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開國上將究竟做了哪三件事如此受人尊崇?!

這位開國上將究竟做了哪三件事如此受人尊崇?!

呂正操

呂正操,開國上將。17歲參加了張學良的東北軍衛隊旅,後為張學良的副官。1926年隨張學良的第3、第4方面軍到北平後,受到共產黨員的影響,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智勇雙全,是我黨領導下的一代抗日名將。“我一輩子,就是打日本,管鐵路,打網球三件事。”這是呂正操將軍對自己的總結。

打日本

1937年10月9日,時任國民黨東北軍53軍691團團長、地下共產黨員呂正操在河北束鹿(辛集)東南耿莊接到命令,要他率團開往藁城四德村、梅花鎮一帶,掩護53軍的左側,與67軍取得聯絡。

這位開國上將究竟做了哪三件事如此受人尊崇?!

第二天下午,該團先頭部隊,在半壁店與正在南下的日軍騎兵相遇,敵騎約五、六十名。呂正操率部迅速向敵展開進攻,經1小時激戰,斃日軍10餘名,戰馬10餘匹。敵騎難於支持,便向滄石路狼狽逃竄。這一仗我軍無一傷亡。

在半壁店襲擊敵騎的當晚,691團分別進入梅花鎮的四德村。梅花鎮是一個土圍子,方圓有四里,土圍子高丈餘,很堅固。第1營進鎮後,即嚴密防守,第1連防守鎮的東面和北面,第2連防守西面和南面,重機槍和迫擊炮都有相當的配備。

這天夜裡10點多鐘,約有1營兵力的日軍,由藁城向南推進,其先頭部隊與我梅花鎮守軍步哨發生戰鬥。其後續部隊漸次到達,拂曉前即向鎮西北角猛烈攻擊。我戰士奮勇殺敵,經過一場激戰,殲敵二、三百名。

這位開國上將究竟做了哪三件事如此受人尊崇?!

次日,敵人援軍陸續增加,將1營團團包圍,但敵人始終沒有突破我1營陣地。梅花鎮群眾對抗日部隊熱情支援,爭先慰勞。全團官兵誓與陣地共存亡。這時53軍已經跑得很遠,前頭部隊已經過黃河了,師長和旅長分別打來電報,叫呂正操丟下1營不管,帶領3營迅速南撤。呂正操拒絕了這一命令,他不僅沒有南撤反而帶領第3營前去支援被圍困的第1營。

在團屬重迫擊炮的掩護下,衝破圍攻東門的敵軍陣地,接應1營突圍。經過一場激烈的廝殺,這次戰鬥敵人傷亡七、八百名,呂正操的部隊陣亡1名連長,20餘名戰士。這是七七事變以來,不光是691團最大的勝利,而且也是53軍最大的勝利。

管鐵路

1964年11月,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任命呂正操為鐵道部部長。

上任不久,即受命負責西南三線(成昆、川黔、貴昆三線)鐵路的修建。這時的呂正操就像一個指揮千軍萬馬的司令員,在西南擺開戰場,幾十萬軍民上陣。在呂正操負責的項目中,成昆線等西南三線鐵道工程是一件極為艱鉅的工程。

成昆線比較複雜,有“世界地質博物館”之稱,毛澤東甚至說了成昆線修不好他睡不著覺的話。成昆鐵路從1958年7月開始動工修建,由於“大躍進”的影響,在1964年大會戰前曾經三次上馬三次下馬。

這位開國上將究竟做了哪三件事如此受人尊崇?!

1959年9月15日,呂正操(右二)陪同毛澤東主席視察北京火車站。

1964年,毛澤東提出“成昆路要快修”,“川黔、貴昆也要快修”的要求。在同年的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上,中央決定呂正操到西南負責成昆、川黔、貴昆三條鐵路的新建工程。在西南修鐵路,困難重重,有自然條件的險惡,也有修路隊伍本身的問題。自然條件方面主要是地形險惡、地質複雜、氣候多變。蘇聯專家認為這裡是“一個禁區”。

可呂正操憑著一股子拼勁領導建設者全力奮戰,使川黔線於1965年7月8日提前接軌,僅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貴昆線也在這一年的10月1日順利通車。

1964年5月,中央工作會議提出了加快三線建設與西南鐵路建設的戰略決策。8月11日,呂正操致信周恩來總理,提出成昆鐵路是建設以攀枝花為中心的西南戰略後方的主要幹線,必須加快修建。1964年7月,在西昌召開了一個關於成昆線命運的會議,呂正操專程前往參加。在那次會上,呂正操力排眾議,主張立即大幹快上。

這位開國上將究竟做了哪三件事如此受人尊崇?!

