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對於這段大悲劇,紀君祥作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其最大的改編是把《史記》中找來的那個替換小孩,換成了程嬰自己的兒子,這更增加了悲劇色彩。而更讓人難過的是,戲劇中的公孫杵臼當時並沒有被殺死,而是被抓了起來。剛開始屠岸賈並不相信程嬰,他讓程嬰用“中等棍子”去打公孫杵臼。按照劇中的說法,如果用大棍子,怕把公孫打死,那就死無對證;如果用細棍子來打,又怕打得不疼,這樣公孫不招。此時的程嬰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出賣主公孩子的小人,而今又要當著眾人的面,讓他來拷打保護主公孩子的公孫杵臼,如果他打得不狠,那麼狡猾的屠岸賈就能看出破綻,如果他下手狠打,他的良心將會受到何等的拷問。

面對公孫杵臼的痛罵,程嬰只能痛苦地忍受,而改編者紀君祥可能為了讓程嬰不至於精神崩潰,他安排公孫杵臼撞階而亡,至此達到了該劇的高潮。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祠內塑像

按照《史記》上的記載,十五年之後,趙氏孤兒長大了,同時又趕上了晉景公有病,於是韓厥藉機講到了趙氏仍有子孫在:

景公問:“趙尚有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於是景公乃與韓厥謀立趙孤兒,召而匿之宮中。諸將入問疾,景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孤。趙孤名曰武。諸將不得已,乃曰:“昔下宮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命,並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難!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請立趙後。今君有命,群臣之願也。”於是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遂反與程嬰、趙武攻屠岸賈,滅其族。復與趙武田邑如故。

終於,趙氏孤兒和程嬰都成了朝中的將軍,他們二人又合力滅掉了屠岸賈的全族。

這樣的結果雖然大快人心,但卻缺少了戲劇性。於是紀君祥對此又作了改編,在戲劇中,公孫杵臼撞階而死之後,屠岸賈終於相信趙氏孤兒已死,同時也相信了程嬰,於是有了這樣一段話:

(屠岸賈雲)程嬰,你是我心腹之人,不如只在我家中做個門客,抬舉你那孩兒成人長大。在你跟前習文,送在我跟前演武。我也年近五旬,尚無子嗣,就將你的孩兒與我做個義兒。我偌大年紀了,後來我的官位,也等你的孩兒討個應襲,你意下如何?(程嬰雲)多謝元帥抬舉。(屠岸賈詩云)則為朝綱中獨顯趙盾,不由我心中生忿;如今削除了這點萌芽,方才是永無後釁。

屠岸賈把程嬰收為了心腹,讓他在自己家中做門客,同時讓程嬰帶上自己的孩子一同來到府上。屠並不知道這個小孩就趙氏孤兒,因為他已年近五旬,同時沒有子嗣,於是他就收這個小孩為義子,希望他長大之後能夠承襲自己的官位。這等於說屠岸賈把仇人之子養在了家中,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仰望

二十年後,這個小孩長大了,而程嬰忍辱負重這麼多年,覺得到此時應當把真相告訴這個小孩,於是他就以圖畫的形式,把原本的歷史向趙氏孤兒做了詳細的描述,而後就發生了趙氏孤兒將屠岸賈一家滿門抄斬的故事。

此時大仇已報,程嬰會是怎樣結局呢?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

及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後。今趙武既立,為成人,復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趙武啼泣頓首固請,曰:“武願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嬰曰:“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遂自殺。趙武服齊衰三年,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

這時的趙氏孤兒已經成為了趙武。程嬰跟趙武說,當年你家遭難之時我本來就想隨之而去,但為了你我才活到了今天,而今你已經替家族報了仇,那我就應當去見你的父親和公孫杵臼去了。趙武痛哭著堅決阻止,程嬰跟他解釋說,當年公孫杵臼認為我能夠保護好你,故他先自殺了,如果我不死,當然就對不起他。程嬰自殺而死後,趙武為他服喪三年。

然而紀君祥卻不願意義士程嬰就這樣死去,他在結尾部分仍然讓程嬰活著,並且接受了皇帝的賞賜,該劇以一曲《黃鐘尾》唱出了一場大團圓:

謝君恩普國多沾降,把奸賊全家盡滅亡。賜孤兒改名望,襲父祖拜卿相;忠義士各褒獎,是軍官還職掌,是窮民與收養;已死喪給封葬,現生存受爵賞。這恩臨似天廣,端為誰敢虛讓。誓捐生在戰場,著鄰邦並歸向。落的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

《史記》因為記載得太過詳細,引起了後世部分學者的猜測,懷疑司馬遷所記並非史實。比如萬斯大、沈欽韓都認為這是史實,而楊伯峻則認為萬、沈的觀點並不正確,其在《春秋左傳注》中說:“《趙世家》記載趙氏被滅與趙武復立,全採戰國傳說,與《左傳》《國語》不相同,不足為信史。”同樣,梁玉繩在《史記志疑》中也稱:“妄誕不可信,而所謂屠岸賈、程嬰、杵臼,恐亦無此人也。”

