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

我經歷的四年,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2017年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預展第一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不僅因為有趙孟頫的《心經》,還因為這次有一些當代的中式傢俱作品出自朋友銳群之手,雖在網上提前看過照片,卻仍想一睹真容。為什麼?因為實物與照片予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傢俱尤其如此。

2014年至今,這已是我第五次看到銳群的作品登陸拍場了,從初露崢嶸到漸漸成熟,這幾年他的變化不可謂不大,當然,也有很多東西是自始至終都未曾變過的。這裡藉此說說這變與不變。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其實早在2012年,林銳群的作品便首次登上拍場,在《臻工嘉木,頂級紫檀黃花梨集珍》——“仙作”紅木傢俱專場拍賣會上,當時他的作品《姚黃魏紫》圈椅40萬起拍,最終以110萬落槌價成交。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2014年,林銳群帶著他的四件作品首上北京保利拍賣,當晚四件作品悉數成交,百寶嵌四出頭官帽椅成交價為58.65萬,嵌琺琅皇宮椅成交價為16.1萬。百寶嵌和嵌琺琅,只是林銳群作品技藝中的一部分,傳統技藝和傳統工藝與中式傢俱的結合,成為林銳群作品研發設計的中軸線。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2015年正值保利10週年大慶,春拍和秋拍林銳群都受邀參拍,在這兩次拍賣會上,林銳群的當代中式傢俱作品逐漸展露風格。可以窺見的是,傳統傢俱的榫卯結構以及傳統技法,仍然是其作品的立本溯源,附著於作品之上的,多了一些對當代生活需求的理解,而且他的當代作品已經開始成系列發展。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16年北京保利春拍,幾年沉澱下來,林銳群的當代作品越來越豐富,且個人符號與創作理念日漸成熟,以中庸的眼光來看,他的作品始終不離傳統路徑,在此根目錄下,得以更多可能性的去做當代演繹。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2017年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林銳群9件作品全數成交。

談到中式傢俱的設計,我最關心的還是作品本身的變化,不僅可以看出設計語言是否更加純熟,亦可窺見設計師本人的一個狀態——他對器物的解讀,對環境的感受,對生活的看法,對世界的認知,這些,是否都走在一個可追溯和可傳續的正軌上。

和很多依賴變化傢俱造型的設計師不同,銳群的作品,其顯著特徵是工藝技法驅動設計,且這裡的工藝技法都是經過時光沉澱的中國傳統工藝,從百寶嵌、掐絲琺琅,到本季對大漆、嵌瓷板、描金和竹藝的嘗試,我偏執地認為是這些工藝催生出了這些傢俱。而工藝的諸般變化,我不認為是一種盲目的獵奇,它順應的實則是設計師本人的審美和傢俱的實際需求,折射的是藝術修養和對傢俱更深層的認識,本季的描金萬福紋扶手椅和《藏月》扇形圈椅便是如此,這也是讓我欣喜的地方。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鑲掐絲琺琅技藝與中式傢俱的結合,是林銳群最早開始複製和創作的工藝傢俱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百寶嵌技藝與中式傢俱的結合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傳統戧金技藝與中式傢俱的結合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傳統描金技藝與中式傢俱的結合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大漆技藝與中式傢俱、案上文玩的結合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傳統雕刻技藝與中式傢俱的結合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 本季拍賣會上首現的嵌瓷技藝、竹藝與中式傢俱的結合

那麼,是否就可以說銳群的設計就不在意造型了呢?事實恰恰相反,無論是最初的“枯禪”、“梳影”、“靜聽”、“吟扇”,還是本季的“齊雲”、“懷若”,都是對造型反覆錘鍊的結果。如果用一個或幾個詞形容這些設計予人的感受,我不願意用諸如“文氣”與“簡約”等詞彙(儘管確實有這些特徵),我更傾向用“善意”和“貼心”去解讀。是的,它們予人一種親和力,而這種對造型的把握,本就是對設計語言掌控愈加純熟的體現。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工藝與造型,銳群其實將二者處理得很恰當,換句話說,他的一件作品,若造型吸引了你,那麼其工藝很少會讓你感到失望,反之,若其工藝令你眼前一亮,那麼這件傢俱的造型多半也經得起打量。對一件作品的全方位考量和精確適配的控制,是這麼多年我觀察到的銳群身上一直沒變的東西,正因此,他的作品總是精緻、實用、耐看的一種代表,乃至多了一絲從設計師骨子裡生出的“貴氣”。

本季的九件作品如今已悉數成交,其中估價5萬—8萬元的描金扶手椅經過15次叫價後,最終以15萬元落槌。恭賀之餘,我也注意到了這些作品的材質選擇——它們用的幾乎都是紫檀(贊比亞)。選用何種材質是設計師繞不過去的一個“設計”問題,這種選擇不僅要能滿足作品的表現力,準確傳遞出其精神內涵,在當下更重要的一條準則,我想是選擇中蘊含的“經濟學”因素,即是否能讓更多的人享用到自己的設計。此種語境下,市場主流材質之一的紫檀(贊比亞)是一個理想的選擇,而從成交結果看,這個“準硬木”也受到了收藏市場的認可,其前景無疑是值得發展的。

北京保利12週年秋拍見聞——我經歷的四年 我所見的變與不變

認真地做好自己的設計,讓更多的人享用自己的設計,讓中式生活有尊嚴地復歸併成為一種國際流行,我想這正是銳群的內心所想。說到底,他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好奇和熱情的人,就像前幾年他締造的中式家居品牌“兩木”一直倡導的那樣——讓生活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