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研究︳(二十三)幣圈投資需要耐心與定力


區塊鏈研究︳(二十三)幣圈投資需要耐心與定力


春節後,股市、幣市兩個市場開始輪動、反向發展,一再驗證金錢永不眠。這期間,幣市經歷兩撥拉昇與下跌,其大起大落遠超股市,讓人不禁又想起耐心與定力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除了專業級別的高頻操盤手,普通人想通過做波段投資來賺取利潤差,在信息高度不對稱的情況下,與燒錢沒有什麼區別。無論股市還是幣市,皆如此。

對大多數人而言,如果不能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出必要的投資耐心與定力,實際上是不適合直接投資的。即便偶爾走了狗屎運,賺了幾十萬甚至上千萬,也一定會在下一次再還回去的。

這不是聳人聽聞的杜撰,而是鐵的事實。穿越幣市牛熊而來的大V南宮遠在《從天而降的財富為什麼沒讓我成為賭徒》中、吳軍先生在其《態度》一書中,對暴富人群重新返貧必然性都是認同的。

財富來得太快,去得也快,之所以如此,大都是在投資方面缺乏耐心與定力的表現。投資是門學問,也是藝術,不是短時間可以掌握的,否則遍地都是股神、幣市投資大神,沒有韭菜了。而沒有了韭菜,又哪能凸顯出真正的投資家呢!

想成為投資家,鶴立雞群,賺得盆滿缽滿,沒有耐心與定力是不可能的。

那麼,投資者的耐心與定力從哪裡來呢?我們不妨從對股市的研究中汲取一些營養。

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德.泰勒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什洛莫.貝納茨於 1995 年合作發表了一篇文章《用短視性風險規避模型解釋股票溢價之謎》,把人類趨利避害心理支配下基於預期的損失趨避與股票市場聯繫了起來。

這項研究告訴世人一個事實:損失趨避策略容易讓投資者變得短視,喪失在股市中長期贏利的機遇。

據觀察,全球如過江之鯽的投資者中,估計也就巴菲特等投資大師具備跳出“短視損失趨避”心理影響的能力,不為股票價格高低漲落所擾,長期持有,獲取超額利潤了。比如1988年巴菲特買入10億美金可口可樂股票持有十年獲利 10 倍的故事,就早已家喻戶曉。

而,這些成功的投資家之所以能不為股票價格波動所惑,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他們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買這支股票,深知股票大漲只是時間問題。

二是,他們買的不是股票而是企業的股份,對這支股票所屬企業包含資產、品牌、利潤增長和發展潛力在內的真正價值已有較為清晰的預判。

三是,他們堅信股票的真實價值一定會迴歸的。

而且,有關研究也表明,那些頻繁操作的日結算工長期看遠遠不如操作很少的那些投資者賺取的紅利多。持有某支股票幾個月乃至 1 年以上的投資者鮮有不獲利頗豐者。

投資者的耐心、定力,絕非空中樓閣或文化層面的個人修養,而是清晰認知自己投資行為、理性評判投資標的價值等後洞悉未來的理性抉擇。

不僅股市如此,這對時下處於熊市的幣市投資而言,也意義非凡。

經歷十年積累,區塊鏈技術早已伴隨比特幣為代表加密貨幣的發展而風靡全球,為各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市場所熱議。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各種應用創新也早已滲透入中心化經濟世界,在政務、金融、商貿、社交通訊、人工智能、身份驗證、安保等多產業領域開疆拓土,探索創新。

基於此,通證價格事實上已脫離了單純的虛擬商品範疇,在逐漸與產業經濟實體建立密切關聯。這種趨勢使得人們在投資通證時,也必須回到項目、產業中去,切實弄清搞懂項目、產業白皮書中的內容以及內容落實情況。不僅如此,如果想要持倉走價值投資之道,獲取未來超額收益,那就還得深入瞭解團隊、團隊運營效率、產品開發及其進展等綜合信息,並與競爭對手乃至有潛力替代者進行跟蹤分析比較研究。

想做到這些,沒點耐心和定力不行。

而不做這些,再精明強幹的人,也會在價格起起落落資本市場撩撥下,陷入迷茫,變成任人宰割韭菜的。

堅持不懂不做,花費耐心與定力在研究投資標的上,才能看清前路,在遭遇波折時堅定信心,在耐心做事中慢慢收穫屬於自己的財富,去享受生活的賜予。

(完結)

參考:《查理.芒格的智慧(原書第 2 版投資的格柵理論)》 羅伯特G.哈格斯特朗 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7年4月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