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国家危亡之际,崇祯帝为何要贪恋财物?

常言道,钱是万能的。换句话说,就是有钱什么都能买的到,可以满足人的一切物质上的需求。从这个方面来讲,钱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钱虽是好东西,但是和性命比起来又是一文不值了。毕竟,有命才能去赚钱,有命才能去花钱,不然命都没了,即使有金银万贯不也是等同于是废铜烂铁一堆吗!

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要付出实际行动,那就难于上青天了。比如说,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有的人依然烟不离手;喝酒会造成心脑类的疾病,有的人还是整日痛饮;再比如说,肥胖会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下降,从而引发其它病变,有的人照样大吃大喝,不管不顾。生活中的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面对大量钱财的诱惑了,自然也就甘愿不要性命了。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国家危亡之际,崇祯帝为何要贪恋财物?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在李自成围攻北京,打进紫禁城时,崇祯帝在朝堂上敲响大钟,召集群臣,却没有见到一个人来议事。崇祯帝悲痛万分,他仰天长啸,大呼: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之后,崇祯帝提起宝剑走进后宫,杀死了自己宠幸的妃嫔,也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然后来到煤山上,在粗壮的树干上自缢而死。

崇祯帝以身殉国,是一位忠烈之君。然而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又能怪得了谁呢?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国家危亡之际,崇祯帝为何要贪恋财物?

为了抗击清兵,崇祯帝启用了袁崇焕。袁崇焕也不负众望,在边关成功挡住了清兵的进攻。将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这时军饷却断了,因此有些将领愤愤不平,产生了哗变。崇祯帝的做法是责怪袁崇焕带兵不力,而不发放军饷。袁崇焕无奈,斩杀了带头的几个将军,才平息了风波。

国家处在危难之中,将士们为大明王朝打仗,崇祯帝居然舍不得给将士们发饷银。不但如此,大臣们一提要动用国库里的储银,崇祯帝总是犹犹豫豫,非常的吝啬。最后可想而知,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士兵因为心中有怨气,根本不会全力以赴,使战斗力大大减弱,崇祯帝又临阵换将,导致了国破家亡的结局。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国家危亡之际,崇祯帝为何要贪恋财物?

当然,明朝末年的社会已经是千疮百孔了,灭亡是早晚的事情,不能怪罪于崇祯帝一个人。不过崇祯帝把国库里的财物当做是自己私人的,甚至国家需要的时候也不舍得拿出来使用,各个机构因此运转不畅,这直接加速了大明王朝的覆灭。

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却如此贪恋财物,岂不是因小失大?崇祯帝确实并非亡国之君,一心想着大明王朝的中兴之路,可惜才华不够,用人又多疑虑,处理事情亦是犹豫不决。在这风雨飘摇的时期,非足智多谋,雷厉风行之人恐怕实难力挽狂澜了。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国家危亡之际,崇祯帝为何要贪恋财物?

可以猜测,崇祯帝不肯动用自己的金库,似乎在为逃跑做准备。中原内有李自成,外有多尔衮,都是强敌,崇祯帝自知无力镇压,所以产生了逃跑的想法。在我看来,正是这种想战又不敢战,想和又不敢和的态度,才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三国时期,曹操仅有几万兵马,袁绍佣兵百万,两军在官渡对峙。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靠的就是对形式的正确判断与必胜的决心。如果曹操主战的态度不坚决,那么官渡之战最后胜利的就是袁绍了。崇祯帝缺少的就是曹操面对危险时冷静分析的能力。也可以说,崇祯帝要是倾尽所有,背水一战,或许大明王朝的命运就会发生转机,满清也不会统治汉人二百六十多年了。

崇祯帝吝啬钱财也许是有情可原的,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为自己留有后路,不肯散尽家财,全力以赴,所以过早的让大明王朝灭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