1940年初,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負責人在河北涉縣。左起:李達、聶榮臻、鄧小平、劉伯承、呂正操、蔡樹藩。

1965年11月,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視察了西南鐵路工地。鄧小平還興致勃勃地為關寨站題寫了站名。在軍地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南鐵路建設大會戰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10月,川黔鐵路交付運營。緊接,貴昆鐵路、成昆鐵路相繼通車。西南三線鐵路的建成,對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國防交通保障能力。

1983年9月,呂正操重回大西南,目睹了鐵路帶來的巨大變化,激情滿懷地賦詩一首《川滇之行》:“蜀水滇江共鏗鏘,輕雲嫩雨浥群芳。最喜夕陽無限好,人生難得老來忙。”1984年12月,三件各國贈送聯合國的禮品被評為“象徵人類本世紀征服大自然和進入宇宙空間”的聯合國特別獎,它們是: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模型,美國的阿波羅宇宙飛船採集回的月球岩石,中國的成昆鐵路的象牙雕刻藝術品。中國人修建的成昆鐵路,成為20世紀人類征服大自然的象徵。應該說是歷史和機遇成就了呂正操與鐵路的一段情。

打網球

打網球是老將軍最開心、最榮耀的事,他喜歡打網球,在網球界是出了名的。有人曾和呂正操開玩笑地問:“打網球不是‘正事兒’,怎麼能和打日本、管鐵路相提並論呢?”呂正操很認真地解釋:“(打網球)是‘正事兒’!”說完,還在寫字板上寫下“體育”二字。

呂正操打網球的歷史要上溯到20世紀20年代。那時,他在東北軍當兵,張學良作為青年會的董事,在景佑宮院中空地開闢了網球場。在戰爭年代,呂正操的“行軍裝備”中就有網球和球拍,休息時在打麥場上拉開網子就打。

這位開國上將究竟做了哪三件事如此受人尊崇?!

解放初期入城後,呂正操第一個到位於北京臺基廠的國際俱樂部打網球,最先邀請民主人士餘心清一起打球;呂正操的老球友、時任天津市長黃敬只要到北京,就要過來打網球;後來陳毅、賀龍兩位元帥調進北京,也成了國際俱樂部網球場的座上客。網球場不夠了,呂正操提出建議,在天壇附近建修兩片網球場,得到了賀老總的支持。後來又在龍潭湖的北京體育館建築群中,建起了北京第一座可以進行國際網球比賽的室內網球館。

建國後,根據國家體委的分工,呂正操還擔任了全國網球協會主席的職務。在1974年復出後等待分配工作的日子裡,呂正操還常常乘坐公共汽車到天壇網球館去打網球。82歲高齡時,呂正操還參加了在杭州舉行的全國比賽。當外國記者問他保健的體會時,他的回答是:用游泳、打網球來活動身子,用打橋牌來活動腦子,是緊張工作之餘理想的鍛鍊方式。88歲高齡時,呂正操每週仍打四五場網球,每場一兩個小時,運動量頗為驚人。

這位開國上將究竟做了哪三件事如此受人尊崇?!

2002年11月,他到上海觀看了首次在國內進行的網球大師杯賽。決賽時,考慮到他的年紀看完一場5盤3勝的比賽時間太長了,因此事先商量看完2盤比賽就退場。在2盤比賽結束後到場外休息時,陪同他子女向他提出回家看電視去。

呂正操轉過臉看著賽場入口,用不容爭辯的命令口吻講:進去!在場的隨行人員只得從命。結果年近100歲的呂正操全神貫注地坐在賽場觀眾席,看完了歷時數小時打滿5盤的決賽。2010年1月16日,中央電視臺體壇風雲人物評選揭曉,呂正操被授予評委會特別大獎。九泉之下的呂正操聽到這一消息,一定會感到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