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事件形成显著影响全球热带和副热带地区

自去年6月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暖范围逐渐扩大,9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截至2019年2月底,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已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尽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较弱,但对全球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影响显著。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从而影响大气环流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中,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总体要强于赤道东太平洋。就我国而言,这种海温情况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偏西偏北,从而有利于引导低纬度大量水汽向我国输送。同时,冬季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过程频繁、强度较强,冷暖气流主要在江淮至江南地区交汇,造成当地降水明显偏多,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气候专家分析,入冬以来,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美国南部降水异常偏多,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

国家气候中心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近期演变特征以及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和统计模式预测,未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继续偏暖状态,预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19年春季,仍然有利于引导水汽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