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專訪】吳翔:改革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院长专访】吴翔: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被評為“全國優秀法院”, 4項創新成果獲推入選廣東自貿試驗區第五批可複製推廣的創新經驗,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成績單“很亮眼”——

力爭為全國法院司法改革注入新動力

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到第5個年頭。這一年,南沙法院沿著改革的既定方向蹄疾步穩、一往無前,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

【院长专访】吴翔: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年受理案件16187件,辦結15055件,同比分別增長15.37%17.50%連續八年審判執行綜合監控指標全部達標。法院工作再次獲最高人民法院、省法院、市中院和區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院长专访】吴翔: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南沙法院的改革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力爭不斷改革創新,為全國法院司法改革提供新鮮經驗。”從南沙法院院長吳翔接受本報採訪中可以看出,這家法院正在嶄新時代背景下的改革畫卷上奮力書寫。

(滑動閱讀)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爭做創新“排頭兵”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粵港澳司法交流與協作。大灣區融合發展正式啟動,法治保障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規劃綱要正式出臺前,南沙法院就開始了對粵港澳司法交流與協作的探索。2018年6月,南沙自貿區法院制定出臺全國首個《港澳籍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管理規定》。再往回看,2014年11月,該院在全國率先聘任港澳籍人民陪審員參與涉港民商事糾紛處理。

如果說聘任港澳籍人民陪審員,是借力港澳居民,使得涉港澳案件當事人對內地法律規則和理念更加信任與理解。那麼,南沙法院不斷拓展優化的涉外、涉港澳訴訟服務則完全是自主發力,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

線下,南沙法院1105平方米的訴訟服務大廳裡,提供中英雙語和繁簡雙體訴訟指引、立案綜合、便民服務等“一站服務”;線上,中英雙語官方網站網上立案、微信繳費“一網通辦”。線上線下的結合,實現集約化訴訟服務;當場立案、網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的結合實現便捷的立案服務。去年,南沙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獲評“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示範窗口”,訴訟服務熱線解答當事人的諮詢和建議的滿意率達97%。

作為全國首家自貿區法院,過去一年,南沙法院在保障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全面開放新格局上,先行先試成果豐碩:獲批集中管轄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案件;成立涉“一帶一路”案件專業合議庭;制定當事人主義送達和屬實申述規程,持續借鑑被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訴訟規則;健全域外法查明體系,在全國率先引入香港和澳門全套原版法律;制定《港澳籍人民陪審員參審管理規定》;引入港澳籍實習生;舉辦全市首場港澳籍學生開放日;開展第二屆“粵港澳三地民商事案件模擬庭審”,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訴訟制度比較研究……

著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對標世界銀行評價體系提升排名

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法治環境。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2018年,南沙法院就在助力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營商環境建設上大作了文章:

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不斷提升法院“執行合同”等三項指標排名;成立涉數據糾紛合議庭,在全國率先發布實施《互聯網電子數據舉證認證規程》,強化互聯網經濟司法應對,為探索電子證據在民商事訴訟過程中的運用,提供了一條根植於審判實踐的參考路徑;加大商事調解APP推廣應用,調解案件152件,被列為廣州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第一批創新項目,獲評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十大案例;與北京“一帶一路”商事調解中心合作,探索涉外商事案件內地+外籍(港澳臺)調解員“雙調解”模式;與南沙海關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創進出口貿易環節知識產權司法與行政協同保護新模式,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出臺實施《產權保護實施意見》,加強產權司法保護。

有了公正的審理、有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有了知識產權保護,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同樣不可或缺的一點就是有力的執行。為了努力實現“執必果”,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2018年該院受理執行案件6136件,結案5713件,執結標的16億元,執行到位率等13項核心指標位居全市法院前列。執結涉民生案件528件,妥善執結標的1.26億元的華鴻油品公司案,解決200餘名工人欠薪問題,維護勞動者權。發佈失信被執行人1822人,限制高消費6556人,司法拘留27人。

