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生前籍籍無名,生平成謎。死後卻大獲殊榮,影響遍及全球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人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四大文明,但是四大發明都是誰發明的呢?除了一大發明之外,其他三大發明的發明者都已經不可考了。

此人生前籍籍無名,生平成謎。死後卻大獲殊榮,影響遍及全球


火藥據傳是道家煉丹所發明,發明人已經不可考;

造紙術雖然據傳是東漢蔡倫所發明,但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發現紙張在西漢就已經出現,蔡倫只是做了改良,而不是發明者;

指南針據說黃帝時期就已經出現,發明者雖然說是黃帝,但其實發明者也已經不可考。

只有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確實明確記載在史籍中,但可惜畢昇的生平卻只有區區四個字“布衣畢昇”,除了這四個字之外,連畢昇是哪裡人氏?生卒於何年?有何生平?等等都不為人所知。

後人從“布衣”二字,推測出畢昇出身貧民,有長期在排版工坊工作的經歷,才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無論如何,在畢昇之前沒有活字印刷的記載,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倒是沒有問題的,今天我們就聊聊畢昇的故事。

此人生前籍籍無名,生平成謎。死後卻大獲殊榮,影響遍及全球


一、畢昇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故事最早是宋代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的一段記載: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夢溪筆談》

然後沈括沒有再過多介紹畢昇,而是花費詳細筆墨介紹了活字印刷術的具體方法,比如先使用膠泥刻字,製作好活字;再用松膠和鐵版排版,然後再印刷。

此外還有需要多多準備“之乎者也”這樣常見字,迅速製造生僻字等許多的優點。

使用活字印刷術,如果只印刷幾本,和之前的工藝相比倒沒有什麼優點,但是如果幾百上千本的大批量印刷,活字印刷效果非常好,“極為神速”。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夢溪筆談》

也正是沈括的記載,這才讓後人尊畢昇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活字印刷術也成為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之一,但是畢昇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夢溪筆談》中的“布衣畢昇”四個字,不但生前籍籍無名,而且生平也成謎。

此人生前籍籍無名,生平成謎。死後卻大獲殊榮,影響遍及全球


二、發現畢昇墓碑

直到1990年,一名鄉鎮文化幹部偶然在湖北黃岡英山發現了畢昇的墓碑。考古界這才對於畢昇的生平研究有了進一步認識。

根據發現的墓碑考證,畢昇是宋代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即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去世於宋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

根據畢昇墓碑碑文顯示,畢昇有妻李妙音,有子畢嘉、畢文、畢成、畢榮,有孫畢文顯、畢文斌、畢文忠。

從此,在教科書上人人皆知的畢昇,終於解開了一部分生平之迷,最起碼可以考證畢昇的去世時間,畢昇後人等。

此人生前籍籍無名,生平成謎。死後卻大獲殊榮,影響遍及全球


三、四大發明,影響世界

雖然畢昇生前籍籍無名,但是其開創的活字印刷術意義非凡,這種快速印製書籍的技術極大的提高了知識的傳播,甚至可以說影響到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進程。

1550年,意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第一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後來英國哲學家培根、著名思想家馬克思都沿用了卡丹的這一論述。

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而中國人日常熟知的四大發明,則是到了19世紀,英國傳教士艾約瑟(Joseph Edkins,1823年-1905年)提出來的,艾約瑟在指南針、印刷術、火藥的基礎上再加上了造紙術這一發明。從此“四大發明”成為了中國人熟知的經典論述。

此人生前籍籍無名,生平成謎。死後卻大獲殊榮,影響遍及全球


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根據考證,膠泥活字首先傳到朝鮮,稱為“陶活字”。後來又由朝鮮傳到日本、越南、菲律賓。十五世紀的時候活字板又傳播到傳到歐洲。

直到公元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才用活字技術印刷了著名的《戈登堡聖經》,這也是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足足晚了四百年。

在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就用一次精美絕倫的活字表演,向世界展示畢昇的功績。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