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消息頻出 未來傳統百貨業的出路在哪兒?


關店消息頻出 未來傳統百貨業的出路在哪兒?

圖片來自CNSPHOTO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陳晴)近日,百貨業關店、轉型升級的消息不斷。北京老牌百貨長安商場宣佈開始全場出清,準備閉店改造謀求升級;樂天百貨宣佈將於3月31日關閉在天津的最後一家百貨店;重慶百盛南坪店確認3月31日營業結束後,百盛在重慶的最後一家賣場將閉店。傳統百貨業正在經歷新一輪關店潮,而生存下來的企業也不斷地進行轉型升級。傳統百貨業未來的出路在哪兒?

持續關店 尋求止損

如今傳統百貨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如不積極轉型,只能靠關店來謀求止損。

在韓國大受擁戴的樂天瑪特,曾經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在樂天集團的全球業務佈局中,中國市場一度佔據較大比重。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樂天集團在華髮展的23年間,累計投資已近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佔其全部版圖的29%。並曾計劃在2018年把中國門店增至300家,銷售額實現2000億美元,成為“亞洲零售業之最”。但從2012年開始,樂天瑪特就不斷關店,2015年還收縮戰線退出山東等市場。2016年底,樂天瑪特在中國內地市場的74家門店因違反消防安全條例被勒令停業。此後,儘管樂天集團先後對中國樂天瑪特進行兩輪注資,但已無法挽回頹勢。

隨著中國業務的潰敗,不止是樂天瑪特,樂天百貨也開始收縮其中國業務。近日,樂天百貨天津文化中心店貼出公告,“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樂天百貨的惠顧、支持和厚受,我們遺憾地通知大家,我店將於2019年3月31日當日閉店後停止營業。”隨著文化中心店停業,樂天百貨將全線撤出天津市場。據悉,目前樂天百貨在中國僅剩位於山東威海、四川成都、遼寧瀋陽的三家分店。

實際上,樂天百貨從進入中國開始,就一直缺少創新思維,經營也一直飽受“本地化不夠、管理脫節”等詬病,而在中國業績一路下滑和本土市場擴張放緩的情況下,樂天百貨逐步撤出中國內地市場,也不失為一種止損方法。

而作為老牌高端百貨——百盛,在中國的日子同樣不好過。繼西安西大街時代百盛停止營業後,百盛百貨又少了一店。近日,重慶百盛南坪店確認3月31日營業結束,百盛百貨在重慶的最後一家賣場將閉店。至此,重慶第一家外資百貨全線退出重慶百貨市場。

隨著實體經濟的遇冷,百盛百貨近年來逐步進入了下行軌道,不得不關店止損,轉型多元化零售業態以尋求新的盈利點。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5年間,百盛百貨關閉了位於上海、貴陽、石家莊、濟南、天津等地的十家門店;2016年全年,百盛百貨一口氣關掉了重慶百盛大坪店、西安百盛東大街店、重慶萬象城店、南昌百盛恆荗店、北京百盛太陽宮店、合肥新地百盛天鵝湖店六家門店;2017年5月,百盛百貨鄭州唯一門店關閉。

截至去年12月31日,百盛集團在中國30多個城市運營管理著43家百盛門店(包括概念店“Parkson Beauty”)、兩家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及一家金獅廣場,相比2011年的52家門店,減少了九家。

此外,面對競爭與變革壓力,近年來,新世界百貨也已關閉多家門店,且公司利潤下滑明顯。公開資料顯示,新世界百貨近年來已陸續關閉了三家門店:武漢新世界百貨礄口店於2014年11月30日閉店調整業務;2017年6月30日,大連新世界百貨因業主方收回物業而停止營業,並表示將尋找規模更大更優質的物業繼續發展;2018年12月20日,新世界百貨瀋陽中華路店停止營業,並表示因應新零售的發展需求,將對整體戰略經營及商業佈局規劃進行調整優化。

由此不難看出,寒冬之下,百貨業轉型勢在必行,而如何轉型又成了一道難題。

轉型升級 前路漫漫

近年來,受電商衝擊及消費需求升級的影響,零售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百貨店已經成為傳統實體零售式微的代表。如今傳統百貨業態已不能適應現有新消費的發展和變化。業內人士指出,百貨店轉型發展的核心在於重構消費價值。