增創司法改革新優勢 集成系列創新成果

想要最大限度釋放法院創新動能,關鍵是向改革要動力。

2018年10月,南沙法院發佈《激勵創新實施辦法》,加強審判機制創新,梳理包括審批權限下放、績效管理等在內的70餘項制度,集成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改革成果,使得法院的司法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率先制定示範訴訟制度、類案強制檢索規程,統一裁判尺度。健全院庭長辦案常態化機制,院庭長結案7108件,佔比47.21%。落實清單管理,建設新型審判團隊。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快慢分道,受理快審案件7446件,平均結案時間27天。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結案650件738人,服判息訴率96.92%。在全市率先探索委託當事人送達機制,民事案件首次送達成功率提高22.44%。

制度創新必須配合硬件升級,才更能發揮出1+1>2的效果。

2018年,南沙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設再上臺階,要素式審判系統3.0版,所能夠實現的全要素上級管理案件類型,由去年的47類上升至如今的101類。服務全自助的智能檔案庫房、智能執行聯查、105種執行文書一鍵生成、工業級無人機、信息化互聯執行指揮體系......科技的新進步助力法院審判執行工作全方位發展。

南沙法院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來,南沙法院審結勞動糾紛342件,高效辦理房地產企業逾期交樓、逾期辦證等系列糾紛393件。出臺《涉醫保糾紛審判規程》,切實維護醫保秩序。在全省率先制定《離婚冷靜期制度操作規程》,在全省率先出臺《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先予執行實施細則》。深化司法公開,裁判文書上網率98.35%,幹警連續兩年獲評全國優秀直播法官。

南沙法院院長吳翔專訪

改革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院长专访】吴翔: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羊城晚報

2018年,南沙法院4項創新成果獲推入選廣東自貿試驗區第五批可複製推廣的創新經驗。能否介紹下這四項創新機制及其成效?

吳翔

南沙法院獲推入選廣東自貿試驗區第五批可複製推廣的四項創新成果分別是:商事糾紛“掌上”調解服務、互聯網電子證據規則、涉港澳商事案件屬實申述規則、進出口貿易環節知識產權司法與行政協同保護新模式。這些做法在我院的審判實踐工作中解決了不少制約司法質效的實際問題,是南沙法院近年來勇立改革潮頭、不斷擴大開放的縮影。

羊城晚報

作為全市唯一連續八年審判執行綜合監控指標全部達標的法院,南沙法院2018年還被評為“全國優秀法院”“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示範窗口”,法警大隊獲評全省一級警隊。近年來,南沙法院不斷改革創新的動力在哪裡?

吳翔

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對時代的新挑戰、人民的新期待、科技的新進步,南沙法院的改革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公正司法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四個五年改革的圓滿收官,使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全方位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艱險越向前。當前,司法改革進入新階段,發展有了新理念,作為一家人民法院,我們需要切實找準立足點與著力點,始終堅持以“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目標,全面提升司法效能、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在更高站位、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堅定不移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羊城晚報

南沙自貿區法院在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將有哪些實際行動?

吳翔

新的改革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南沙自貿區法院將抓住機遇,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抓好審判執行第一要務。加強涉外、涉自貿區和“一帶一路”案件審理,完善類型化案件審判指引,提升審判專業化水平。聚焦營商環境,深化自貿區法院建設。繼續探索借鑑適用被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訴訟規則,推進與“一帶一路”商事調解中心深度合作,全面提升自貿區法院的公信力、競爭力和影響力。按照最高法院“五五改革綱要”要求,深化細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持續推進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社會化改革,進一步提升智慧法院建設水平,大力開展審判機制創新,為全國法院司法改革提供新鮮經驗。

// • END • //

來源 | 廣州南沙法院

記者 | 羊城晚報 董柳

通訊員 | 王君 付斌

往期文章

“知法懂法、與法同行”微普法專欄上線啦!

二手債權車看似便宜,陷阱大,購買須謹慎!

法官說法︱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有分歧且看法官如何判

廣州市南沙區法院執行法官鄧志東的一天

離婚期間,丈夫惡意轉移夫妻共同房產 法院:轉讓無效!

委託事項不合法,合同無效損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