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那樣苟且,也該有詩和遠方的《為奴十二年》

(一)

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今天再看,仍然能給人帶來很大的震撼。

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發生的故事,而電影中的主人公是為數不多的被拐賣之後,重獲自由的黑人。

看到今日黑人的自由,尤其是在中國頗受歡迎,誰能想到當年,黑人奴隸運動時的艱難。

重溫當年影片,拍出了奴隸制下,美國南方種植園奴隸主醜陋的一面,拍出了歷史的厚重感,更映射出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的社會規律。

同時,也讓我們反思現今的社會現象,一些制度下,是否仍然存有某些遺憾。

影片開始,面對奴隸監工的呵斥,主人公是一副不屈服而又茫然的臉,從他的眼神裡,我們看出了他對自己當時處境的不甘,他對昔日時光的眷戀,他對自己未來生活的迷惘。

吃飯時,手中的盤子裡,有幾顆黑色的桑葚,所羅門傾斜盤子,桑葚的汁液順流而下。

這個鏡頭在影片裡,出現了不止一次。為什麼?

在漆黑的夜晚,柴堆映照的火光上,有一個竹子製成的容器。所羅門把自己偷偷削尖的樹枝放到竹筒裡,在一張褶皺而又泛黃的紙上,留不下任何痕跡。

如果第一次,我們看不明白,當看完全篇,重新回頭,再來一遍的時候,很多事便豁然開朗。

影片從一開始,就在告訴我們,所羅門不斷地為了寫一封信而努力著。製造筆,尋找紙,研究可以替代墨水的液體。他為了自己心中的自由,孤獨奮戰在夜深人靜的火堆旁。

好像只有深夜的火光,才能照亮所羅門的生活,並賜予他心靈的守候之燈。

生活那樣苟且,也該有詩和遠方的《為奴十二年》

(二)

所羅門第一次被運上奴隸買賣的船隻時,有個同伴的妻子在夜晚被人拉起來。所有人都知道女人要被叫去做什麼,同伴無助地拉住了來人的手,渴望他們放了自己的妻子。結果一刀斃命,被扔進茫茫大海。

所羅門在第一次替奴隸主夫人買東西的路上,親眼見到了處死奴隸的那一幕,讓他當時不敢輕易逃跑。

他認識了奴隸主身邊的白人阿姆斯比,知道了這個白人是自由人。阿姆斯比為了錢不惜放下身段來給奴隸主當監工,打算掙夠了錢就離開。當時,所羅門受傷阿姆斯還會比對他百般照顧。

這個時候,所羅門以為自己的救星來了。

他把自己偷偷藏起來的所有錢,全都拿出來,希望阿姆斯比守口如瓶,能幫他送一封信。

阿姆斯比為了錢,答應了。

所羅門滿心歡喜,小心翼翼地在黑暗裡,拿削尖的樹枝蘸上多年試驗才配好墨水,取出一張褶皺泛黃的紙,寫出了那封等待了很多年的信。

想要得到一張信紙,並且保存在身隨時為這個機會而準備著,必然很艱難。

這張紙,就像所羅門的救命稻草一般,押著他對未來所有的賭注。

可是,所羅門沒想到,在半夜,自己會被奴隸主拿著槍,從被中拖出來,盤問。

生活那樣苟且,也該有詩和遠方的《為奴十二年》

好在有驚無險,他如履薄冰地躲過這一劫。

深夜,悄無一人,寂寥無聲。

所羅門點燃了那張意義非凡的信紙。

影片慢鏡頭,完整地拍出了一張紙,從一個角落的燃燒,到信中的字一個個消失,最後化為灰燼的過程。

這是一張天崩地裂的紙,它變成了黑暗中短暫的紅色星火。

無窮無盡的黑夜裡,那些紅光,就像是所羅門的希望一般,燃燒的時候看到了,然後這個希望隨著一張紙變成了整張通紅的光。

隨著信件的燃盡,希望的光芒越來越小,越來越弱,直至最後,在黑暗裡,看不到任何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那一刻,看客的心好像跟著所羅門一起,對人生失去了希望。

生活那樣苟且,也該有詩和遠方的《為奴十二年》

(三)

