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讚“極其勇敢”的中國軍隊,到底有多勇敢?

“制伏山西就制服了華北,制服華北就制服了中國。”

這是1937年七七事變後,侵華日軍第5師團的軍中口號。

師團參謀美山要藏說,從中國歷史來看,“尤其從金、元和‘山西王國’閻錫山”來看,這句話可信性是值得懷疑的。

但在七七事變後,第五師團的幾乎所有官兵,都像中了“咒語一樣”,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毫無疑問,始作俑者是他們的師團長,52歲的“中國通”,板垣徵四郎。

日軍大讚“極其勇敢”的中國軍隊,到底有多勇敢?

(板垣徵四郎)

一、板垣徵四郎的冒險行動

板垣徵四郎,是在七七事變後,第一個率師團來增援的師團長。被編入了華北方面軍。

當時他就提出,要迅速對山西進行進攻作戰,拿太原,定山西,謀華北。

華北方面軍司令寺內壽一,並不同意板垣的這一冒險行動。日本國內的大本營,也是在1937年10月才批准“用第五師團攻佔太原”的。

但板垣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一樣狂熱,此時,他已經大舉進軍山西,一路拿下大同、廣靈、渾源、靈丘等要地。之後瞄向了內長城線的關口——平型關。

1937年9月21日,板垣令下屬的第21旅團旅團長三浦敏事,從附近的第11、第21和第42聯隊,各抽調一個大隊組成獨立作戰群體,攻佔平型關口。

這3個大隊不到5000人,在平型關遭遇了中國軍隊最強烈的抵抗。其運輸補給的部隊在小寨村附近被我115師殲滅。

而在正面戰場,領兵的三浦也被包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苦戰。

日軍大讚“極其勇敢”的中國軍隊,到底有多勇敢?

(配圖)

二、日本戰史中的中國勇士

我們來看看日軍戰史中,對此次遭圍殲九死一生的記述——

第21聯隊史載:

“各制高點均出現眾多傷亡,第11中隊長戰死,第12中隊所有軍官非死即傷,不得不由軍曹代理指揮中隊……敵人擅長手榴彈戰……一旦這兩個高地失守,我部將全滅……”

“此時已不使用密碼,直接用明文向師團緊急呼叫救援。”

控制平型關附近最高點103高地的第11聯隊第1大隊,遭遇了中國第71師的殲滅式打擊,其聯隊史中說:

“第一大隊與10餘倍的敵軍英勇作戰,但是敵我兵力懸殊太大,我軍損失不斷增大……戰鬥至28日,(1000多人的)大隊僅剩餘300餘人。”

“友軍救援遲遲不到……大隊長向天長嘆:萬事休矣,天不留我也!

這時,收到求救信號的板垣徵四郎,急令第21、41聯隊的主力趕往103高地救援,中國部隊71師數千官兵殊死搏鬥,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意圖圍殲鬼子。

晉綏軍團的71、72、73和84師合圍力戰第五師團的時候,正向西北方向綏遠作戰的關東軍,收到了板垣孤軍進入平型關的消息。

感覺板垣有危險,東條英機立即令關東軍返回南下,從我軍背後殺入,我軍不得不撤退。

9月28日夜,我71師利用熟悉環境的優勢,夜襲鷂子澗,再次打得板垣21聯隊措手不及。其指揮班長岸本清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入夜後的敵軍數次逆襲,手榴彈砰砰砰地炸開,宛若煙火……此次中國軍隊極其勇敢,攻擊堀小隊陣地的一名敵軍,為奪取我重機槍,抱著我重機槍槍身戰死……”

“天亮後,高地周邊到處是敵我兩軍的屍體,可以想象當時我軍經歷了何等的苦戰……”

日軍大讚“極其勇敢”的中國軍隊,到底有多勇敢?

(配圖)

三、日本總結的平型關大敗的原因

平型關戰役,是板垣徵四郎第一次當上中將師團長的6個月後,在中國的第一次大敗。

由於自己未經允許就進攻山西,其上司領導華北方面軍司令寺內壽一很不高興,以至於在板垣遇險求助時,遲遲不見援軍。

“板垣師團損失很大,可能是其他師團的兩倍以上。”第五師團司令部參謀美山要藏戰後回憶,戰局被動的原因,主要是“把登陸用的車輛編制的師,投入到了標高1000米的山嶽地帶。”

“這應該是以大本營為首的上級司令部的一個過失。”

這個板垣的鐵桿粉絲,把責任一筆畫到大本營和華北方面軍司令頭上了。

在此要說明的是,七七事變後,由於侵華日軍迅速擴編,華北駐屯軍一分為二,北邊的叫華北方面軍,板垣徵四郎的第五師團就編入了此軍,南下的成為上海派遣軍。

而東條英機所在的關東軍,屬於獨立於各方面軍之外的另一戰略集團,直屬大本營。

若非關東軍參謀長東條鐵哥們出手,板垣或許已被數倍於其兵力的我軍消滅在了平型關。

其下場,如同1939年的阿部規秀一樣,由於自己與援軍首領不合,被我軍圍困時對方見死不救,其空發數封急報求援,最後活活被現場幹掉。

==============

文獻參考:

《長春文史資料》(1988年第六輯)

吳京昂《日軍老兵日記揭秘:國軍版"黃繼光"血戰平型關》(網易歷史2017-06-08 09:34: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