實際上,百盛集團一直在積極謀求轉型。2015年年底,百盛與韓國依戀集團合作在上海開設百盛優客城市廣場;2016年6月,百盛在青島開設金獅廣場,首次嘗試購物中心業態;同年9月,百盛在上海協信星光廣場開出其首家獨立超市——百盛精品超市;同年10月,百盛從臺灣引入了烘焙品牌“Hogan Bakery”(哈肯鋪),並在上海新天地開出了獨立於百盛系統的店鋪。

然而轉型並非易事,從往年公佈的財報來看,百盛集團淨利潤依舊處於起伏不定的狀態。2012年至2015年淨利潤連年下降;2015年淨利潤甚至一度虧損至1.86億元;2016年通過出售其全資中國附屬公司的全部股權及相關股東債權的方式實現淨利潤1.47億元,扭虧為盈;2017年的經營情況並未有所好轉,該年度淨利潤再度虧損1.36億元。

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家誠表示,眼下,百貨企業紛紛開始尋求自救出路,調整發展戰略,轉型升級。然而傳統百貨只有突破自己的經營模式,才能去尋找和開發新的消費者觸點。

面對前幾年的出師不利,百盛如今開始轉型多元化零售業態以尋求新的盈利點。據百盛集團此前透露,其下一步轉型是希望成為“商業空間運營服務提供商”,即希望發展包括美妝、超市、餐飲、服裝領域的自有品牌,並將這些自營產品以集合點等模式帶入百盛負責管理運營的商業項目中去,在輸出品牌的同時,也輸出管理。

去年5月,百盛集團在長沙國際金融中心開出首家自有美妝集合店Parkson Beauty。自此以後,百盛轉型初見成效,化妝品業務已然成為集團主要最主要業績增長點之一。

百盛集團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自1994年進入大陸市場,百盛就意識到中國消費者需要美妝,並大膽引入國際一線美妝品牌。去年,百盛更是將美妝業務單獨拿出來,在購物中心開設自營美妝集合店Parkson Beauty,銷售蘭蔻、雅詩蘭黛、迪奧、海藍之謎、CPB等近20多個國際一線美妝品牌。

和君商業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丁昀曾表示,百貨導流品類和增加新女性顧客都是靠化妝品,在百貨零售目前“千店一面”的衰敗局勢下,百盛利用集合店形式做差異化化妝品區,可以增強競爭差異化。

不可否認,如今,化妝品與配飾類別正在取代時裝和服裝類別成為百勝集團商品銷售結構中的最大貢獻來源,但該類別的電商滲透率正在逐年提高,與這些線上平臺競爭並無明顯優勢。百勝集團的轉型之路仍是道阻且長。

同樣謀求轉型的還有新世界百貨。“時至近年,互聯網普及和數字化技術升級催生了網絡零售新模式,電商崛起、業態創新、跨界整合,為整個零售業格局帶來重大變化。”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在2018年度報告中表示,為應對今年零售行業的轉變,新世界百貨推出了“一店一策”的經營策略,並積極拓展自營業務。

目前,新世界百貨正推動各地分店在“一店一策”策略下確立各自不同的市場定位,轉型為“新型百貨”“類購物中心”“鄰里中心”及“城市奧萊”四種業態。

在消費場景、營運和營銷上,新世界百貨也進行了創新嘗試。一些門店通過融入藝術元素、增加科技感等方式提升消費體驗,如武漢新世界百貨國貿店的變革方向就是“藝術百貨”,通過更多藝術文化體驗聯結新興消費者;新世界百貨上海巴黎春天淮海路店則在2018年的升級改造中將自身定位為“智慧門店”(SMARTMALL),用上了支付寶刷臉支付等新技術。

面對傳統百貨業的轉型,劉家誠認為,總體而言,傳統百貨業的突圍勢在必行,其未來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是否充分理解新的消費人群,新的垂直零售領域和場景,以及是否能夠打造新的購物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