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丨練車記

東營微文化丨練車記

作者丨李文華 攝影丨王高山

擱置了十三年之久的駕駛證,要“復甦”了。之前單位離家近,步行上班慢慢走10分鐘,所以不用開車,其他事情有老公代駕,雖然代駕司機有時態度不夠好,但啥事情也沒耽誤過。記得剛拿了證時也開過一次,踩油門,錯踩了剎車,呼一聲,車就原地不動了。坐在副駕駛的老公連擁帶推,把我轟下了車:“你要把剎車踩成油門這麻煩就大了”。自那以後我再沒有過要開車的念頭。就此我就沒想過這輩子還要開車,開車這兒事對我來說像登天一樣難。

世事難測,現在是不開車還真不行了。單位突然下通知,為了提高群眾辦事效率,縣政府要求業務相關窗口集中辦公,全體檔案室工作人員下一步到國土資源局辦公,即刻收拾,準備搬家。哎呦喂!去哪兒辦公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上下班的交通問題咋整?正值深秋季節,天氣一點點變冷,新的上班地點離家大約有5公里只多不少。步行是行不通了,騎車呢?也太遠了點兒。公交車吧?不行,縣城的公交車有時也誤點,不好伺候。搭車?也不是長久之計,這上班也不是一天兩天之事,唉……

一夜失眠,決定練車。

練車,陪練最好的人選,當然是我老公,老公現年45歲,做事嚴謹,心細,關鍵是駕齡二十六年之久,期間一直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從沒有罰款扣分之現象發生。老公還是一個較有責任感的人,對於我的事,雖然脾氣猴急,易煩躁,煩歸煩,但他絕對不會撂挑子任其不管,是必須管,還得管好,這就足夠了。

東營微文化丨練車記

遂按計劃實施:先利用週末時間去開發區人車稀少之地練習。連續去了幾次都是高高興興去,怒氣衝衝回。老公連急帶氣臉紅脖子粗,本人兩眼圓睜臉色發青。兩人聲音由低到高,由高到吹鬍子瞪眼,然後到我大汗淋漓甩車而去。以至於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一往駕駛座上挨,就先渾身冒汗。記得當時鬱悶,曾發過朋友圈求大家支招,大概內容是這樣的:“自零五年考取駕照,荒廢至今。期間用車之時,受盡之為難無以言說。近日,因工作之急,忽頓悟,細思量,遂興起,勵志親駕車,便今後不再受用車難為之苦。近老公之耳畔,細說數遍,方驅車前往無人處習之,斷續幾個週末,自覺駕技已無妨,只是不敢駛人多車雜之地,硬頭皮驅之,後大汗淋漓。吾其壓力甚大,週末眾閒,求支招。”發出後支招者很多,多半是放開膽多練習之招數。由此,練車期間,我人本笨加之脾氣楞大,這一切成了老公的心病。看得出那段時間他壓力很大,一度現出筋疲力盡之態,精神幾近萎靡,且影響到了家庭正常生活,當時家裡的話題基本就是什麼時候注意什麼再注意什麼。據他自己說那段時間晚上做夢都在教我開車,且體重迅速減輕1斤6兩。本人也飽受摧殘,滿腦子的駕駛注意事項,失眠多夢了。

什麼事情都需要過程磨合,慢慢的,按老公話說,我悟性漸長。其實老公的悟性也漸長,他說學車這事越訓越糊塗,急不得,他的脾氣相對柔軟了很多,打擊的話語多換成了激勵。幾個週末,只要有時間我們便去開發區那條熟悉且蕭條的公路。老公耐著性子始終是高標準高規範的要求:安全為本,杜絕一切的違規駕駛,不能存一點兒僥倖,不能分心,該快時快,該慢時絕不能搶……在他開車載著我時,也是現身說法不停地跟我講何種情況下應注意什麼,看前面那輛車人家是怎麼拐的,看那輛車那麼走就不對等等等等。

東營微文化丨練車記

經過這段時間的拉練,老公對我的感覺是:單獨駕駛還差很遠。我確實也不敢。有一日家庭聚餐,好朋友為老公解了憂:“自己老公教開車不行,太實誠沒有耐心,交給我吧。”很中肯的建議,老公雖有顧慮但還是滿口答應。

一週後的又一個週末,我載好朋友向國土資源局行駛,我們計劃先從上班的這條路線開始,往返練習。朋友則是從理解出發,安全為本,沉著觀察,讚許加鼓勵,心平氣和,如沐春風,跟老公截然不同的兩種教學模式。果不其然,朋友坐在一旁我沒有了之前那般緊張,比之前輕鬆自如了很多,情緒也放開了,可以在車流中自如行進了。莫名的自信,自信一來,頭腦也靈活了。兩個半天的練習後決定:下週一,自己開車上班。

老公就是心小,他堅決要求他坐副駕駛先送我一週,我堅決同意。雖然行駛過程中遇到我操作稍加有誤他固然還是瞪眼,但不會再提前吆喝:踩剎車,打轉向,加油門走,別軋線等等。老公之前由於緊張一直前傾的身體也慢慢的倚上了靠背。一週後,他主動提出,說:“你可以了。”

東營微文化丨練車記

上班前老公給了些許囑咐,更鄭重地加了一句:“那車得兩噸重哈,一定要小心。”這句警示著實嚇我一跳。路上我開得很慢,注意力高度集中,行程中關鍵時刻腦子裡會蹦出老公、朋友、同事對駕車的忠告及建議。下班,回家,停車,興奮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老公也尾隨其後停車,而後笑咪咪地豎起大拇指說:“不錯,就是銀座北邊等紅綠燈佔道時軋線了。”原來他跟蹤監督我了。後來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他還跟蹤過我一二次,再後來算是徹底把心放肚裡了。

至此只要在我上下班的時間段,有任何事情家裡人從不給我打電話,怕打擾我的駕駛。這個時間我給他們打電話註定也會嚇他們一跳。每個中午回婆婆家吃飯,一進小區拐過那條小道遠遠的,必然會看見公公或者婆婆穿了棉衣,戴了口罩,風雨無阻地站在樓頭等我,為的就是給我指引停車位。幾次我說太冷,別再出來,他們卻覺得我的技術不夠,如果開進來沒有空車位再調頭很麻煩。當我把車停正當了,還會得到一句誇讚:“開得越來越好了。”幾天前斗膽自己駕車去了一趟三十公里開外的孃家,回來後自豪感特強,會開車的感覺真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東營微文化丨練車記

練車的過程很美好,伴隨著整個冬季風雪霧霾的來去,迎來了春天。人車配合默契,且愛車有加。我把車當成了我的家人、夥伴,相約出門,一同回家。等紅綠燈的間隙也有了心情找尋路邊的春意。我還許諾朋友,待春花爛漫時,我開車載她去賞花。

如果沒有這辦公地點的變動,這本駕駛證可能一直就那麼荒廢終老了。感恩遇見!我和我的愛車沒有經歷絲毫的磕碰和違章罰款扣分之苦。由此,便得出了一個別人早就得出的結論:人,逼著了沒有不行的事兒!

東營微文化丨練車記


東營微文化丨練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