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在上篇的遊記中,關於導航的問題受到了不少友友們的善意批評,也有不少友友熱心地指點線路。雖然本系列遊記講述的是2016年9月的旅行故事和感受,但也衷心地感謝熱心的友友們,祝友友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財源滾滾,闔家歡樂,萬事如意!!!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美麗的羌族姑娘

關於全程導航,有經驗的老司機都知道,它優先選擇的是高速,其次是國道或省道,再次是縣道或鄉道。我之所以寫出這段旅行經歷,就是想為友友們分享一些有益的經驗。在發生導航誤導線路之後,我們在後來的旅行中採取了分段導航的辦法,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問題。

在米亞羅,淅淅瀝瀝的雨水將我們滿心的失落灑滿了雜谷腦河的河谷之中。米亞羅到畢棚溝60多公里,沿途由於下雨,河谷兩側的山峰雲霧繚繞,美不勝收。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畢棚溝大雪山

阿壩州實在是太大了,官方公佈的土地面積是8.4萬平方公里。最北面的縣城是阿壩縣,最南面的縣城是小金縣,而它的東北面則是松潘大草原和諾爾蓋大草原,與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接壤。我們從9月4日在甘南的瑪曲縣出發進入阿壩縣,到了9月8日才從四姑娘山出發進入甘孜州的丹巴縣,著實領略了一番川西高原山大坑深路遠彎多的滋味。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畢棚溝

阿壩州在全國知名的景點有很多,比如九寨溝、黃龍、諾爾蓋大草原、唐克草原溼地的黃河第一灣、紅原草原、松潘草原、米亞羅、畢棚溝、四姑娘山等等。而理縣的畢棚溝則是我進入川西高原看到的第一個最美的景點,那種感覺只能用震撼來形容。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畢棚溝

在過去的歲月裡,對於生長在大西北的我,見慣了北方碧綠如染的草原,見慣了大漠戈壁的蒼莽和黃土高原的滄桑,卻沒有見識過南國的秀峰峻嶺,更沒有見過直入雲霄雲霧繚繞的冰川雪山。旅遊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有一個從茫然到成熟的過程,人非生而知知,誰也不列外。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畢棚溝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千世界的精彩不在自己生活的那口井裡,而在大自然。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積累豐厚的見識,知曉一個人在大千世界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生活中是多麼的渺小,才能與人為善,隨遇而安,享受生活。

生活是美好的,美就美在在平淡而無奇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享受生命所賦予我們的權利,那怕是酸甜苦辣,桑海滄田…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畢棚溝雪山杜鵑

從畢棚溝出來後,我們在傍晚來到了汶川。

汶川,因為08年的大地震而被許許多多的中國人所知曉。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恰好在與汶川直線距離90公里的羅江縣。當時地音轟鳴,大地如同波浪般起起伏伏,甚是駭人。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汶川縣城

羅江的地下由於有豐富的天然氣田,地震斷裂帶分岔到了兩側的德陽和綿陽,使得兩地人員傷亡慘重,損失很大。

我於羅江有著不解之緣,本文不做贅述。但在地震發生的當時,羅江人的一句話令我終身難忘:“地震可以損毀我們滴家園,卻損毀不了我們滴精神家園!”地震發生後,羅江人民迅速展開了自救,並派出多支救援隊前往受災更為嚴重的災區展開救援。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映秀鎮

歲月悠悠,時過境遷,一晃過去了八年,我又站在了這片英雄的土地上。汶川當時受損最嚴重的是映秀鎮和水磨古鎮這片區域,從汶川縣城到映秀鎮的路上,還可以看到很多從大山上滾落下來的巨石,可想地震時的慘烈。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在廢墟上站立起來的映秀鎮

映秀鎮在當時揪扯著無數中國人的心,那麼多的孩子,那麼多善良的百姓,還有那麼多迅速趕到的解放軍官兵和其他救援人員,成為了我們至今難以抹去的記憶和感動的淚水。在大無畏的英雄主義面前,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人民軍隊,永遠是共和國堅強的脊樑!!!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水磨古鎮

水磨古鎮也是在地震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來的,街面不寬,建築不高,卻結合了羌漢建築的精華。這裡的房屋既是民居也是商鋪,商鋪裡的商品琳琅滿目,三三兩兩的居民坐在街頭巷尾擺龍門,讓人感覺特悠閒。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穿越川西高原——英雄的汶川

映秀鎮到四姑娘山有條直達公路,由於經常發生地質災害而封路,我們由此經過的時候,被路政人員攔住了去路…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圖片為本人手機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