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手機的死和生

酷派手機的死和生

前段時間看到了酷派CEO蔣超被新股東京基家族罷免的信息,愕然想到,曾經,還有個酷派手機,叱吒過風雲,又猛然消逝於大眾的話語裡。

提到酷派,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大屏和雙卡雙待,在那個安卓還沒有發佈,蘋果4還沒有開賣的年份裡,酷派手機憑藉著6000多個專利,全球首款雙卡雙待手機,一舉站上了當時中國國產手機的高峰。憑藉著與運營商的合作,趁勢而起,與中興、華為、聯想一起,並稱為“中華酷聯”。

但酷派以及“中華酷聯”均產生了路徑依賴,憑藉著強勢的運營商渠道,這四家廠商輕鬆拿下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在充話費送手機的3G時代,屢試不爽。

酷派,或者說“中華酷聯”的轉折點,大概出現在2014年,那一年,4G商用,各運營商開始下調4G資費,並逐步停止了購機補貼。失去了運營商渠道的“中華酷聯”猝不及防,在此之前,他們並沒有積累太多的電子商務和線下門店渠道。各手機品牌都陳列在京東、亞馬遜、天貓商城裡,品牌護城河並不寬廣。

而此時,小米已經在自營電商渠道,摸爬滾打了3年,小米2S,小米3,小米4手機同時開賣,紅米手機也已發佈,來勢洶洶。

另一方面,步步高系的地推人員,在各縣城馬不停蹄的看門面,裝修開店,忙得不亦樂乎。

“中華酷聯”環顧四周,竟發現運營多年,連屬於自己的渠道都沒有建立。

四家裡,只有華為,第一時間反應了過來,任正非彪悍的性格在這裡起到了極大的作用。2013年底,榮耀發佈,推出爆款手機榮耀3C,建立華為線上商城,和小米展開了對攻。

自此,中國國產手機形成了新的陣營,小米、華為、vivo、oppo,這一格局,維持至今。

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嗎?並沒有。

在新的陣營裡,小米剛剛發佈的財報顯示,小米的硬件綜合稅後淨利潤小於1%,在盈虧線苦苦掙扎。當然,這也是小米的策略,不靠硬件賺錢,靠軟件和服務。但同時也顯示出做手機硬件的艱難。

華為的狀況也不樂觀,任正非在近期接受的採訪中表示,“華為一開始走上了通訊產業的道路,已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華為只能拼著命繼續往前走,別無他法”。任正非的此番表態,也暗示著做產業的艱難。

另一邊,雖然酷派在手機市場上節節敗退,營收從2014年的249億港元下降到了2017年的33億港元,降幅達到90%。但在資本市場上,酷派仍然受歡迎。2018年5月,京基家族在入股酷派,向其借款5億元,並給出了無需抵押和擔保這樣的優惠條件。

這一切,都源於酷派創始人郭德英對地產的獨特情懷。

酷派手機的死和生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隨後風暴席捲全球,造成全球資產尤其是地產價格下跌。郭德英在此時開始大量購入土地,深圳、東莞、西安、鄭州等城市均有涉足。

酷派手機的死和生

轉機出現在2012年,地產行業復甦,各地園區項目上馬速度加快。酷派也開始著手拆除他們位於深圳南山科技園的總部,準備將其建築規模擴大6倍。

時間來到2014年,深圳的房價進入到瘋長模式,隨後的三年裡,年均增長分別為43%,60%,96%,巨大的財富效應刺激著酷派的神經,酷派信息港建設進程加快。

酷派手機的死和生

然而,天不遂人願,和史玉柱一樣,酷派的現金流斷了。2014年,是“中華酷聯”向“小華步”交棒的年份。酷派的手機業務逐年下滑,又因為判斷錯了4G商用的時間節點,導致產生大量的庫存,拖累了資金的回攏。酷派信息港在樓市的高歌猛進中爛尾了。

酷派元氣不再,但留下的土地仍然是寶貴的資產,2016年,郭蘭英減持酷派股份,將股份賣給了樂視,套現數十億元離場。

此時的酷派,雖然手機業務完全萎靡,新任CEO蔣超甚至砍掉了中國的全部業務,但這家科技公司,仍然手握著100億元的地產。2018年,京基地產入股酷派,著手盤活其掌握的土地。

不好說酷派到底是死了還是仍然活著,如果把它看做是手機科技公司,那它無疑是死了;但如果把它僅當做是一家以營利為目的公司,它無疑仍然活得好好的,畢竟,曾經把它按在地上摩擦的小米科技,現在仍然在1%的硬件利潤率上苦苦掙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