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後一戰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172)

貞觀九年(635年)唐朝對吐谷渾的作戰,比五年前打更厲害的東突厥,還要艱難得多。

這裡面有多種原因:天時,東突厥遭受了連續天災,國力受損;地利,突厥頡利可汗當時活動在內蒙中部草原一帶,利於唐軍捕捉戰機;人和更不用說了,頡利和‘小可汗’突利兩人鬧翻,內部分裂,外蒙一帶的薜延陀又是唐朝扶持的盟友,他等於四面楚歌。吐谷渾沒有上面這些不利因素。相反,唐軍進入高原地區作戰,倒是要面對水土不服的問題。

唐軍的作戰基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攻堅戰,第二階段是追擊戰。

戰前態勢:吐谷渾防線主要部署在青海湖的東、南兩個方向,現在的西寧至共和、興海一線。

到四月份,經牛心堆(西寧市)、曼頭山(共和縣)、赤水(興海縣)和庫山(天峻縣)四次作戰,吐谷渾軍主力基本被擊潰,首都伏俟城失守,伏允可汗往西南方向逃竄。

輕鬆讀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後一戰

對吐谷渾第一階段作戰

仗打得還是很艱苦的。尤其赤水之戰,薜萬均、薜萬徹兩員猛將,‘兄弟皆中槍,失馬步鬥,從騎死者什六七。’這哥倆是將門之後,老爹就是河間之戰中,被竇建德藉著大霧打敗的薜世雄。他倆後來成了羅藝的手下,在抗擊竇建德的作戰中立過大功,也算是身經百戰。薜萬徹還是李世民眼裡三個‘當今名將’之一。

眼看二人性命不保,將軍契苾何力(此人本是鐵勒可汗,後率部歸順唐朝)率數百騎兵趕到,直衝敵陣,‘竭力奮擊,所向披靡,萬均、萬徹由是得免。

青海高原地形複雜,有高山深谷、湖泊沙漠。唐軍的前線基地鄯州(青海樂都)海拔不過兩千多米,往西很快上到四千米左右。三千米以上人開始有高原反應,何況行軍作戰這樣的重體力活動。唐軍能夠取得勝利,說明日常訓練和戰時後勤保障,還是做得很到位的。

這次出征,李靖的頭銜是‘西海道行軍大總管’。西海,就是伏俟城,隋煬帝打敗吐谷渾後曾改作這個名字。所以佔領伏俟,李靖的任務可以說就完成了。因此唐軍停下來召開作戰會議,研究下一步怎麼辦。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撤,‘

諸將以為馬無草,疲瘦,未可深入。

伏允可汗逃跑時‘悉燒野草,輕兵走入磧。’青海地域遼闊,沒有馬要完成追擊是不可能的。而且伏允是老江湖,二十多年前(609年),隋煬帝帶著段文振、楊義臣等一干名將親征吐谷渾,用鐵桶陣把伏允圍在青海湖邊,居然被他輕易跑掉。楊廣派了幾拔人去追,都遭到埋伏,有的還被消滅。所以逃跑是伏允的強項、打反擊是他的拿手好戲。這時候追,風險是很大的。

有人站出來反對——國防部長兼一縱隊司令員侯君集(兵部尚書、積石道行軍總管)。他說:第一我們要吸取去年段志玄的教訓,打擊潰戰沒有用。他前腳剛撤回去,吐谷渾後腳又跟著來騷擾。第二這次情況不一樣,我們已經給予敵人重大殺傷,伏允如驚弓之鳥,部眾四散而逃,這時候不乘勝追擊,更待何時?

意見好提,困難的是拍板。兵是用錢堆出來的,幾萬弟兄,這麼一筆國家的寶貴財產,能不能活著回去就在你身上。去年段志玄離青海湖只差三十里地,為什麼偏偏停下來不打了呢?還不是怕出事。

大家的目光最後停在李靖身上。讀那麼多兵書打那麼多仗,其實就為了這時候一句話。李靖沒有猶豫:照侯部長說的辦,追!

追也不是那麼簡單,肯定要解決大家提出的一些問題:伏允可能逃竄的方向、追擊的路線和沿途要點、行軍供應保障,等等。

具體的作戰方案我們現在也看不到了,只知道唐軍最終兵分兩路:李靖帶薜萬均他們,走崑崙山以北格爾木一線,算北路;侯君集、李道宗他們往南,走烏海(豆措湖)、柏海(鄂陵湖)一線,算南路,這一路也是609年伏允逃跑的路線。

輕鬆讀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後一戰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打仗其實就幹兩件事,一是打二是走,追擊更是以走為主。唐軍這一路小跑,可受了老鼻子罪了。尤其侯君集的南路,往西藏方向走,越走海拔越高,‘引兵行無人之境二千餘里,盛夏降霜。其地無水,人齕(hé,咬)冰,馬啖雪。

五月,南路兵團在烏海(青海豆措湖,入藏要地)追上吐谷渾大部隊,‘與戰,大破之。’北路兵團也進展順利,連打幾個勝仗,一直追到吐谷渾的邊境且末(新疆且末)。這伏允也真能跑,還準備跑到國外去投奔于闐國(新疆和田)。沒想到李靖這次決心大、勁頭足,契苾何力、薜萬均他們帶著騎兵翻越數百里沙漠,忍饑受渴,‘磧中乏水,將士刺馬血飲之。’硬是給他在一個叫‘突倫川’的地方追上,一通猛揍。算伏允逃跑的功夫厲害,再次脫逃,但大部隊被消滅,糧食輜重沒了,老婆孩子也做了俘虜。不久,逃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伏允走投無路,為左右所殺(也有的說是自殺)。

輕鬆讀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後一戰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吐谷渾殘餘人馬,以伏允的兒子慕容順為首,‘舉國請降’,正式向唐朝投降。五月十八日,收到李靖的戰報,‘奏平吐谷渾。’對吐谷渾的戰役,終於大獲全勝。

本篇修訂版,可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分鐘神思漫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