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晨商標事件看我們內心的脆弱和汙濁

從李晨商標事件看我們內心的脆弱和汙濁

李晨和潘瑋柏公司申請註冊申注的“MLGB”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無效,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3月6日,李晨通過微博對此事做出回應,稱作為一個藝人,應更加多的思考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價值,尊重並虛心的面對這場的結果。隨後潘瑋柏轉發其微博,寫道:“兄弟,我懂你的初心和精神。一起面對,也期待會越來越好。”

從李晨商標事件看我們內心的脆弱和汙濁

我知道,李晨和潘瑋柏都是潮人,提出的商標事件確實是有一定的問題。可現在音同字不同的例子很多,到底是商標的曲解詞義還是我們自己內心本身就汙。

很簡單一個例子,羊駝又叫草泥馬,那麼這麼音同字不同的案例又有多少呢,什麼都拿來去禁止嗎?

外國音樂,rap的興起本就是鄉村音樂一種極其汙濁的詞彙,那麼它的發展到最後,必然是這麼一回事嗎?

就比如相聲的起源,來源於人民;二人轉也來源於民間。等有天,把這些東西搬上了大雅之堂,就要把所有的都拋棄嗎?

我覺得,不是李晨的“MLGB”過於庸俗,而是我們的思想過於沉醉於曲解之中,也許有其他解釋呢?我不信一個藝人會這麼不認真的對待一個商標,畢竟誰都不是拿一份投資去開玩笑!

所以,多點忍讓,多一份寬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