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安徽省人大代表陸應平:“小而美”社區養老模式破解民生痛點

人民網合肥1月16日電( 葉傳增)大觀區是安慶市老城區,現有60歲以上人口5.45萬人,佔總人口19.5%,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空巢化趨勢明顯,養老問題成為全區最大民生痛點之一。如何解決“養老難”問題?兩會期間,安徽省人大代表、安慶市大觀區委書記陸應平向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講述了破解之法。

“近年來,大觀區以提供更加優質、經濟、方便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服務為目標,探索推進‘社區為依託、居家為基礎、政府來兜底’的‘小而美’社區養老建設,著力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陸應平說。

陸應平介紹,所謂政府兜底,就是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設好養老硬件設施。據瞭解,大觀區投資1200萬元,在城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23個,在農村建設農村幸福院22個,實現45個村(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投資1100萬元在3個鄉鎮建設農村敬老院1所,建成床位332張,實現五保老人100%供養。

除了政府投資建設,大觀區還在政策上對養老服務業發展予以支持。比如,對於租賃公有房產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前三年租金予以免除,三年後租金減半;對正常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站給予每年3-5萬元的補貼;對新開發建設的小區,按照新建的住宅小區每百戶20至30平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並作為規劃審批和驗收的前置條件。同時,建立健全床位一次性補助、運營補貼和財政收入增長掛鉤機制,每張床位一次性建設補助5000元、每月補助600元,養老服務獎補資金投入年均增長40%以上。

“政府強保障,社會唱主角。”陸應平告訴記者,大觀區採取“公建民營”“委託運營”“共助民營”等多種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發展,全面提升社區養老機構服務理念、服務質量、服務水平,滿足不同人群的低、中、高端養老需求。

為了更好地服務老人,大觀區從多方面精準提供養老服務菜單:對不想離家的老人,提供定期上門康護護理、家政服務、老年用品配送等一條龍服務,讓老人足不出戶在熟悉的環境下安心養老;對於需要康復服務的老人,由養老服務站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專業化病患陪護及康復護理服務;為單獨在家生活不便、有孤獨感、子女不放心的老人,提供社區全託養老或日間照料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大觀區還將互聯網技術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全面推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互聯網+”服務模式,依託“雲+網+端”大數據平臺,建立起老人健康管理、定位服務、緊急報警、一卡通等微系統,實時跟蹤老人的安全、健康、文化娛樂等動態信息。

“通過電腦或手機終端平臺,監護人可實時掌握老人的健康信息及生活狀況,服務站適時提供或調整專業化服務,第三方醫療機構第一時間掌握老人健康安全的動態信息,從而對老人進行及時有效救助。”陸應平細數智慧養老服務的好處。

據介紹,未來大觀區還將積極探索“醫養融合、以養為主”為核心的健康養老專業服務途徑,努力構建集醫療、養老、康復為一體的社會化養老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