從歷史時代來看,司馬遷距故事發生之時要比清人或以後的學者早兩千年,如果其所言不可信,那麼後世的考證更加模糊,事實究竟如何,我當然難下定論。但既然這是正史上的記載,同時又因為紀君祥改編成了《趙氏孤兒》,使得這個故事傳遍天下,如此說來,這個故事是否是歷史的真實已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明示後人有一種義的正氣在,因此到了南宋時,高宗趙構就給程嬰和公孫杵臼立廟,同時分封二人為忠節成信侯和通勇忠智侯,而韓厥也被封為忠定義成侯。到了宋紹興二十年,高宗又將這三人分別改封為疆濟公、英略公和啟侑公,他們的故事也被一直傳唱到了今日。

對於紀君祥的歷史遺蹟,我在幾年的時間內一直未曾查到任何線索,但好在程嬰當年的藏孤洞今日實有其地,他的墓也有清晰的地址,於是,我只能把這兩處遺蹟作為紀念紀君祥的間接相關地吧。

程嬰藏孤洞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城北十八公里長池鎮藏山村東。乘高鐵從北京西站前往陽泉北站,十一點三十分準點到達,在車站出口的臺階處,站著一排拉客的出租司機,其中一人搶先登上臺階抓住了我的行囊,帶著我來到他的車旁,是一輛黑色的桑塔納2000。我說你不是出租車,他笑笑說確實如此,但自己的服務肯定比出租車還要好,邊說邊把我的行李放到了他的後備廂裡面,順手關上,還上了鎖。如此做派,顯然是強買強賣,但行李已經被鎖在了裡面,我不想為這件事再找氣生,只好上了他的車。我跟他講,自己要在陽泉地區跑幾個地方,他把單子仔細看了一遍,說需要六百元。在尋訪中我學了一招兒:無論對方報多少錢,一律說太貴,即使還不下價來,對方在途中也不好再加價,即便如數付款,司機的心情也會舒服很多。

藏孤洞在盂縣北部的藏山。陽泉高鐵站是我所知道的距市區最遠的車站之一,實際的站點設在了盂縣境內,距市區有五十公里的路程,而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距市區才十幾公里,司機說因為陽泉附近是煤礦採空區,地下空洞的面積太大,無法修鐵路,所以只能放在了盂縣。

司機知道我來此並非遊玩,他說我的幾個尋訪點距離都很遠,而我已買好了晚上七點多前往太原的高鐵票,因此他建議:不要只把我送到入口處,最好能直接開進景區,這樣可以節約時間。到達藏山景區售票處後,他先跑過去跟裡面的售票員商議,可否開車入內,他的理由是:車上的客人進這個景區內僅是拍一個小洞,售票員乾淨利落地回絕了他。司機仍不死心,詢問可否票價減半,售票員瞟了我一眼,說這個人看來不夠七十歲,所以不可能。於是只好掏出八十元錢買票,順便問售票員能不能再買張票,然後開車進內。售票員說裡面有電瓶車,景區外的車輛一律不能入內。無奈,只好讓司機在車內等候,我說自己會盡快地返回。

進入景區,果真有輛空蕩蕩的電瓶車,但要把這輛電瓶車坐滿,還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我馬上跟電瓶車的司機說,可不可以多加點錢,只拉我一個人上山,司機看了我一眼後說,不用加錢,你付五元錢就可以了。司機這麼人道,讓我頓時消除了剛才在售票處所產生的不快。這個大長車拉著我一個人沿著路向山坡上開行,但是它走了不到三百米就停了下來,再也不肯走了。我跟司機商議能不能再加五塊錢,接著往上開。電瓶車司機說,到吃飯時間了,所以不想上去,我只好步行上山。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人造瀑布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徒步上行

向山上走了二十多分鐘,見到一個百米高的巨大水壩,沿著壩體流下一些水流,顯然是人造景觀。從壩的左側沿路登上壩頂,是一個巨大的平臺,平臺正中有一個石制的碑亭,中間所立的碑是方柱形體,上面用篆字刻著“趙氏孤兒藏匿地”。碑亭的後面即是懸崖峭壁,在半山上看到了一些殿宇,其建築方式有點像懸空寺。平臺靠牆的一面立著藏山藏孤洞的簡介,說兩千六百年前,晉國程嬰攜忠良之後趙武藏在此處。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上面寫著“趙氏孤兒藏匿地”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山色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樣式奇特的介紹牌

在平臺的另一側以圓弧的形式一字排開幾十塊古碑,從古碑旁的臺階繼續上行,第二平臺即是藏山寺的入口處,裡面有一些古代的建築,按照說明牌上的介紹,這些建築均為金代以來所修建者,尤其後幾進院落是金代建築的原物。如此說來真是難得,因為金代之物流傳至今者,極其稀見,尤其金代的刻本,三十年來,我僅得到了一種,然而這裡卻有成片的金代建築。但建築畢竟跟版刻不是一回事,其實我並不能確定,金代建築也像金代刻本一樣的珍罕。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藏山神廟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金代建築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殿名有些長

