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開心之旅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上週末登陸院線,文藝片的小眾沒有影響作品的表達,週日當天實現了逆襲,比《馴龍高手3》票房收入還高,非常令人意外。

一次開心之旅

大部分中國觀眾都被《綠皮書》打動到了,儘管它的主故事是關於美國曆史上著名的種族隔離問題,“綠皮書”本質上和“戶口本”一樣, 是恥辱之書。讀懂綠皮書,也讀懂了美國南北兩地對於民族政策的差異。

但這並非這部電影獲得高口碑的主要原因。這些年來,包括《為奴十二載》《被解放的姜戈》《月光男孩》甚至去年的《黑豹》等奧斯卡入圍甚至最佳影片,都有這個主題,但均未像《綠皮書》這樣在大眾口碑裡獲得支持。《綠皮書》突破了原本的侷限,究其原因,在政治因素之外,是因為還有一個相對友好的喜劇內核、友情主情感,這兩者才是取勝關鍵。

一次開心之旅

先說這部電影的喜劇元素。影片的兩位主角:一個是不苟言笑、非常嚴肅的黑人鋼琴家,和一個混跡底層、通曉各種底層生活技能的白人社會人,二者在一段兩個月旅程中會有什麼樣的奇遇?迸發出什麼笑點?綠皮書用觀眾喜歡的公路片的方式展示了這段緣分交割。

整個過程中,無論是購買石頭、吃雞、亂扔垃圾、談論各自生活本身,都是以反差對比的方式突出喜劇元素,讓觀眾在歡聲笑語中度過這段旅程:越拘謹的人越需要釋放的可能,越不羈的人進入正式場合越有意思,這些在電影中作為橋段被一次次設定執行,並取得很好效果。

一次開心之旅

友情主題是這部電影被認為接近《不可觸碰》這部高分電影的另一個原因。最痛恨黑人的白人最後和黑人成為最好的朋友,最嚴肅的黑人最後打開自己內心的硬殼,接納了外部世界,彼此在這段旅程中都收穫了人生新的際遇,友情被拔高非常高的位置。這種跨越種族、文化的情感表達,引發的是最大規模的共鳴。尤其是最後他們來到黑人酒吧,鋼琴家用自己的方式彈奏起不屬於這個階層的音樂並收穫全場歡呼的時候,影片以友情的方式對主題進行了映照:他們都改變了彼此,獲得新生。

一次開心之旅

《綠皮書》雖然是美式現實主義題材,雖然它來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背景,但直指的是美國當下主流大眾的價值觀取向。少數群體的自我防衛意識、大眾媒體刻意追求的政治正確,讓這部電影得以被製作拍攝。

但即便如此,電影的主情感和商業性沒有被放棄。4億票房的預期會成為近年來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地市場最佳表現,一方面是電影的商業潛質被全部釋放,另一方面,國內觀眾群體的審美提高也功不可沒:再沒有真正的好作品在電影院會輕易被埋沒。

一次開心之旅

好作品未必都是跨越文化隔閡的,但最好的那部分一定是。《阿甘正傳》有美國夢的構建,《綠皮書》有美式種族觀,但他們無疑都是最好的那部分。有美式政治正確的內核,卻包裹在全世界認可的故事外衣之中,這才是電影的高明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