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怀才不遇?鲍管之交,你有管仲之才吗?

人生难遇知音

《水浒传》里朋友哥弟称呼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哉

《三国演义》里桃园结义,刘关张那一拜,从此屌丝逆袭,演绎一段段人生传奇。

看到这些谁不血脉喷张,谁不向往有几个亲兄热弟,一生中有一几个朋友不离不弃。

不仅文学作品里有这么多,史书里也有这样为人津津乐道的桥段。

你是否是怀才不遇?鲍管之交,你有管仲之才吗?

比如《史记管婴列传》里有“管鲍之交”。

现代词典上说是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脍炙人口的情节大致如下:

管鲍年轻时做生意,月底结算总是拿大头。别人提醒鲍叔牙,他总是一笑了之。

后来管仲身陷囹圄,鲍叔牙奔走营救。

出了狱,又举荐做了齐桓公的国相。

对此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对此司马迁在《史记管婴列传》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这样看来管仲和司马迁都认为鲍叔牙是一个“知人”的贤士。

你是否是怀才不遇?鲍管之交,你有管仲之才吗?

如果从这角度再次审视“鲍管之交”这个一关系两方应该是这样的。

管仲,一匹千里马;鲍叔,一位伯乐。

鲍叔牙是一位伯乐。其伟大在于“知人”,更在于对管仲才能的判断不被一时一事的挫折和世俗的评价所动摇的坚定自信。因此他才能看到管仲从年轻走到人生巅峰;才能穿过管仲的“贫、”“欺”、“愚”、“不肖”、“怯”和“无耻”的表象看到“”的“管仲之谋”。

管仲,一匹千里马。他的伟大不只是前文所说“九和诸侯,一匡天下”,就连现在你打开朋友圈分析现今中美贸易战有人也在那拿管仲说事。其伟大甚至在于他是一倍受争议的人物。司马迁推崇孔子将其列入世家。但对管仲管仲的评价时他写到“孔子小之”,然后引用《孝经》中的话又一驳斥。(同见《管晏列传》)为了管仲和孔圣人叫板!

“管鲍之交”常比喻交情深厚,有人甚至认为好朋友就应该像鲍叔牙甘愿付出,一直付出。

翻开史记,我们看到友情的双方并不是印象中的样子。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友情关系的关键是管仲,关键是管仲是一匹千里马。

我们经常说亲密关系包括友情的建立在于“同频共振”。从史记原文来看管仲鲍叔一贫一富财富上不同频。但为什么能共振?答案只能是管仲的才能,鲍叔的知人让他们好朋友一生一起走。

我们渴望“管鲍之交”,更要建设好自己做一个有才能的人。因为那个看似一直在付出的鲍叔牙的伟大在于“知人”。

你是千里马,才可能遇上上伯乐。

也许你正怀才不遇,但只要是个人才相信必定会遇到赏识你的人!

更多精彩内容每天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