但是,所羅門的偉大之處,便是從不對命運屈服,他要在這個處境裡繼續掙扎,尋找新的希望。

看著同為奴隸的黑人同胞不被尊重,被虐待,所羅門束手無策。

奴隸主把黑人奴隸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認為自己有權利處置自己任何的財產。有權利鞭笞,有權利買賣,有權利凌辱,有權利槍決。

黑人奴隸,就像是馬戲團裡的動物一般,除了幹活好,其他一無是處。

母子分離,由不得他們。

所羅門本是一位自由的小提琴家,被欺騙拐賣之後,不承認自己是奴隸,便被抽打得體無完膚。

在雙手雙腳以及身軀都被鐵鏈鎖住的時候,所羅門為了活著,不得不委曲求全,承認自己不是自由人,是一名逃亡的奴隸。

前一夜,還在跟自認為大方慷慨的朋友飲酒狂歡,醒來時,已是那個昨日今日陰陽兩隔的普萊特。

就像現實世界裡,朋友,可能今天跟你把酒言歡,明天便為了利益,把你出賣。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人性的善惡是否有個盡頭?

那一杯酒下肚,所羅門便開啟了他長髮十二年的奴隸生涯。

所羅門遇到的奴隸主,有真正喜歡他關心他,卻無能力保全他的福特先生。有賞識他的才華,願意讓他憑著自己小提琴演奏的技藝獲得報酬的特納法官。與他糾糾纏最久的,卻是看不慣他的艾普斯。

如果黑人奴隸遇到的都是像福特先生和特納法官那樣的奴隸主,他們還可以給予奴隸一點點的尊重和關愛。

可是,多數的奴隸主,都是像艾普斯那樣,不拿奴隸當人看。

生活那樣苟且,也該有詩和遠方的《為奴十二年》

(四)

所羅門替主人找尋派茜,回來時被艾普斯誤會他跟派茜講話了。艾普斯追趕所羅門,手裡拿著鋒利的尖刀。

後來因為派茜去討了一塊肥皂,艾普斯找尋不到派茜,以為她逃跑了。真正見到的時候,見到她就想鞭笞。自己下不了手,讓所羅門抽打。所羅門不從,艾普斯便拿槍指著他,並以其他奴隸的性命相威脅。

在絕對的權利面前,所羅門手裡沒有任何反抗的武器,他左右兩難,在人性的夾縫中掙扎,終究逃不過一個僅僅是奴隸的身份。

強權面前,任何微弱的反抗都是徒勞。

派茜被艾普斯侵犯的夜晚,所羅門如果出來反抗,自己就會是曾經同伴的下場。

因為他無能為力,沒有更好的選擇和出路。

他多麼渴望,自己從來沒有遇見過那兩個幫助自己找工作的白人,就不會有現在的一切遭遇。可是如今想來,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生活還在繼續,為奴已經十二個年頭。所羅門又遇到了一個可能救自己於水火的人:加拿大人巴斯。

巴斯知道所羅門的請求有多麼可怕,但還是口頭答應了為他送信。

巴斯走後,所羅門必然惶恐,他害怕巴斯會背叛他,那樣自己面臨的將會是無止境的黑暗。

影片再一次給了一個長長的特寫,沒有任何聲音,只有所羅門不知是喜是悲的臉。

未來會怎樣?他不知道。

但是所羅門知道,自己已經抓住了所有機會。

當時的所羅門,選擇把自己的故事都告訴巴斯,那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哪怕只有一丁點兒的希望,所羅門都要試一試。

正如他一開始所說:我不是為了生存,我是為了生活。

當其他奴隸還在為了生存疲於奔命的時候,所羅門在為了重獲自由而東奔西跑。兩者在一開始,好像僅僅是一個信念的區別,卻終是靠著不同的信念支撐,有了不同的人生結局。

沒有任何報酬,僅僅是為了自己心中的自由,巴斯真的成了所羅門的救星。

所羅門走的時候,派茜叫住了他。他知道,派茜多麼需要自己的幫助,可是,他真的愛莫能助。

在那個社會背景下,一個人能救得了自己,已經付出了他最大的代價。想要拯救別人,他真的無力承擔。

所以,回去之後的所羅門,開始申訴曾經陷害自己的白人,申訴無果後,投入到了為黑人奴隸爭取自由的演說裡。

即便他知道,自己的這個舉動會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但他還是要為了同胞,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活以及生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定要有能看到詩和遠方的勇氣與信念。

生活那樣苟且,也該有詩和遠方的《為奴十二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