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硯都綠色肇慶 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窪地和熱土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12月27日訊(記者 朱浩 通訊員 段建新)千年硯都肇慶,西江穿境而過,北迴歸線橫貫其中。她不僅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今天的肇慶,吸引外人的不僅僅是它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更有它獨特優良的投資環境。

在改革開放40週年、肇慶命名900週年的重要歷史節點,肇慶不久前迎來一年一度的招商引資盛會——2018“肇慶金秋”經貿洽談會。簽約項目72宗,計劃投資總額1151.3億元;動工項目65宗,計劃投資總額1100億元;投產項目56宗,計劃投資總額276.3億元,三項總計超過2500億元,投資規模和項目質量均為歷屆之最——碩果累累的2018“肇慶金秋”,彰顯出肇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具發展潛力城市的投資吸引力。

千年硯都綠色肇慶 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窪地和熱土

在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新機遇下,肇慶全域納入粵港澳大灣區,代表“國家隊”參與全球頂級競爭,並承擔著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現實使命”。站在歷史新起點,肇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高質量發展,強化大交通支撐、大平臺承載、大環境改善,奮力開創新時代肇慶改革發展新局面,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具發展潛力和承載力的城市、投資窪地和發展熱土,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肇慶擔當。

正威國際、華僑城集團、中國國際海運、小鵬汽車、新城控股、中電汽車等一批又一批企業先後湧進肇慶,開始在這塊熱土上紮根,甚至已經開花結果。千年硯都綠色肇慶,正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戰略定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創業者,並與他們攜手奮進,共贏未來!

千年硯都綠色肇慶 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窪地和熱土

粵港澳大灣區通往大西南的門戶

今年,天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首個南方生產基地落戶肇慶高新區。而從洽談到落戶,僅僅30天時間。促使艾康尼克決策如此“快、狠、準”的原因之一,正是瞄準了肇慶在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戰略定位。

肇慶是大灣區唯一與大西南地區接壤的城市,是大灣區西進、大西南東融的關鍵樞紐,是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三大經濟帶”疊加交匯之地。肇慶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面積佔大灣區國土總面積近30%,但土地開發強度只有6.5%,未來可釋放出1700多平方公里的可用土地;工業基準地價、工業廠房租金、水電價格等均低於珠三角核心區,是大灣區生產生活成本的“窪地”。

千年硯都綠色肇慶 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窪地和熱土

建成廣佛肇“半小時”交通圈

肇慶東鄰廣州佛山,西連大西南,已經形成“一條黃金水道、一條快速幹線、六條軌道交通、七條高速”縱橫交匯的交通網,肇慶與大灣區城市群同城化步伐在加快。

西江是連接華南與西南的5000噸級江海直達“黃金水道”,肇慶通過高鐵4小時內通達周邊5個省會城市,多條高速深入大西南腹地,53公里的東進大道全程不設紅綠燈,城際軌道直達廣州市中心,高速到廣州白雲機場45分鐘,高鐵到深圳只需1小時10分鐘,形成了廣佛肇“半小時”、大灣區“1小時”的“十橫八縱”交通圈。特別是謀劃中的肇深鐵路有望成為橫跨大灣區的“龍骨”,珠三角新幹線機場也在加快規劃建設,肇慶未來將坐擁兩大航空港,成為實現“空鐵水陸”聯運條件最好的城市之一。

打造三大支柱產業向千億集群邁進

目前,肇慶擁有肇慶高新區、肇慶新區等4個國家級、省級重大平臺和30多個專業園區、產業集聚基地,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載體。

近年來,肇慶圍繞產業強市的目標,大力實施工業發展“3 6 6”工程、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深入開展“工業園區建設年”“招商引資年”“項目落地年”工作,產業載體、招商、落地一體謀劃、一體推進,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推動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千年硯都綠色肇慶 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窪地和熱土

“366”工程的目標,是力爭五年內培育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3個千億元產業集群,引育6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新增60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1133”工程則力爭五年內引進培育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10所本科高等院校、30家新型研發機構、30家高水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

這些目標正在逐一實現。肇慶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從1000億元到4000億元的四級跳;肇慶引入投資超100億元的小鵬汽車、投資超160億元的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投資超100億元的國信通新能源電池等一批整車和產業鏈配套項目,打造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新興際華華南安全谷、時代產業南方總部等60多個超億元先進裝備製造業項目落戶;緊密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高標準建設肇慶創新產業帶;全力打造大灣區應用型高等教育基地,每年可為企業培養6萬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建成和在建、擬建的本科高等院校共8所……

千年硯都綠色肇慶 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窪地和熱土

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肇慶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不斷築牢築實工業經濟的“底盤”。

辦理事項“零跑動”實施“雙容雙承諾”制

去年以來,肇慶共為企業“減負”、降低運營成本約60億元;兌現“366”工程獎勵資金1.41億元,惠及220個企業。這是肇慶扶企惠企實實在在的舉措。

企業興則經濟興。

肇慶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導親商重商理念,將暖企行動常態化,每年新春主要領導第一件事就是走訪慰問企業,設立“書記市長強企直通車”信息平臺,實施重點投資項目首席服務官制度,推行“一條龍”服務。

千年硯都綠色肇慶 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窪地和熱土

肇慶相繼出臺《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五年行動方案》《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實體經濟十條”“西江人才計劃”等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扶企惠企政策,構建形成全方位的政策紅利。未來三年,肇慶將投入財政資金超20億元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對年主營業務收入實現突破的企業,給予最高2000萬元獎勵;對總部經濟項目給予最高5000萬元獎勵。設立10億元創新創業產業基金和2.5億元的重大科技專項創業投資基金,對高企、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的補助標準居全省前列。大力實施“西江人才計劃”,每年拿出全市公共財政收入的1%作為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大力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

企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肇慶不斷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大力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作為廣東省首批3個“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之一,率先開展營商環境測評,以“互聯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受理平臺促進相關審批提速,實現142項事項“零跑動”辦理。實施“雙容雙承諾”制破解投資項目落地難題,允許企業空缺、政府容錯,企業承諾事後補齊事項、政府承諾不追加事項,推動企業投資項目“先建後檢”直接落地,同時還實施並聯審批、區域審批等,企業投資項目、政府性投資項目行政審批總時間分別壓縮到29和32個工作日,3天可開辦企業,不動產交易登記最快3天出證,開辦企業便利度全省領先。

粵港澳大灣區新潮湧動,千年硯都肇慶乘風揚帆。西江河上百柯爭流,七星巖上仙鶴展翅。今天的肇慶,已成發展新熱土;明天的肇慶,必將更加美麗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