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好好看看金代建築是怎樣的一個特色。在院落中,第一進正殿名稱很長:藏山靈感大王河東神主正殿,神龕上端坐著一座金像。我正準備拍照,從像側聽到一句威嚴的聲音:禁止拍照!定神細看,始終沒有見到人影,但也只能放下相機走出殿外,這讓我拍下金代建築仔細觀賞的願望落空了。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藏山神祠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祠堂內的塑像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保孤祠

從正殿的後牆上可以看到用條塊山石壘出的牆體,平整而參差,並且從石縫中還長出了幾棵樹。再上一級平臺,在巨大岩石凹處也建著兩進殿堂,牌匾上寫著“萬歲朝廷香火院”,殿名也是有些奇特;這個殿名之下,另一塊豎匾寫著“藏山神石”,裡面的神龕上並排端坐著兩位祀主,然而在前頭供桌上一字排開八個靈位牌,我注意看了一下,程嬰排在了中間位置。正殿兩旁各有一個小側殿,左側的名“保孤祠”。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撈兒洞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相關介紹

保孤祠到正殿之間有個一米寬的小夾道,沿此進入即是藏孤洞,這個洞中之洞很小,我覺得裡面的面積超不過兩平方米,洞口的地上立著一塊石牌,上面寫著“藏孤處”,而此處前面的大石塊,已經被歷代的朝拜者摩擦得鋥亮,可見人們對於程嬰的義舉有著怎樣的崇敬之情。側牆上還嵌著一塊新做的介紹牌,這個介紹牌把小洞的偉大意義講得十分透徹:從歷史上講沒有藏孤洞就沒有藏山,沒有藏山就沒有晉陽古都和三晉大地上繁榮錦繡的太原城。這種排比句倒是有點蘇老泉《六國論》的氣勢。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藏孤處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此處已被遊客磨得鋥亮

在藏孤洞相對的一側,則是撈兒洞,同樣的介紹牌,說此洞又名求子洞,並且還寫著一個民間流傳的順口溜:撈兒洞前一炷香,兒女滿堂代代傳;撈兒洞內摸石子,心誠定能得貴子。並說這個習俗始自春秋,說當地每到初一、十五,人們在洞前燒香磕頭,然後從洞裡取撈石子,如果撈到了就會生金童,如果撈出來的是瓦片就會生玉女。這個洞口很小,是長寬不足四十釐米的一個小凹洞,在洞的牆壁上有祈子者掛著一些紅布條。一位導遊帶著十幾位遊客來到此洞,導遊的介紹還沒說完,幾位遊客就爭先恐後地把手臂伸進洞內一通亂摸,結果什麼都沒摸到,導遊笑著說這麼多遊客,裡面的東西早摸光了。

參觀完畢後,原路下山,卻找不到來時的那輛電瓶車。遇到一位工作人員,他說中午都去吃飯了。無奈只好加快步伐向山下走去。上車後,司機說,因為拍了一部電影叫《趙氏孤兒》,再加上電視劇的影響,因此近些年來這裡的遊客多了起來。當年舉行開機儀式時,因為當地的百姓太想見到電影明星,結果把臨時搭起的儀式臺都壓塌了,在社會上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但恰恰因為這些影響,使得藏山更有名了。司機用肯定的口吻說:你也肯定是看了電影才來這兒的。

程嬰墓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西南十六公里的程公村。本次的尋訪給運城的張總添了很多麻煩,他不但讓自己的司機整天陪著我四處轉悠,同時還安排了一位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來打點路上的雜事。也正因為如此,山西南部的尋訪變得異常順利,而程嬰墓也是在無意間找到的。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無意間看到了墓園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墓園內的情形

快到程公村時,我讓司機問路,把車停在路邊,司機下車去找人,我開門下車準備方便一下,沒想到一抬眼就在路邊看到了程嬰墓的院落,這個停車的位置正巧就在程嬰墓的入口處,這可以說是尋訪以來最沒費周折就找到的一個點。

程嬰墓園佔地約百十平米,新砌的圍牆將墓園圍成一個長方形,入口處圓門的門楣上寫著“程嬰墓”。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墓頂的荒草

紀君祥: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與後人講(下)韋力撰


碑刻看不清楚

墓園無人看管,走入園內,正前方即是用青磚砌起的正圓形墓丘,墓頂裸露著,上面長滿了荒草,墓碑在墓丘的後面,墓丘的正前方種植著幾棵小柏樹,高不過一米。從種植的樣式看,算是墓道,碑和碑券均為新制,看不清上面的字跡,以程嬰的大名,這個墓園卻如此簡陋,讓我多少感到有些意外。《趙氏孤兒》的上演,讓今人知道了遙遠的古代有這樣的一位義士,同樣是程嬰,在藏嬰洞那個景點如此火爆,而他的墓園反倒如此蕭條,就因為藏嬰洞是電影和電視的拍攝地,而此處卻是程嬰歸隱之處,傳媒的力量如此之大,這之間的巨大反差令我感喟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