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武王託孤於弟周公旦

英年早逝,武王託孤

史記》“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預,群臣懼,太公,召公乃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於是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而立,戴璧秉圭,告於太王、王季、文王。

(嚴注:“不預”,後果難料!此“二年”是指公元前1010年的伐紂年與次年的克商年!)

史策祝曰‘惟尓元孫王發,勤勞阻疾,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職於天,以旦代王發身。且巧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乃王發不如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有不敬畏,無墜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歸。今我其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以其壁與圭歸,以俟爾命。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發,於是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發書視之,信吉。周公喜,開龠乃見書遇吉。

周公入賀武王曰:‘王其無害,旦新受命三王。維長是圖,茲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於金藤匱中,誠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公元前1009年12月某日,也就是伐紂的第二年,克商的當年,武王因前帶病長途奔襲,一路辛勞,克商後又忙於新政,所以因過度勞累而舊病復發,當時真嚇壞周公與大臣。於是周公求神拜祖,以自為質,求助上天保佑周武王早日康健,但天不佑周,次日武王駕崩,故而史稱:

繆卜,無用的錯卜矣!

逸周書.度邑解》:“維王克殷,國君諸侯,乃厥獻民,徵主九牧之師,見王於殷郊,王乃升汾之阜,以望商邑。 詠歎曰:“嗚呼!不淑,兌天對。”遂命一日,維顯畏弗忘。

王至於周,自鹿至於丘中,具明不寢。王小子庚衘告於叔旦,叔旦亟奔見王,曰:久憂勞問,(何)患不寢?王曰:安予告汝。

(嚴注:王小子庚衘告於叔旦,還能認為子庚不為武王子庚,而是紂王子庚?)

王曰:“嗚呼,旦惟天不享於殷,發之未生,至於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飛鴻滿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厥徵天民,名三百六十夫而弗顧,亦不賓沒,用戾於今。嗚呼於憂,茲難近成,飽於恤辰,是室不空。予未定天保,何寢能欲?

王曰:“旦,予克致天之明命,定天保,依天室,志我其惡,專從殷王紂,日夜勞來,定我於西土,予維顯服,及德之方明。”

叔旦泣涕於常悲,不能(面)對於(武)王,(子庚)傳於武王,

王曰:“旦,汝維朕達弟,予有使汝,汝播食不惶食,矧其有乃室,今維天使子,惟二靈授朕靈期,予未能致,予休,予近懷子,朕室(於)汝,維幼子(成王)大(而)有知。

(嚴問:予近懷子成王差點或是遺腹子?)

昔皇祖厎於今,勖厥遺,得顯義,告期付於朕身,肆若農服田,飢以望獲。予有不顯,朕卑皇祖(姬棄),不得高於上帝(文王)。汝幼子庚厥心,庶乃來班,朕大肆環,茲於有虞,意乃懷其妻子,德不可追於上民,亦不可達於朕。下不賓於高祖(古公亶父),維天不嘉,於降來省,汝豈可瘳於茲,乃今我兄弟相厚,筮龜何所急?今用庶建。”叔旦恐,泣涕其手。

(嚴問:“汝幼子庚厥心”,這子庚倒底是誰的?是指子庚是周公侄子?)

王曰:“予昔圖夷,茲有享殷,其惟依天,其有憲命,求茲無遠。天有求繹,相我不難,自洛汭延手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塗,北望泰嶽,鄙顧瞻過於河宛,亦瞻於伊洛,無遠天室,其曰:茲曰:度邑。”

武王滅紂克商後,成為諸侯之君,權滿天下。諸侯都將軍隊及其百姓歸屬於周。一日武王登上汾河邊的一座高山之頂,遙望以前殷商國土及城市,有感而嘆道,商王如果不是與天作對,與民作惡,怎麼可能在一天之內就會身死國亡呢?

前車之轍,後車之鑑,這樣深刻的教訓是難以忘懷的,絕對不能忘記的,是永遠值得警惕的。武王深怕在其後再會有此類事情發生。

周武王自前商都鹿臺回到周都鎬城後,思緒萬千,夜不眠目。武王長子庚慌忙將此事報告其叔周公旦。

周公聽說後急忙趕到武王面前說:大王,你可能是太勞累了,所以無法入睡,只要好好休息幾日,大王病就會好的。

武王說,身體還好,無礙大局。旦,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正有一件重要的大事要託付於你。自從父王受命被紂王封為西伯至今近六十餘年(前1063至前1009年),那時我還沒有出生呢。自那時起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小邦天下,可以不完全依賴於別人,看別人的眼色辦事。

你看,地上的羊安然地在那兒吃草;天上的飛鳥依然在天空自由飛翔。我們今天真正有了屬於自己的江山,真是來之不容易啊,是幾代人努力奮鬥的結果。

回想當初商王盤庚遷殷時,硬是強徵我優秀工匠三百六十多人,商王根夲看不起我之國民,不關心他們的疾苦,使這些工匠受盡磨難和歧視。這事一直壓在我心上,使我非常不安。我想使這些周人後代能夠有飯吃,有房住,能夠安居樂業,過上正常的生話,並能夠得到國家的撫卹和優待。現在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又有如此之多的問題煩惱困擾我,叫我怎麼能安睡,放下不管呢!

