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二代”爸爸:赢在起跑线,一生无忧,为何还会不快乐?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获取职场干货,完全免费分享!

我的“红二代”爸爸:赢在起跑线,一生无忧,为何还会不快乐?


我有一个好朋友大咩,工作非常努力,在广告公司做文案,生活也很自律,每天要跑5公里。

我对人有很强的探索欲,就想了解她的故事,还是有点大吃一惊的,原来她爷爷是老革命,退休前是某部队的司令,她是大院里长大的孩子。

我非常喜欢她给我讲大院孩子们的起落人生,有的真的发展更好,有的在老爷子去世之后,为了争安葬费大打出手,还有很多人没有父母的成就,虽衣食无忧,但对人生也有些不甘心。

我问大咩:“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她半开玩笑地说:“我理想的生活,都让我爸过了。”

大咩给我讲了她爷爷和爸爸的故事,家族的起起伏伏,她得出的结论,让我怀疑她是不是学过心理学?


说真的,我很羡慕他

有时候,我甚至有些羡慕嫉妒恨我爸,虽然我们是亲父女。

他投胎准,爸爸是部队司令,舅舅是兵团级的大人物(有百度百科的那种);人又有才华,大提琴、小提琴、二胡、萨克斯,全都玩得很好;他娶了个好老婆,大学生,公务员,持家养娃理财一把好手,他的日常基本上是在家读书练字弹琴……

妈妈和爸爸的出身正好相反,来自农村,坐着牛车去高考,吐得一塌糊涂,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虽然门不当户不对,但爷爷特别看好妈妈这个人,觉得很有能力;爸爸也很单纯,对感情很热情,会翻越两个山头去姥姥家。

正因为如此,妈妈说:“你爷爷和爸爸他们对我太好了,我一定要把这个家打理好。”

你看我爸多幸运,年轻时靠爸爸(我爷爷),中年后靠老婆……

这些都不是重点,最让我羡慕的是,他一生都没有为了生存而做过任何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他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在真正进入社会开始独立谋生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到了相仿的年纪,他和我舅舅比起来,同样的退休金,同样送子女出国留学,同样有几处房产,但他得来毫不费力,我舅舅却为这些奋斗了一辈子……

现在动辄就说谁“躺赢”,我爸就是躺赢本赢,他一出生就是一支涨停板的股票,然后保持着一字板再没动过……

我的“红二代”爸爸:赢在起跑线,一生无忧,为何还会不快乐?

赢在起跑线上,就真的快乐吗?

赢在起跑线,一生无忧,我家这位老同志一如所有人想象的那样快乐吗?并没有。

大部分时候肯定是知足常乐的,但有时,他回顾自己的一生,也会难免失落。这其中有内因也有外因:

向内看:

起点高的人因为从小有了高于别人的眼界和见识,所以对自己的期许也会更高,平淡一生难免意难平。

这也可以理解,很多名校出身的学生对自己有更多的期待,只是最终明白,真正取得大成就的那些人总是少数。

放眼往外看:

当初同一个屋檐下的男人们纷纷建功立业,或是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有比较,总会有伤害

舅爷爷(爸爸的舅舅)比爷爷还厉害,生了几个孩子,有一个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就,本身他们这群人出身就好,只要抓住机会,自律上进的人,自然能取得好成绩。

就像吴军老师所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一个人即使赢在起跑线上,成功也要靠自己长期努力。”

尤其现在,年纪越大,会面临中年危机,他越会有意无意地跟我透露出——“爸爸没有用,没能给你提供更好的条件”类似这种信息。

我爸让我心疼,他有时觉得自己没用,都不是为了自己想要什么,而是后悔没能为家人带来什么。

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为什么爸爸会成为现在的他?他呀,被保护得太好。

如果你以为我爸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那就真的错了。

他是舰艇上的机械师,立过几次二等功,在部队自学高中课程考上了军校,在部队挖过菜地修过猪圈,就连我家里装修都是他亲自上阵,挖沟排线做管道……我小时候的尿布都是他洗的,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几个像他这么能干的男人。

他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字,或许没有多富有,但绝对是一个体面正直的人。

他一生分别在30岁、35岁、38岁的节点遇到过很好的机会,如果当时抓住了一个,或许我现在就成为了红三代和富二代,但是这几次创业均无疾而终。

他的短板不是能力,而是逆商——面对困境和压力时的表现

在他们那个拼狼性的时代,只要大胆去干,就有一线机会。当时,爷爷的老战友有一个项目,爸爸各种选址、跑审批。

但是,这个过程中,爸爸一个帮忙的“朋友”偷偷联系爷爷的老战友说是他自己的功劳,想甩开爸爸直接做,爷爷的战友来问了几句,爸爸就很生气,不能接受,觉得这些人怎么都这样,然后你们去干,我不干了。

当然,那个人最后也没有干成,这事并不复杂,项目本身进展很顺利,话说清楚就可以了。

可爸爸是一个被优越的家庭和单纯的工作环境保护得太好的人,遇到一点不如意,就觉得真没意思,你们争去吧,他接受不了这些。

我妈也没有帮助他成长,她觉得你既然不喜欢去社会上和这些人打交道,那么就我来吧。于是,妈妈多年来像一只老母鸡一样张开翅膀,牢牢地把我爸和我一并护在身后。

爸爸很率真,感情很细腻,这两天我家的狗走丢了,他在家里哭了几天了。还有,每次一起出去旅游,他会为没有吃到一个美食而真的不开心,从脸上就可以看出来……

作为爸爸和老公,他做得真好,真的顾家,对家人是真的感情,可他的性格决定了不适合做很多事情,工作上取得成就哪能不受委屈?


