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贛語的起源

贛語又叫江西話、江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據歷史記載,贛語歷史悠久,至少有1500年的歷史。江西境內早在史前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江西萬年出土了人類最早的水稻樣本。春秋時期,江西處於越族聚集地,而後被吳國楚國所滅。西漢時期,贛語就初具規模,但因為歷史上的多次移民,很多江西本土遷移出去或又再次遷往第三地的居民將贛語帶到了當地,把贛語分散到各地,贛語也成為分佈最廣的漢語方言。

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江西地圖

贛語的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內主要分佈在贛江的中下游、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及周邊,超過江西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另外在湘東和閩西北、鄂東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區也有分佈。而浙江、陝西還有少數贛語方言島的存在。

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贛語分佈圖

贛語歷史十分悠久,一方面保留著許多遠古時的印記,比如“站”是普通話中最普通的詞彙,而贛語族群卻說成“企”,商周時的華夏族就是這麼說的。“企”的甲骨文和金文描繪了一個側立的“人形”,特別強調了“腳掌”,生動的表示了“站立”的意義。後來隨著隸書的出現,“人”和“企”開始分離。現如今保留該詞義的常見的便是“企鵝”。在“企鵝”一詞中,“企”字仍然保存了古義,說明它不是普通的鵝,而是站立著的鵝。

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甲骨文“企”

另一方面,贛語還保留了很多少數民族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能幹”在許多贛語方言裡音為[lak],而狀語中為[lɛk],其他如“老蛤[kot]”、“牛欄[lan]”等也被疑似為古百越底層詞。不僅贛語,南方的眾多方言都有古越族的痕跡,“儂”是古越語,而在現今的贛、閩、徽、粵、吳等方言中也保留了這個“自稱”或族稱。

使用贛語的人口在5500萬左右,約佔中國人口的5%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贛語可分為九片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贛語內部各方言之間的互通程度較高。

贛語一般有4-7個聲調。贛語南昌話共有19個聲母,韻母可分為“開韻尾”、“閉韻尾”、“促韻尾”三類,共67個韻母。

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清末江右大家族

贛語的特點

贛語是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或方言特徵的一種漢語方言。作為一種內部互通度比較高的漢語煩躁,各地不同的贛方言都體現出比較共同的特徵。

其一: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時,不論平仄多為送氣清音;多數次方言曉、匣合口字混入〔f-〕母,影母開口呼讀〔-〕母,不讀零聲母;梗攝字一般有文白異讀;除江西西部吉安、蓮花等處基本無入聲外,其他絕大部分地區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入聲韻尾;連讀變調現象不很突出。

其二:語法上人稱代詞複數一般在單數後加詞綴,不少方言也逐漸通用“們”作複數標誌;語助詞“倒”的作用與普通話的“著”相仿,如“坐著吃”南昌話說成“坐倒吃”,南昌話的“到”還相當於普通話連動式“拿一本書給我”中的“給”,如“拿一本書到我”;有些方言詞重疊後作狀語時,詞尾用“子”,相當於普通話的“地”,如南昌話:“慢慢子走”(慢慢地走)。

古時候,由於南方多山地丘陵,再加上交通的不便,基本都是“雞犬之聲相聞,明至老死不相往來”,因而慢慢的發展出各地的方言文化,也因受周圍邊境方言的影響,方言雖然是當地的特色,但還是能讓人聽得懂的。而贛語等一眾南方就是這樣形成了,它臨近了除粵語之外的五大漢語的通行區域,因此贛語所吸收的周圍語言也相對較多,有著“百里不同音”的情況。

贛語的分佈

江西:贛方言,顧名思義,就是主要由江西人使用的漢語方言。的確,贛語主要的使用人口在江西,但不是江西全境都是用贛語,超過江西總面積的四分之三,江西南部的贛州市,其大部分地區使用客家話為主。(使用地區:贛北贛中大部分地區、贛南部分地區)

湖南:“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歷史上很多江西人遷徙到了湖廣地區,尤其是湖南東部地區,每年都有很多湖南人返回江西祭祖,證明了江西湖南的兄弟情誼。(使用地區:湘東、洞綏等)

