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族入侵,秦檜見解獨到,最後為何由好人變成了壞人

說起秦檜,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會認為他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沒錯,秦檜害死了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屬於奸邪之徒無疑,但是秦檜早些年的所作所為,也可以說是一個大英雄。

人作為一種高級動物,有思考能力,還能夠進行語言交流,這是其它動物所不具備的素養。這樣說來,人可以主宰世界萬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外族入侵,秦檜見解獨到,最後為何由好人變成了壞人

科學發展到今天,人人都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當今世上最具有可信性的關於人類起源的說法。其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更是被眾人普遍承認。

適者生存,只有適應環境的人才能生存,那為什麼不改變環境再去生存呢?這是一個題外話,暫且不提。或許,秦檜就是為了適應生存的環境,性情才會大變,最後成為了千古罪人吧!

外族入侵,秦檜見解獨到,最後為何由好人變成了壞人

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南下入侵,宋徽宗及滿朝文武大臣都嚇得魂飛魄散,極力想要與金朝議和以求得苟安一時。天下百姓得知朝廷的無能苟且,不抵抗就要求和,無不捶胸頓足,悲憤流淚。在此時刻,有一個級別不高的官員給朝廷上書,反對求和事宜,主張抗金,並且寫了《論邊機三事》一文。

不錯,這個級別不高的官員就是秦檜。秦檜在《論邊機三事》一文中言辭中肯,鏗鏘有力地反駁了議和的決定,而且具體分析了當前的形式。秦檜以為金兵雖然逼近京師,但是孤軍深入,之所以可以縱身腹地,是因為沿路守將貪生怕死,未戰而降。這時的宋朝還可以調兵遣將,有能力抗擊金兵,甚至可以抓住戰機將金兵包圍在宋地,一舉殲滅。

外族入侵,秦檜見解獨到,最後為何由好人變成了壞人

秦檜不是信口開河,完全是根據形式認真分析出來的結果,並且實際操作上也是切實可行的。只可惜朝廷上主戰的大臣寥寥無幾,宋徽宗又拿不定主意,最後還是同意議和了。

徽宗膽小怯懦,同意與金朝議和納貢。大臣們曾經高呼議和,到議和的時候卻沒有人願意當使者去與金朝商議議和的條件,都怕有去無回,被金朝扣押,連夜就有好幾個大臣攜帶家眷逃跑了。徽宗無奈,最後派秦檜去金朝了。

秦檜走到半路,越想越氣,越想越不對。自己十年寒窗,飽讀詩書,考取功名是為了報效祖國,怎麼做喪權辱國的勾當?於是,秦檜半路折回了,沒有同意金朝割地賠款的議和條件。這件事傳到百姓的口中,百姓拍手稱快,大讚秦檜為英雄。當時的秦檜,在民間的威望還是十分高的。

沒過幾年,金朝以宋朝沒有割地為由,再次大舉南下侵宋。這一次,金兵攻破了京師,北宋滅亡,且俘虜了徽宗和欽宗,還有許多皇室成員和王侯大臣,秦檜就在其中。

外族入侵,秦檜見解獨到,最後為何由好人變成了壞人

北宋滅亡,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稱帝,建立了南宋,史稱宋高宗。秦檜這時逃出了金地,回到南宋面見高宗。此時的秦檜已非彼時的秦檜,他一反常態,再也不主張抗金了,而是使勁手段慫恿高宗與金朝議和。

高宗趙構並非經天緯地之君,沒有中興大宋王朝的能力,也可以說是不思進取的一個皇帝。這樣一來,秦檜提出的南人治南,北人治北的戰略就非常符合高宗的意圖,所以高宗提拔秦檜做了丞相。

外族入侵,秦檜見解獨到,最後為何由好人變成了壞人

後來,迫於形式與百姓的呼聲,高宗任用岳飛為將去抗擊金兵。在岳飛節節勝利,很有可能收復河山的大好時機,高宗接受了秦檜的建議,趁機與金朝求和。為了表示誠意,高宗召回岳飛,秦檜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斬殺了岳飛。從此,秦檜被人們說成是金朝的奸細,大奸大惡之名永遠烙在了身上。

秦檜的轉變就是人性的改變,人性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好人有的時候可以變壞,壞人有的時候也可以變好。在金錢,權勢等物質的誘惑下,誰又不會心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