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女配音演員 《一江春水向東流》裡的“抗戰夫人”


舒繡文(1915-1969年),女,中國傑出的話劇、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第一位女配音演員。出身於一個清貧的教師之家,原籍安徽黟縣,生於安慶市,6歲時隨父母遷居北京。1929年因家境困頓,從北平安徽中學輟學,當過舞女。

1931年春,舒繡文獨自到上海謀生,在天一影片公司教國語。她是中國第一位女配音演員,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電影《歌女紅牧丹》問世,為胡蝶扮演的女主人公配音的就是舒繡文。

1935年,拍攝電影《劫後桃花》。

1936年拍攝電影《清明時節》。

1940年,拍攝電影《塞上風雲》。

抗戰時期,在武漢、香港、廣州、重慶等地,舒繡文參加演出了幾十部進步話劇。八年抗戰,舒繡文把自己所從事的演藝事業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這段經歷,既是舒繡文表演藝術的黃金時期,也是她進步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

在抗戰時期,我國話劇界有“四大名旦”,她們憑藉精湛的演技和卓越的才華而蜚聲中外。這四人分別是白楊、舒繡文、張瑞芳和秦怡。鄧穎超同“四大名旦”合影。

“四大名旦”中,被大家公認演技最棒的,是舒繡文。她的外形條件不佔優勢,個子不高,也不算漂亮。但她的演技卻相當精湛,表演頗具爆發力,而且非常善於通過人物的外部動作來體現和突出人物的內心和性格。

1946年初,舒繡文回到上海,開始她藝術歷程最為輝煌的一次演出,那就是與白楊、陶金、上官雲珠等一起參加上海崑崙影片公司製作的經典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拍攝。

舒繡文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抗戰夫人"王麗珍的藝術形象,是她表演藝術日臻成熟的標誌,至今仍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這部影片成為唯一流傳下來的能讓今天的觀眾欣賞到舒繡文精彩表演的一部傑作。

1949年,主演電影《戀愛之道》。1949年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後隨軍南下。

新中國成立後,舒繡文從香港回到上海電影製片廠。1951年,在電影《女司機》中飾演新中國第一批火車女司機 孫桂蘭。

1953年,舒繡文與5歲的兒子。因身體緣故無法生育,從她在重慶時的好姐妹處領養了一個兒子,取名舒兆元。

1957年調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一年後,舒繡文婚姻關係解體了。她的丈夫叫吳紹葦,山東人,新中國成立後,在上影廠做製片主任。

舒繡文對收養的兒子舒兆元視如己出。後來舒兆元考取了北京戲曲專科學校話劇表演系,也成了一名演員,並在電視劇《水落石出》中扮演過刑警大隊長的角色。

曹禺的《北京人》在1941年10月24日首演於重慶的抗建堂,連續演出了34場,山城興起了觀看《北京人》的熱潮。1957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也在首都劇場演出了本劇,舒繡文飾愫芳。

舒繡文為《鄉村女教師》、《陰謀》、《無罪的人》、《母親》、《安娜·卡列尼娜》等外國影片進行配音,著名動畫片《小貓釣魚》中的"貓媽媽"也是由她配音的,觀眾們仍然能領略舒繡文的配音藝術。

1957年,舒繡文在話劇《駱駝祥子》中飾虎妞,周恩來、鄧穎超同志親自前往祝賀演出成功。

舒繡文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生前是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人藝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先後被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婦聯執委會委員,全國文聯委員,中國劇協和中國影協常務理事。

1959年,舒繡文扮演了《伊索》中的克莉亞。她對戲劇與電影藝術的卓越貢獻,將永存觀眾的心中。 

1969年3月17日,從藝30多年的舒繡文過早地離開了舞臺和銀幕,年僅54歲。她為我國電影、戲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她塑造的許許多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將永遠載入電影戲劇的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