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一把無情的雙刃劍

截止2019年1月31日,A股上市公司有3042家公佈的了業績預警。虧損的佔比20%,同比增長的佔比44%。預計淨利潤總和為7964億元。預計虧損合計3571億元,預計盈利合計11535億元。總體來說,還是盈利佔比較大。

從行業來看,材料和能源行業預告盈利較大。只有媒體行業虧損,且虧損為215億元。

商譽:一把無情的雙刃劍

商譽:一把無情的雙刃劍

從公佈預警的虧損最大的個股看,最大能虧損78億元,其次為中興通訊虧損72億元。這些預計虧損個股中很大一部分是預計商譽減值導致的虧損。那麼什麼是商譽,以及商譽減值對公司是有什麼影響嗎?

商譽:一把無情的雙刃劍

商譽現狀

截至三數據,A股上市公司商譽達到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18%、環比增長4.05%,在A股歷史上首度突破1.4萬億元。更重要的是部分個股商譽佔資產的比例高居不下。據統計,有149股商譽佔資產的比例超30%,64股商譽佔資產比例超40%,21股商譽佔資產比例超50%。

商譽:一把無情的雙刃劍

從近幾年商譽情況可以看出,在2008年和2015年2016年的商譽是陡然增加,甚至達到翻倍的情況。熟悉A股市場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兩個非常重要的年份。當年都是市場處於牛市的時候。那麼就可以理解了。當市場火熱的時候,市場估值就高,一來通過增發股票收購可以製造概念,股民和投資機構會不假思索認購去收購一些公司,另一方面呢,市場估值高,溢價也高,這也會導致商譽增加。

商譽的會計處理

沒有合併就沒有商譽。商譽只產生於企業合併過程,體現財務報表上,它是合併方支付的對價超過被合併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根據會計準則,該項經濟利益可能由於購買的可辨認資產的協同作用而形成,這些資產在單個考慮時並不符合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標準(暨如果沒有合併,則不構成企業資產),而合併時的購買方在購買企業時為之作出支出。商譽的會計處理是體現在合併報表上。長期股權投資超過本投資單位在投資單位所享有的份額的差額部分,也就是溢價越高,商譽越大。一般來說,溢價越高,被投資單位投資潛力越大,未來給企業帶來的利益越大,它其實就是買未來。

當被投資單位不能達到預期,甚至虧損的時候就需要對商譽進行減值。每年需要對被投資單位的情況進行評估來決定是否減值,減值多少。這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如果減值的話,就是借方是資產減值損失,進入利潤表,抵減收益,從而減少未分配利潤,從而進入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抵減權益;另一方是抵減商譽賬面價值,進入資產負債表資產端,借貸平衡。這種處理方式和壞賬準備很相似,但是不同的一點是,商譽的減值是不能衝回的,是一錘子買賣。就也決定了其不能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沒有抵稅的作用。

商譽的運用

知道了商譽的會計處理,那麼就要回到上面提出的問題,商譽是如何損壞我們上市公司股東的呢?當上市公司通過高溢價收購一家被投資單位,形成商譽10億元,被投資單位本身價值1億元,那麼上市公司就要掏出11億元。這11億元要麼是真金白銀從上市公司掏出來,要麼是上市公司增發股票。假設為第一種,相對於從上市公司的資產端實實在在的貨幣資金換成商譽和被投資單位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如果業績不達預期,10億元的商譽賬面價值有可能就是0.上市公司股東遭殃;如果是增發股份,理論上是綁定了被投資單位的原股東,可是被投資單位的原股東一旦到時解禁期就大量派發籌碼,即收割是之前上市公司股東,又收割了接受籌碼的韭菜。商譽的英文是goodwill,簡單的理解是美好希望的意思。可是到了我們大a股可能就變樣了。

商譽減值的壞處

大額的商譽減值,首先肯定是對公司當年經營業績的影響,大額抵減收入,使得虧損得到十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就出現了文章開頭介紹的情況。不然豬餓死等可以虧損上億元。其次,利潤的下跌,會直接導致a股市場用腳投票,股價是一跌再跌。而這些大額商譽的公司很多的大股東都存在股票質押的情況,一旦股價鍛壓下跌會直接導致大股東的股票被平倉的風險,會加劇公司股票的波動;再次,商譽大額減值會增加減少公司的所有者權益,這對高負債率的公司可是非常糟糕的消息,因為,所有者權益減少會增加推高其負債率,這對其進行再融資會造成很大的困擾,那麼短期償債壓力,財務成本等等都會影響公司正常運營。最後,商譽減值並不像壞賬準備一樣可以後期轉回,所以不能抵稅,也就是說就算是虧損,公司都是可能要繳納所得稅,你說冤不冤。

商譽減值的好處

凡事都是一分為二,商譽減值並不是一無是處。首先,正如現在市場上傳言的,很多公司扎堆商譽減值,有可能就是為了洗大澡。也就是說把之前的歷史遺留問題一次性解決了,輕鬆上陣,對公司之後的發展會更加有力,簡單說就是我一下子起點很低了,只要稍微努力一點都可能比現在好很多;其次,商譽減值減薄了所有者權益,那麼公司的ROE會變得很高,公司的效率會提高;再次,商譽減值會給市場帶來悲觀的情緒,這種情緒有時候會被放大,如果公司本身質地不是那麼差的話,被放大的悲觀情緒反而會使得股價很有吸引力;最後,商譽減值至少賬面減少,是非付現的費用,公司的現金流還是不會受到影響。如果是按照現金流估值,那麼公司可能不會那麼悲觀。

商譽為什麼不分攤

通過關於商譽的討論後,有人就提出為什麼商譽不像無形資產固定資產一樣進行攤銷。其實我國在之前確實是這麼幹的。但是為什麼後來不怎麼幹了?一來是學習西方,和國際接軌。二來是我國在資本市場早期,剛剛改革開始,或者開放不久,很多公司都是來料加工等企業,利潤很薄,基礎還很薄弱,如果再鉅額的商譽攤銷可能會影響公司的盈利情況,進而影響公司發展。最後,我覺得也是最重要的是,公司商譽和公司固定資產等不一樣,為什麼?固定資產攤銷是為了彌補之後固定資產報廢而每年騰出來一部分錢為了報廢后可以立馬有錢重新購買新的固定資產。而商譽不一樣,我們是美好希望,這就定義了它不是說它之後再購買,它只是一個希望,一個美好藍圖。如果不破滅的話就一直存在,一旦破滅就灰飛煙滅。

商譽:一把無情的雙刃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