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寬窄巷子,原來它的名字叫衚衕,是誰把它改名的


去成都旅遊,寬窄巷子是大部分人都想去的,因為那裡是成都旅遊的一張名片,因為那裡還有譽滿天下的成都小吃:三大炮、老媽兔頭、傷心涼粉、甜水麵、巷子酸奶……都要流口水了。只是你不知道的是,從前的寬窄巷子叫“衚衕”,這裡還曾經有高牆圍擋起來,普通人絕對進不去。

寬窄巷子,位於成都青羊區長順街附近,它分別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共三條巷子平行排列組成的。現在是國家2A景區,也是成都出了名的商業步行街。因為巷子裡的房屋,大多建於清代,建築格局以北方的四合院為主,說它是清朝古街坊,一點也不為過。

清朝的康熙57年,康熙大軍在平定了西南叛亂後,有千餘名八旗子弟留在了成都。這些士兵就在這裡修築了一座“滿城”,意思是滿清子弟駐紮的場所,普通人嚴禁入內。也就從那個時候起,滿城裡開始修建了大量按北方四合院為藍本的房屋,供八旗子弟及其家屬入住。


清朝滅亡之後,滿城不再是禁區了,老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更有一些發了財的商人,在滿城裡收購八旗子弟留下的房產,開設商號。因為是北方的建築格局,所以當年滿城的街坊,分別被稱之為興仁衚衕、太平胡同和如意衚衕,這一點,跟現今北京的老胡同一樣。

民國初年,當時的城市管理者腦袋一熱,下了個文件。稱以後這裡的街坊一律改稱為“巷子”,衚衕,那時滿清的詞語,我們現在是民國了。於是,一支測量隊被派到這裡,丈量地盤。也不知是哪個測量員,信手在測量圖紙上,把最寬的巷子上面標了個“寬”字,另一條窄一點的衚衕,標個“窄”字,那條井字形的衚衕,標了個“井”字。這份圖紙上報上去後,便有了後代的寬窄巷子的名稱。

時間到了的二十一世紀初,成都寬窄巷子被列入了城市保護規劃中,並進行大範圍的修復。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寬窄巷子漸漸出了名。在成都,有三個地方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它們分別是成都大慈寺、成都文殊院和從前叫衚衕的,現在更名為巷子的寬窄巷子。


趙雷那首著名的《成都》,唱到了玉林路,但是成都只有玉林街,以及用玉林開頭的東南西北路,還有叫“玉林”的十個巷子。你要是想找到歌詞中的玉林路,估計會找暈了頭。而寬窄巷子卻只有一處,而且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和美食街。

都說寬窄巷子最成都,大概意思就是說巷子裡的美食。走在寬窄巷子,能見到不少遊客,手上拿著各種小吃,邊走邊吃,因為在這裡不需要講究“吃相”。要是你不願多走,就在小店的門口,坐在小板凳上吃完了走也行。條件好一些的店家,還會有裝飾精緻的堂吃地方。

在寬窄巷子品嚐美食,最主要的是坐在百年老屋下,有一種古時的文化陪伴著你。寬窄巷子的四合院建築,在西南地區不多見。所以每一處老屋,都是一個歷史故事。想想在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品嚐當地最好吃的食物,應該是件很愜意的事。


網上有好多人說,寬窄巷子本地人根本不去,那裡開店鋪的都是外地人,沒有老成都的味道。其實作為一個聚集了成都美食的地方,任何剛剛到達這個城市的遊客,都是一種新鮮感。這樣人們就不必去滿世界尋找美食店鋪,在寬窄巷子一處就全部解決了,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寬窄巷子不僅僅是美食一條街。那裡的城市文化,那裡的歷史遺址,都非常值得遊客是探索。窄巷子32號門頭的老牆上的“拴馬石”,離地約1.2米,它是寬窄巷子裡僅存的三個拴馬石之一。百年前這裡的八旗子弟有騎馬出行的習慣,每戶人家的牆外幾乎都有一個拴馬的地方,這也是北方文化符號的表現。

去寬窄巷子,僅僅品嚐美食是不夠的。這裡是成都生活的再現,想要體會成都,體念成都的那份閒情逸致,那麼去寬窄巷子準沒錯。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