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贛語分佈

湖北:明末清初,江西地區人口趨於飽和,出現了人地矛盾。很多江西人在明清時期開始遷入臨近的湖北,江西人在鄂東南佔80%左右,後發展為贛語通行區,在交界處形成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跨界而方言相同的局面。(使用地區:鄂東南8縣等)

安徽:位於江西鄱陽的“瓦屑壩”被譽為“中國古代移民八大聖地之一”。“北有山西大槐樹,南有江西瓦屑壩”元末明初,江淮一帶爆發了“紅巾軍起義”,明朝初年,安徽、江蘇、湖北一帶出現了赤地千里、荒無人煙的情況。朱元璋為了鞏固自身通知,開始大量將人口較多的江西人遷往該地區,人數多大210萬人。而位於江西上饒鄱陽的瓦屑壩是江西籍安慶人的主要遷入地,這些人也造成了皖西大別山南麓及沿江兩岸的部分地區通行贛語的現象。(使用地區:皖西、沿江地區等)

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江西瓦屑壩

福建:福建的閩西北地區歷史上曾經多次劃歸江西撫州管轄,尤其是在宋元以後,大量的江右人開始遷徙於此,造成了閩西北方言冗雜的局面。(使用地區:閩西北4縣市等)

浙江:明末清初,江西南豐等地區發生了旱災,再加上戰亂,導致民不聊生,南豐縣不少農民為了生計開始外流江西玉山、浙江常山、江山等地,1994年,當時南豐後裔在以上三縣計3662戶,16791人,148個自然村。這些移民在當地定居形成了很多贛語方言島。(使用地區:浙西南衢縣、常山縣等)

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贛語·安康牛蹄音系

陝西:陝南的贛語是近年才得出的結論,自康熙年間開始,一直到紅軍長征,江右民系(以安徽安慶人為主)不斷遷徙自此,由於語言不通,贛語被當地人蔑稱為“蠻子話”,而江右人則以牙還牙將當地話成為“奤子話”,如今,在陝南使用贛語的人口約36萬,尤以商南縣最多,佔該縣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並且即使歷經數百年歲月,他們所講的“蠻子話”依舊和江西本土的贛語相差無幾。(使用地區:陝南安康、商洛等)

四川:在明朝時,部分江右人民隨軍進入四川,並定居在會東縣地區。(使用地區:會東縣等)

貴州:貴東南地區的苗族侗族自治州,約有40%的人口是早期的贛湘人的後代,其使用的語言無論是在語法上還是在發音上,都與如今的贛語有很大聯繫。(使用地區:貴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

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廣東韶關丹霞山地貌

廣東:廣東和江西屬於鄰省,雖然有南嶺韶關的阻礙,卻依然不能阻礙江右人的頑強精神。很多江西人南下進入廣東省,如今,在廣東南雄、梅林、湖口等地區約有2萬多贛語使用者。(使用地區:粵北南雄、梅林等)

海南:據調查報告顯示,在海南的儋縣、昌江縣及三亞市存在部分人口使用一種介於贛語和客家話的方言,據有關學者猜測是江右民系和客家人共同遷徙於此的結果。(使用地區:昌江縣、三亞市等)

臺灣:目前在臺灣地區的所操“贛語”的人大多數是抗日時期自江西征兵所致,據統計,解放戰爭時期遷往臺灣地區的江右移民約12.5萬人,此外還有約20萬的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的移民中,也存在不少的贛語使用者。(使用地區:無法考證)

全國分佈最廣,中國“第一”方言,詳說江西話

▲古今江右名人

藤樹先生曰:

近年來由於普通話的衝擊,很多江西人已經不再使用贛語,而作為母語的江西話卻是不可能會消失的。一脈相承,傳承千年的贛語,是江右人的根本,贛語的傳承就如同江西人一樣,不瘟不火,不爭不搶,保持本心,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釋“儂”》

·《南豐縣志》

·《信州府志》

·《安慶府志》

·《贛語:中國第一方言,分佈省份最多,陝西贛語被蔑稱為“蠻子話”》

·《明史》

·《陝南贛語考》

·《江西省志》

·《說文解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