我的“红二代”爸爸:赢在起跑线,一生无忧,为何还会不快乐?


其实,换一方面想,这就是任性,可任性需要资本。

我也反思过,为什么爸爸会一直被保护得很好?教育是一方面,爷爷很温和,而我的前男友,家里比我们家厉害,可是他外公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强硬,他妈妈、小姨、舅舅性格都很刚强。

前男友家的关系都在西安,然后他小姨和姨夫突然被调到了另一个地方,在当时相当于完全没有关系的地方,而且从底层做起,他小姨就要求他姨夫:“我们现在没有依靠,一定要很努力,你每天回来一定要写工作日志,总结一下最近工作的情况。”

然后有一次开会,领导提出一个问题,他姨夫拿出自己的小本本找到了详细的记录,领导问这样的本子你有多少,明天拿来我看看,他姨夫拿了一大包,后来发展得很顺利。

在我从小的朋友中,大家后来的境遇相差挺大。爸爸这种类型的人,我长大后也见过不少,多是富贵人家的小少爷。

我有一个朋友家境优越,可以流利地说四国语言,但却一直无法融入社会,他就从加拿大到美国,换了一所又一所的名校不断读书……

被保护得太好,所以没有去社会上拼搏的动力,也没有在困境之中挣扎的能力,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境遇,很难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

倒是很多家境平凡的人,因为没有退路,遇事咬咬牙多挺一阵子,反而迈过了那道坎,实现了更大的价值。


我的“红二代”爸爸:赢在起跑线,一生无忧,为何还会不快乐?


站在爸爸的肩膀上,我想成为不一样的人…….

对于爸爸,我从未有一刻觉得他给的不够多,恰恰相反,他让我出生在这样一个体面善良的家庭中,我充满了感恩。但站在他的肩膀上,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逆商,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作为我爸的女儿,我深知逆商也是自己的短板。有一次我辞职,我妈问我为啥不干了,我说太累了,我妈哼了一句说,“你才不怕受累,你肯定是受气了。“

我也吸取了教训,谁没有几分年少意气呢?但是社会有它运行的规则,你没有强大到能改变它,就多少需要努力去适应它。

遇到挫折,不要第一反应就是扭头就跑,也不要唧唧歪歪地抱怨,就迎头而上。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忆及自己父亲的叮嘱——遇到什么事情不要怕,硬着头皮去闯,也就闯过去了。

人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


我的“红二代”爸爸:赢在起跑线,一生无忧,为何还会不快乐?

马斯洛需要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总会往更高处看的

我觉得我爸完全有资本知足常乐,可观察他的生活之后,我发现并不是我预料的那样。他也有他的理想,他也渴望实现更多的价值,他希望能在社会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后,总会想要更多的东西,前者是黑白,你不能没有,但后者是色彩,一旦有了你的生活就不一样了。

我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当初身体有慢性病,也坚持去留学,毕业后,很多亲戚都劝我回老家工作,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用考虑买房的事情,可我想到爸爸和我身边的朋友,最后还是决定去了上海。

当时,我的发小也在美国读书,老婆也出身名校,读书时就生了小孩,两个人都不工作,刚生了二胎。

有一天晚上,他打电话,非常迷茫,找的项目都没有做成,我想他也没有真正走向社会。


我的“红二代”爸爸:赢在起跑线,一生无忧,为何还会不快乐?

在上海,我找到了很喜欢的广告文案工作,起初真的有很多不适应,尤其广告公司在乙方,客户很虐。

为了能够写出更好的文案,我会做很多功课。

记得给一个巧克力写,我成了半个巧克力专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5本关于巧克力的书,其中涉及巧克力豆种植方法、顶级巧克力品鉴方法、巧克力食谱等,后来和客户沟通,他们对我的专业非常认可。

这样一点点积累,我自己可以独立负责一个品牌项目了。没人管你是谁,你的作品就是你最好的名片,我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内心充实、快乐。

工作这2年,随着取得成绩,我越来越理解了爸爸的不快乐,与其羡慕他,不如自己强大起来,在他即将垂垂老去的时候,让我去做他的脊梁。

对于原生家庭,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接受。我有的发小,也怪爸爸不努力,不像爷爷一样,提供了天然的好条件。

可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想要什么,要靠自己争取,更要珍惜已经有的。

写在最后:

关系这件事情,我不能“虚伪”地说不重要,可是如果有关系,反而应该做得更好。

就拿一些大公司,作为接班的富二代,如果没有能力,保不准父母打下的江山就被别人抢走了。还有,在一个单位里,取得一点小成绩,靠关系可以的,但大的成绩还是要靠自己做出来。

我没事喜欢读历史,读的越多越明白,无论出身如何,对自己和以后的孩子,独立的思考、生活能力,以及应对挫折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