓不能丟了小農戶,小農戶更需要接地氣的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