現在我們雖然有了政權,但更重要的是保住政權,使天下太平無事,能使殷商百姓思想和我們一致,不再心向那亡去的商代王朝。,大家親如兄弟,共同建設國家。雖然這些地方本來就是我們的國土,只是後來被紂王掠奪。

我們現在只有以德治國,視殷人如親兄弟,方能使他們同我們一條心。

周公旦聽後,既感動又悲痛,悲傷得連話也講不出。他心中明白,武王病重,在世不遠了。也清楚武王所說,是“欲旦傳之於後”,是要他周公旦為新王,繼承武王遺志,保周朝江山不變色。

武王繼續說,旦,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託付於你。想當年為打天下,你忙得吃不好飯睡不好覺。而今勝利了,你又沒有時間來享受勝利的成果,現黑白二靈天神已告訴我,我在世不長了。然而我卻有好多事情沒有做好,怎麼能夠這樣很快離開你們,安心地去見父王呢!我也擔心成王,他人小不懂事,看上去又很普通,只有等他長大後,才知道他是好是壞能否接好班。

當初父王臨終傳位給我的時候,也是這麼想和這麼說的。也象我今天這樣,留遺言,行大義。事先告知於我,要我完成他未完成的事業。並舉例教導我說:打江山就象農民種田,雖然辛苦,但不能太急,更不可以飢不待食,只要辛勤耕耘,抓住機遇,就一定會有收穫。

我雖然是皇祖之後,因為有缺點,所以我牌位不能高於他們。成王年幼,又很普通,對他是否能接好我們的班,甚感憂慮。

我妻她德行做人不算上等,因此就沒有必要將這些告訴於她。父王有病時,她沒有很好地的服侍他,這是天老爺的事,不能全怪罪於她,也沒有什麼值得反省的。

你我兄弟一場,光為我卜卦求神又有何用,此能治好我心病嗎?還不如將這些精力用在老百姓身上。

周公旦聽後,更加恐慌悲痛,好象武王馬上就要離去,悲傷不己,眼涙鼻涕不斷。

武王接著又說,我的好兄弟,我們之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完全是天老爺幫忙,天有所求所以才會幫助於我,使我很快有了江山。江山易改,就象大禹的夏朝江山,不也是後被成湯改變。

我曾在洛水邊和泰山,視看我的國土非常有秩序,他就象一座美麗的城市一樣,是那樣地使人留戀不捨。

古今歷史作家皆誤將武王元妃有辛氏所生的武王子庚當作紂王兒子,大謬也!紂王兒子是祿父!《史記》中原“武(王子)庚”,成了:武庚!

朱熹也奇怪“怎麼會突然冒出一個‘武庚’來!”

商周共祖,始祖帝嚳,嚳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姬棄,母國為邰,今之武威;次妃簡狄生於契,母國為邠,今之鳳翔!

因此商周兩族在堯舜夏禹時期基本相處為安,並有政治婚姻,帝乙歸妹就是很好例證!文王娶的是商女,武王也是!

所以史中有“帝乙歸妹”,“文王刑妻”,武王伐紂時大喊大叫“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正因為子庚是武王與商女所生,所以不為武王、周公所寵,但克商後又不得不做個樣子給商族看,便委派武王子庚,紂王子祿父管理殷商餘族,雖然如此,但對他們還是不放心,派了三監!所謂三監,主要是監祿父,而對封在邲地的子庚則是相,相是輔助!

此中不得不提一個重要人物微子啟,雖然在伐紂克商前他早已在共首山被周人收買與周人私下結盟,並答應在克商後,給以高官!

但此時他地位比不上武王子庚,當然此時也不便他出頭露面,管理殷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之禍。誰知武王克商後,“天下未寧而亡”,而此時能為武王接班人的有好幾個,按“子襲父位”的封建禮俗,子庚為首選,但遺憾的是他與紂王有血親!“兄死弟及”,周公、蔡叔,管叔,康叔一大幫!

而巧的是此時武王妻,姜太公女兒不早不晚正身懷了,或生了個襁褓中的成王誦!

姜太公何須人矣?三朝元老,伐紂克商大功臣,沒有他就沒有周人的天下,更何況他是武王老丈人!

從上面武王託孤中,周武王的意思是先讓周公旦接班,然後再由成王接周公班!武王駕崩,成王還處襁褓中,這可難壞了周公,於是周公旦只得決定讓成王嗣位為儲君,每天“抱著成王”上朝,這下可就大亂了,武王子庚頭一個不服,管、蔡幾位大叔也不服,於是紂王兒子也乘機起鬨,組成了反周公的統一戰線!但心中各有小九九,祿父當然是要復辟,為父報仇!就連召公也有微辭,表示不滿,對周公有所懷疑,後被周公在大槐樹下狠狠教育了一頓,改正了錯誤!

曹操作詩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太公保幼主難,“天下歸心”亦難!

為保幼主,周公旦大義滅親,殺兄驅弟,姜太公出師不捷,喪了呂師!紂王再弱,還是有東夷七十萬正規軍。

起初人們奇怪,周公東征,姜太公在作啥?此事與武王死於克商年當年,秘不發喪,直拖至次年六月才葬於畢地一樣,歷史學家故意忌諱而不言,但在周的青銅器上卻露了餡!

周公旦於公元前1008年,《史記》說“歲在甲戌”年,周公東征,足足用了三年才凱旋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