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達道到西北井

達道在唐山礦1號井北面,是一個券砌式鐵路隧道。

出唐山礦北門就是新華道,沿著人行道邊向東走,許多私人汽車停在兩邊,新華道上車水馬龍,沒有半刻停歇。

從達道到西北井

達道內外,上面就是車水馬龍的新華道。韓立軍攝

如果不是這裡的老居民,你很難了解——唐山礦北門東側200多米的柏油路下面,還有一座一百多年前的“立交橋”。沒錯,它是達道,是開灤留給這座城市裡的歷史印記,即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它也沒有絲毫損壞。

新華道兩邊的視線,被商鋪和高牆阻擋,達道就隱藏在新華道下面。

達道是這座“立交橋”的官名,開鑿者期盼事業暢通之意。而在唐山礦上工作的老師傅們卻不叫它達道,反而按自己的叫法,親切地稱它為“北大碹”。“北大碹”南出口的頂上,砌著鐫刻文字的石塊,石塊上的文字:“達道,光緒已亥二十五年四月初四,開平礦務局。”那一年,是1899年。

從達道到西北井

據《開灤百年紀事》記載,1894年,開平礦務局開鑿西北井礦(又稱西山礦),後因流沙過重而終止。1896年,開平礦務局投資津平化銀12.4萬兩,在唐山礦1號井西北1600米的地方另選址開鑿新礦井,還叫西北井礦(西山礦)。

從達道到西北井

1899年,西北井礦建成投產後,達道即開始竣工使用,從西北井採出的煤炭,由火車牽引穿過達道,從1號井旁邊走過,走上唐胥鐵路。沿著達道的洞口向西北方向看去,鐵路延伸出去不遠,就被兩扇大鐵門封住。大門裡面,路邊的信號燈紅燈閃爍,路邊,堆滿了黝黑的枕木。

現在,大鐵門成了一座界碑。

鐵門外,鐵路被水泥封住,只露出兩根鐵軌。鐵軌間,圓潤的鵝卵石鋪成了路面,花草掩映,垂柳在風中輕輕擺動。

從達道到西北井

達道北側鐵門外景象 韓立軍攝

鐵路上,沒有了當年火車運煤的場面,更沒有了那個煤礦的一絲痕跡。

喬屯樓就在鐵路的旁邊,居民們把這裡當成一個小花園,鐵路邊時常有被開墾出來的小塊地,種上花草。再往西北百十米,連鐵路都不復存在。鐵路延伸至一垛一米多高的小牆後戛然而止。

很少有人來這裡,鐵門外的這一段鐵路,就像一篇文章的省略號,顯得異常清靜。在這裡,記者感覺,達道連接西北井的歷史,只是存在於兩個看似不相干的名字中。

龍澤路上,依然是車水馬龍。沿著龍澤路邊,老鐵路依然留下些許的痕跡。

從達道到西北井

唐山礦到西北井礦路段上的鐵路痕跡 韓立軍攝

一百多年,這條鐵路上的火車曾經“呼哧呼哧”地穿過一條條馬路,把一輛輛空煤車拉向西北井,那個時候,鐵路兩側還是荒涼的土地。現在,鐵路已經不復存在,路兩邊取而代之的,是一綠草地、拔地而起的現代化高樓。

1600米外,就是是西北井舊址。

現在的西北井大坑,應該算個公園,每到夏季,大坑的水面上會鋪滿碧綠的荷葉,荷花掩映其中。傍晚,市民在坑邊散步、釣魚。大坑兩邊,各種石頭裝飾堆砌成岸,木排椅建在坑邊。

水面下,是90多年前的西北井煤礦井眼位置了。

從1899年到1920年,西北井投產僅僅21年就被迫關閉。在這短短的21年間,西北井發生了4次大的透水事故。而最嚴重的一起就是1920年透水,當年2月6日下午4時半,整個礦井在不長時間內就被淹沒。被迫關閉後,西北井的地方還改為水廠、井眼改作水井,用以供應附近居民及唐山礦的工業用水。

而現在,西北井只剩下一個大坑了,水廠和井眼都不復存在。

從達道到西北井

西北井大坑,當年西北井礦的位置 韓立軍攝

坐在坑邊木排椅上,望著滿池荷葉,遠處有孩子在嬉戲。

從達道到西北井,只有1600米。短短的距離,記錄了開灤發展的一小段插曲。

如今,這個插曲已經散軼殆盡,僅留下一個地名和一處工業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