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獨具特色發展精準扶貧,助力攻堅脫貧啃下硬骨頭

堅決打贏攻堅脫貧戰,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黨的十九大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總要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碧桂園早在20年前便開始了它的慈善扶貧事業,這一做便是20餘年。

在20餘年的慈善扶貧工作中,碧桂園將扶貧事業越做越廣、越做越好。2018年,碧桂園將扶貧上升到主業高度,主動助力全國9省14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碧桂園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發揮集團自身優勢,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堅持精準方略,碧桂園推進黨建扶貧扶志、產業扶貧扶富、就業扶貧扶技、教育扶貧扶智,以及因地制宜開展健康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的"4+X"扶貧模式,積極探索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以黨組織牽頭,紅色基因引領精準扶貧

堅持"以黨組織牽頭、做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這一軸心,通過多種抓手,扶貧、扶志、扶智有機結合,從人和思想入手,並聯動多方資源,助力實現精準脫貧,讓"黨的旗幟"引領鄉村振興。

目前,碧桂園集團黨委在14個幫扶縣均與基層黨組織建立了"一線扶貧黨支部"、舉辦特色型黨課、發展"火線入黨"黨員、開展黨建共建暨短期體驗式調研學習活動,組織貧困村村支書、第一書記調研學習先進地區經驗,以點帶面轉變建檔立卡戶觀念;尋找聘用一批"老村長"為 編外"公益崗位人員",助力開展深度貧困戶思想扶貧工作;開辦"碧鄉·鄉村振興學習實踐中心",搭建教育、學習、體驗平臺。

同時,挖掘9省14縣紅色、綠色、特色、古色資源,探索開發紅色旅遊線路12條,帶動文化演藝、農家樂、土特產、紅色旅遊紀念品等相關產業發展,以紅色基因助力幫扶縣精準脫貧,讓貧困戶吃上"旅遊飯"。

碧桂園獨具特色發展精準扶貧,助力攻堅脫貧啃下硬骨頭

在結對幫扶的陝西耀州區開發了第一條紅色旅遊扶貧專線

辦學校、設基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碧桂園集團重視教育扶貧扶智在促進扶貧、防止返貧方面的根本性作用,十餘年來通過創辦免費學校、設立教育助學基金、鄉村教師培訓等舉措,春風化雨,改變了無數寒門學子及其家庭的命運。

在14個幫扶縣,碧桂園教育扶貧主動改善幫扶縣學校的辦學條件,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完善配套附屬設施,設立愛心助學專項基金。截止11月中旬,共收到愛心助學基金捐助金額1096萬元,鼓勵員工與貧困學生結對,將結對資助10000名貧困學生。

碧桂園獨具特色發展精準扶貧,助力攻堅脫貧啃下硬骨頭

碧桂園援建東鄉龍泉學校交付

"三個尋找"走上正軌,助力脫貧"啃下硬骨頭"

2019年,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剩餘未脫貧人口中內生動力不足的比重增加, 這是"啃硬骨頭的"的關鍵一年,一方面要通過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的內心脫貧動力,一方面更要通過精準幫扶措施,結合貧困原因打出教育扶貧、產業扶貧以及就業扶貧"組合拳",一戶戶地推進有效幫扶。為此,碧桂園著力推進"三個尋找"計劃,尋找一批返鄉紮根創業青年、尋找一批老村長、尋找一批深度貧困戶,並從"組織、人才、生態、產業、文化"五個方面同步推進鄉村振興。

按照"言傳身教、鼓足幹勁、樹立志氣"的思路,碧桂園在14縣尋找一批德高望眾的"老村長",統一招錄為碧桂園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工作隊編外"公益崗位人員",目前各縣"老村長"共組織開展入戶宣講關懷活動107次,"老村長接待日"31場次,脫貧勵志報告會15場次。

通過精準識別,碧桂園在每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尋找除政府兜底下的最貧困的100戶,共1400戶。聚焦最關鍵的少數,整合集團資源、集中優勢兵力,真抓實幹、集中攻堅,花大力氣,出重拳打通脫貧攻堅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

在結對幫扶縣培育一批返鄉紮根創業帶頭人,提供 "設基金、建工廠、造品牌、送技術、拓市場"等全方位的服務,提高創富帶貧能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鏈接更多貧困戶脫貧奔康,計劃到2020年共培養10,000名返鄉紮根創業帶頭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同時發展壯大返鄉紮根創業人才隊伍及集體經濟組織,促進鄉村人才振興和產業振興。

碧桂園獨具特色發展精準扶貧,助力攻堅脫貧啃下硬骨頭

碧桂園舉辦第一期返鄉紮根創業青年培訓

緊緊圍繞"人"這個關鍵因素,碧桂園通過扶志扶智扶技扶富,激發造血活力,孕育涵養新時代鄉村人才大軍,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其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扶貧機制未來,碧桂園也會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持續進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