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围观中华第一木楼,它多姿多彩,变幻无穷


飞云楼是中华第一木楼,它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境内的东岳庙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的家就在距离飞云楼不远的一个小村庄。记得小时候,如今的县城就叫解店,逢二逢八是集日。一到解店逢集,周边的农民都会到东岳庙去祭拜。那时候的东岳庙没有围墙,农民可以自由出入。可以祭拜东岳大帝,可以在娘娘跟前给儿孙求子拔花。那时候的东岳庙香火鼎盛。图为俯拍的飞云楼全景图。

据传,飞云楼是李世民所建。历代都曾予重修。楼高七丈,形似棋盘,面阔进深五间,南北直通,期间木柱棋盘而布。楼身分为五层,明三层,暗两层,为中国古代楼阁建筑之代表。楼底层木柱林立,中间四根通天大柱直达顶层,四方32根木柱拱卫。楼地面呈正方形,进五间。全楼辉煌而富丽,结构巧妙。图为复古色的飞云楼。

飞云楼虽然是木楼,但是朝阳初升的飞云楼、夕阳落日的飞云楼、夜晚的飞云楼、下雪的飞云楼的景色是变幻无穷的。他就像是一座魔楼,给人以美的感受。图为夜晚的飞云楼,美丽无穷。到了节日的夜晚,附近的农民成群结队,携家带口都到东岳庙欣赏飞云楼的夜景。你说美不美。


飞云楼有五个奇特:首先全楼纯木,榫卯连接,不用一颗铁钉,是楼阁建筑中的精品。其次外三内五层,从外部看楼高三层,内部实为五层,十字歇山顶。再次玲珑精巧,全楼斗拱共345组,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等。四是木柱通天。底层木柱林立,中央 4根通天柱直达楼顶。五是楼体虽然不是很大,但有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屋角,各层檐角翘起,有凌空欲飞之感,故名“飞云楼”。图为仰拍的飞云楼。

据当地农村的老农民口述,飞云楼是鲁班盖成的。全楼都是斗拱结构,没有一颗钉子。当时的飞云楼是十层高。鲁班建成飞云楼后,说来一句话,以后翻修此楼,胜我着只需加一斗拱,不如我者取斗拱无数。所以以后历代翻修,就由十层减少到了三层。现在的楼高只是原来飞云楼的三分之一。这只是当地农民的传说。图为飞云楼的斗拱。

图为朝阳映照的飞云楼。东岳庙除飞云楼这个主要建筑外,还有午门、献殿、香亭、正殿、闫王殿、十八层地狱,总体为元明建筑风格,碑刻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凌晨,初升的太阳的霞光映照在飞云楼上,给飞云楼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各层檐坡上披覆的五彩瓦,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溢彩流光,你会感到眼前的飞云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那么美丽。


图为夜色中的飞云楼和东岳庙的中轴线的建筑,红月亮映照在飞云楼上,飞云楼成了金色的。飞云楼楼顶的彩色琉璃瓦,显得分外富丽堂皇。整个建筑高大雄伟,云雾缠绕,也就造就了这座古楼以奇特的斗拱结构而名声远播。登得此楼,给人以时光穿越之感。夜色的飞云楼更是给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图为下雪中的飞云楼。诗人曾写了一首描写飞云楼的诗:“亭前一望水东流,更有雄楼在上头。燕子飞来春漠漠,鸱夷仙去水悠悠。神交故国三千里,目断中原四百州。日暮片云楼古树,昔人留与后人愁。”雪中的飞云楼别有韵味。看着真美

图为东岳庙的午门。由于年久失修,近年来飞云楼的局部出现倾斜,部分柱子开裂、残损,为此,国家文物局于2011年10月投资约500万元启动飞云楼维修工程。可见国家对中华第一木楼的重视和关爱。

图为夕阳映照下的东岳庙的正殿,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张照片在公园拍摄。

图为夜色中的东岳庙的建筑。红色的月亮、深蓝的天空、绿色的松树、古色古香的建筑,构成了一副绚丽的画卷。

图为夕阳下的飞云楼。关于飞云楼,当地的农村的农民还有许多美好的赞扬飞云楼的故事和笑话。相传万荣人与豫陕两省游客会聚一起,各自争夸家乡之美,风物之胜。陕西人抢曰:“陕西有座无影塔,离天只有八尺八。”河南人次曰:“河南有座裕骨寺,把天磨得咯吱吱。”万荣人朗声吟诵:“万荣有座飞云楼,半截插在天里头。”图为夕阳、云彩、飞云楼组成的画。是在公园里拍摄的。

如今,为了方便人们锻炼、休闲、娱乐,东岳庙的周围都修建了公园、广场。图为飞云楼下小公园晨练的大妈们在排练扇子舞。


这狮子无论是雪雨霜风,还是电闪雷鸣,都静静的卧在那里守护者飞云楼。它见证了飞云楼一千多年来的变迁,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飞云楼,我们会再来观赏你的。请你关注头条号“解福昌123”,你将会看到更多的百姓和三农故事。#今日头条摄影大赛#、#最有意思的乡村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