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每一辆城市交通都是每座城市的标志,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同城市一起成长。然而对于武汉而言,在人们的出行记忆力,一定会有1路电车的身影。它有着城市纵横交错的电网,看着武汉的变迁,同时还在记录着城市的一切。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儿时在路边看着电车从面前经过的时候,总要抬头看看电车的天线而感到好奇。当时的乘客从小孩已经长成了大人,但是每当看到1路电车的时候,总会忍不住谈论电车的电线到底是怎么挂上和取下的。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路电动车,历经了几代武汉人。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武汉的1路电车通车于1958年9月20日,今年的9月20日正好是它60岁的生日。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年前,1路电车,始发汉口三民路,南至武昌大东门,成为通行于长江大桥上,连接南北的第一条电车线路。

经过时代的变迁,现在的1路电车已经把天线收起来跑了,只有在充电的时候才会把天线挂到电网上。相比于过去行动灵便自如,再也不担心电线偏离电网,司机也不用开着好好的,下车重新把天线挂到网上去。这些都是过去的电车做不到的。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路线也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三民路到水果湖,也许是背负了1路电车的使命感,展现出武汉独有的城市风貌。

始发站--没有水果的水果湖

只要没有住在水果湖的人,听到名字,都会认为水果湖肯定是卖水果的地方,但是事实上的水果湖有着“楚天第一街”的美誉,同时还是湖北省政府和省委的所在地。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你可以看到充满烟火气息的民宅与宏伟气派的现代建筑只有一身之隔,这种时代发展的冲击在水果湖这个地方还是尤为强烈的。所以生活在水果湖的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所以水果湖其实并不需要改变什么,只需要享受原有的一切就能够好好的过完一生。

一辆辆的1路电车,整齐有序的停靠在路边,等待这人们上车。不管是哪一辆车,乘客和司机都彼此相识,上车就热络的攀谈。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路边还有一并嗑瓜子一遍等活的绣娘;新华书店,任然可以闻到阵阵书香;哪有开了几十年的烧烤店,还卖着最爱的烤鱼。

在这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生活在这的人们曾以为1路电车就是水果湖出城的唯一一条路线,其他地方都是乡里,是有道理的。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网红集中地--楚河汉街

路电车的第二站就是楚河汉街了,自打2011年9月开街以来,它就成为了武汉新的标志,青石板路,建筑,让时光倒流,完完整整的展现出武汉特有的古色生香。楚河汉街上,西服、长衫、旗袍和现代的流行时尚完美融合,时刻都会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如今的汉街,成为了武汉网红店最集中的地方。很多知名品牌的首家店铺选址都在汉街,喜茶、KOL、乐高,层出不穷。

基本上每个城市都会有这么一块地方,浓缩了武汉的精华区域,吃喝购物一体,也有时尚靓丽的人们往来穿梭。北京的三里屯,香港的中环,武汉的汉街,成都的太古里,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一个城市最热闹精彩的所在。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就是这样,一条吸取了历史营养,又饱含现代的时尚,让汉街变得丰腴起来。

黄鹤楼--武汉城市的标志

就算武汉人在嫌弃,在吐槽,黄鹤楼依然是武汉的标志,外地的游客来武汉,黄鹤楼一定是必须去的地方,只有到过黄鹤楼才算是真正到过武汉。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就算是工作日,来黄鹤楼打卡的游客依然是络绎不绝,虽然黄鹤楼多次翻修,这座最新的只有30多年的历史,可是里面依然保存这清代黄鹤楼的古铜顶,1343年的胜像宝塔等等。

历经朝代的风雨兴衰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它已经不是最初的样子,虽然很遗憾,但是当你站在现在的黄鹤楼上,看着长江潺潺流淌,近处老城翻新改建,远处的江边已经耸立起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时代的更替油然而生。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从曾经的懵懂少年,到现在的风度翩翩,1路电车经过长江无数次,从黄鹤楼几十年的变迁中,也体现了“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华丽蜕变。

曾经的武汉中心--汉正街

路电车汉正街下车,首先看到的就是汉正街的石牌,仿佛在诉说着汉正街曾经的荣誉。“天下第一街”随着工地的轰鸣声,也渐渐变得落寞了。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说起汉正街,武汉人就会不自觉的划分成两大阵营:老武汉人代表着对汉正街浓到骨子里的感情,和武汉年轻人,对汉正街的认知都是来自老一辈人口中听来的。

就算汉正街因为拆迁是去原本的繁荣景象,但是依旧用它车水马龙,向武汉人证明,它依旧活力犹在。这里还有来这里打货的人们,和几乎快消失的扁担和拖车。几经改变的汉正街,其实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萧条。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记得很小的时候,过年都会来这里买一套新衣服,买双新鞋子,真的无论在什么时候这里都是人挤人,然而现在商户还在坚持着,为了生活,虽然人变得稀少,但是还价的生意依旧此起披伏。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汉正街就好像《大话西游》的紫霞仙子,即使岁月流逝容颜老去,仍就是分子绰约,回眸一笑百媚生,武汉的历史长卷上依旧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武汉的烟火气--三民路

路电车的终点站就是三民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那一块。对于很多老汉口的孩子们来说,这里狭窄的巷子是儿时不可或缺的童年记忆,几十年如一日,通过他们来留下儿时的痕迹,每条巷子也都不简单。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和车水马龙的江汉路不同,三民路保存着更多武汉的生活气息,路边的热干面摊,味道四处飘散;绣娘们穿针引线,还能听到老师缝纫机的“哒哒”声,熟悉的就仿佛回到了家家的楼下。

只有当你真正的走进这些深巷,才知道里面隐藏着巨大的宝藏。儿时裤子长了都会来到三民路的巷子里打扁,天冷了走到袁森泰鲜汤馆喝一碗鸡丝汤,从外暖到心,住在附近的街坊,没有不喜欢的。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就是这样,1路电车,在武汉的落寞与繁华中穿行,记录下这座城市的一些零落琐碎之事,从清晨到夜晚,一天天,一站站见证武汉城市的发展。

就在每天一趟趟的行程里,武汉一天天变化,但是有些事情就算是历史也是改变不了的,就想去付家坡客运站的人依旧人山人海;武珞路的家乐福灯火通明,衣着时尚的男男女女进进出出等等,描述城市的浮华。

承载武汉60年变迁的1路电车

虽然电车的车厢短短几米,在城市里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上上下下的乘客就似浓缩的市井百态,所以你有兴趣掏出2块钱,坐上60岁的1路电车,从起点,到终点,回味武汉曾经的岁月,感受武汉时代的变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