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1】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腭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是世界小说史上著名的开头之一,在我看来,它和狄更斯《双城记》:“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老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以列为世界文学小说最著名开头前三甲。

熟悉这段文字的读者都知道它的出处,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

洛丽塔是一个让小说男主角,一个大叔级男人亨伯特欲望臣服的少女,亨伯特为了洛丽塔而疯狂,把她当成生命的全部,最后为了她犯罪,终至死在狱中。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2】

《洛丽塔》写的是一个行将步入衰老之年的男人的孽恋,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伯特,在少年时期,与少女安娜贝尔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尔因伤寒而早夭,这个经历造就了亨伯特的怪癖,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

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的12岁女儿洛丽塔,称呼她为小妖精。

亨伯特对洛丽塔无法自拔,为了亲近这名早熟、热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东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洛丽塔》后来拍成了电影,港版碟子翻译成一个虽很俗气,却让人想入非非的片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正如评论所说,这是一个悲剧,它的悲剧性不是因为得到和失去,也不是因为忠诚和背叛:更不是因为它是一个涉及生活伦理的家毁人亡的故事和一个关于刑事法律的情杀案件。它的悲剧深渊源于——“欲望”。

在人类探源远流长永无止息地探究“我是谁”的永恒的哲学天问中,欲望是一个不断被提及的问题。而作为在武侠外衣下,内里直指人心的大师金庸笔下,欲望,同样是他武侠人物世界里绕不开的话题。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3】

金庸同样写了老少恋。

不过,和纳博科夫不同的是,金大侠所写的老少恋情,充满了中国意韵,用多年前一个流行的词,就是它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就像中国画的大写意,唐宋诗词的“花非花雾非雾”。和纳博科夫的放荡、汪洋恣肆不同的是,金庸笔下的老少恋,内敛、含蓄、节制、深沉、痛入骨髓而又无怨无悔。

那些八卦的研究者所说的金庸武侠人物谱中的其他老少恋先不去管它(比如黄药师和梅超风),如今单说明明白白的老少恋:李文秀和计爷爷。

《白马啸西风》,并非金庸重要的小说,从篇幅上说也只能算是一个中篇。不过这部小说也自有其独特之处,其一它的主角是女性,这在金庸小说里为数不多(另一篇是《越女剑》);其二它的几对人物情感纠葛全是失恋(共有4位失恋男女:史仲俊、瓦耳拉齐、李文秀、马家骏)。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话说史仲俊爱上师妹上官虹,然而流水有意,落花无情。上官虹跟着白马李三跑了,史仲俊大病一场后,加入“吕梁三杰”,做了强盗。

多年后,史仲俊三人又遇上了李三夫妻,带着女儿李文秀,他们双方在甘凉道上重逢,为了争夺一张地图而动起手来。

此时史仲俊妒恨交加,射了李三背上一支长箭。史仲俊伙同几位伙伴杀死情敌李三,谁知自己又被一心为夫报仇的上官虹杀死。

上官虹死后,她的此时只有七八岁的女儿李文秀,被化名为计老人的马家骏救走。计老人马家骏并没有老到爷爷辈的年岁,当然,和李文秀比,不叫爷爷也是大叔级别。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马家骏是汉族人,他的师傅瓦耳拉齐是哈萨克族人。因得不到同族姑娘雅丽仙的家,又被雅丽仙的丈夫车尔库击败,为族人不耻,从而流落中原。他得不到所爱的姑娘,性格开始扭曲,立志投师学武研毒。学成后带徒弟马家骏回到部落,先毒死了雅丽仙,并且还要毒死全族人。

他的徒弟马家骏阻止他,与之反目成仇。身中剧毒的瓦耳拉齐躲进迷宫,直到与李文秀相识,得她之助为他取出毒针并拜他为师。

李文秀爱上的是童年的伙伴苏普,但造化弄人,长大后的苏普爱上的却是同族的阿曼。李文秀最初想学会武功抢回苏普,但武功学成后,她不但没动手抢回苏普,而是在阿曼遇险时,出手相救。

她的爱已化为人间大爱,虽然伤心总是难免的。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4】

现在就要说到计爷爷和李文秀了。

七八岁的李文秀被计爷爷马家骏救走,那天,李文秀从睡梦中哭醒,她听到一阵宛转的鸟鸣。计老人告诉李文秀,那是天铃鸟在歌唱。“哈萨克人说,这是草原上一个最美丽、最会唱歌的少女死了之后变的。她的情郎不爱她了,她伤心死了。”李文秀迷茫地道:“她最美丽,又最会唱歌,为什么不爱她了?”计老人出了一会神,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世界上有许多事,你小孩子是不懂的。”

这是儿时的李文秀和马家骏的对话,它像一个谶言,预示着后面所有的失意和悲凉。

马家骏和李文秀随着哈萨克牧人随草地迁移,李文秀一年年长大。在一次又遇到多年前杀死父母的仇家时,李文秀被化名华辉的瓦耳拉齐所救,并收她为徒教会了她武功。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十二年后,当年的“吕梁三杰”之一的陈达海前来寻找高昌迷宫,李文秀打败了陈达海,暴露了武功的来源,心知肚明的计老人非常害怕,“他越看越是害怕,全身不住的簌簌发抖。”

为了追踪逃走的陈达海,哈萨克人和李文秀找到了高昌迷宫。原来高昌迷宫里的恶鬼,就是李文秀和马家骏的师傅瓦耳拉齐。马家骏知道这个师傅已是魔鬼,而且他的武功全是师傅所传,他根本不是师傅的对手,从内心里害怕师傅,但因为李文秀要救苏普和阿曼,冒险进了迷宫,计老人虽然很害怕,仍义无反顾地跟了进去。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在计老人心里,曾经幻想着和阿秀一起返回中原的动人情景:“咱们买一座庄子,四周种满了杨柳桃花,一株间着一株,一到春天,红的桃花,绿的杨柳,黑色的燕子要柳枝底下穿来穿去,阿秀,咱们再起一个大鱼池,养满了金鱼,金色的、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你一定会非常开心。”

在迷宫里,为了救李文秀,马家骏被瓦耳拉齐以重脚法踢中,内脏震裂。“马家骏没回答她的问话就死了,可是李文秀心中却已明白得很。马家骏非常非常害怕他的师父,可是非但不立即逃回中原,反而跟着她来到迷宫;只要他始终扮作老人,瓦耳拉齐永远不会认出他来,可是他终于出手,去和自己最惧怕的人动手。那全是为了她!

“这十年之中,他始终如爷爷般爱护自己,其实他是个壮年人。世界上亲祖父对自己的孙女,也有这般好吗?或许有,或许没有,她不知道。殿上地下的两根火把,一根早已媳灭,另一根也快烧到尽头。”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5】

看到这里,你或许明白,或许不明白。马家骏对李文秀的感情,真的是爷爷对孙女的感情吗?李文秀不知道,临死前的“计爷爷”自己心里是清楚明白的,他对于李文秀的感情,早已超越了爷爷对孙女的那种爱,那是甜蜜而又苦涩的单相思,而且是一种极不般配的不伦之爱。

所以,马家骏临死前对李文秀说:“你独自回去,以后可得小心,计爷爷,计爷爷不能照顾你了。”

马家骏像那迷宫中的火把,烧到尽头,烧成灰烬。这是他的宿命。

正如李文秀也有她自己的宿命一样,小说结束时,李文秀独自回到中原。“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

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