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矇昧時代人們都很單純沒有那麼多概念,無論男女老幼大家都隨地大小便,誰都不會笑話誰,天地之間就是個大廁所,特方便。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伴隨著農業的發明和發展,人們開始逐漸定居下來。同時農業的生產經驗告訴他們動物的糞便有很好的肥田作用,於是人們開始在聚居地旁邊或是直接在自家田地裡挖坑收集糞便來肥田。“坑”就成為廁所的最初形態了,據考證西安半坡氏族公社的遺址裡就有這種“坑”了,方便時要去蹲坑,這必隨地大小便麻煩了點兒。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風雨天風雪天蹲坑就更不方便啦,還有野豬啦野狗之類的野獸可能會乘你之便攻擊你,漢景帝的賈姬就曾在如廁方便時差點遭到野豬的攻擊,幸好野豬最終走了,只是大驚一場。於是人們把“坑”用土石或者茅草遮蔽成為一個小房間再覆蓋茅草為頂,就形成了一個坑,三面牆加一頂的茅坑,像一間小房子所以又叫茅房,直道今天農家院裡的廁所仍然是這種形態。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這種2.0版的坑,如果挖得過大,就需要用木料或石板把坑口遮蔽掉大部分,以方便人蹲用,這項工作做不好會出人命的。無詩為證有事做憑,病入膏肓還諱疾忌醫的晉景公姬獳找來一神漢叫桑田巫給他算命,神漢說,大王您吃不上明年的新小麥飯了。晉景公自己請來半仙自己卻不打算信,他把桑田巫給關起來說:我要你看著我吃新麥飯後就殺死你,看看到底誰吃不上新麥飯!次年,小麥剛發黃晉景公就命人摘來新麥做成一碗新麥飯擺上了餐桌。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但是發生狀況了,《左傳》記載:“將食,脹,如廁,陷而卒。”晉景公正要吃這碗新麥飯的時候,突然感到肚子發脹,就去廁所,掉進了茅坑裡淹死啦。巧了嘛這不是,昨晚上有個個太監說他做夢揹著大王上天了,到上午又從廁所裡把大王背了出來,晉人順水推舟就讓這位太監為景公殉葬了,這位斷子絕孫的太監這馬拍的真不是時候。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到漢代聰明的國人們發明了移動廁所,即馬桶,這有兩個版本。一種說法是高祖劉邦這個小三兒,朝堂開會也好,率領文武百官現場辦公也好,內急的時候,隨便就抓過來文官的帽子來解決,他倒是方便了,可是苦了倒黴的文官,尤其是大冷的天。於是眾文官們便冥思苦想到一個辦法,他們製作一個木桶,安排一太監抱著不遠不近跟在劉邦旁邊,以備他隨時方便用。蹲在桶上勢如騎馬,所以叫馬桶。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另一版本說是飛將軍李廣曾一箭射死猛虎,於是他讓人按照猛虎的樣子做成便器,起名就叫虎子,以示對猛虎的蔑視。李將軍方便的時候就坐在老虎背上拉撒到老虎肚子裡,此時此刻咱們李將軍自信倍增,英雄氣爆棚,幸福滿滿。估計李將軍需派一親兵為他打理這虎子,這種事情自己動手是有失體統的。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更失體統的是唐太宗做了帝王,他的老爺爺叫李虎,於是太宗皇帝下令:不許把便器做成老虎的樣子,不許再叫虎子,一律改叫馬子。唐太宗敬老爺爺及便器,一紙令下差點兒把坐便器一步到位改稱馬桶。無論是桶還是虎子馬子,使用起來架勢如騎馬,這大概是後來統稱為馬桶的原因。馬桶發明出來了,帝王將相們確是方便了,但整天抱著馬桶的太監和專務打理虎子的親兵卻不一定那麼心甘情願,他們失去了很大的方便,沒有辦法而已。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馬桶、馬子個體太大不方便冬夜裡使用,於是人們努力把它小型化,這就是夜壺,是馬桶的縮微版。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有身份的頭面人物的廁所史。就多數人而言還是尋個揹人處直接面朝黃土背朝天解決了完事兒,這樣最方便。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紅樓夢》裡劉姥姥進大觀園就是這樣;賈寶玉在後花園裡也這樣。你別不信,大清王朝的都城北京就是個大廁所,紫禁城外,無論販夫走卒還是文武京官們都是大街上隨地大小便。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開始治理外城衛生:修建公廁,派兵巡邏。尤其是德國人的巡邏兵,只要聽到黑暗處有水流聲,他們循聲就咣咣、砰砰地放槍,這辦法還真靈,一時間竟就管住了外城眾生們的方便之門。京師大學堂也好不哪裡去,看看這條京師大學堂的學生守則就可想而了:“隨地大小便記過。”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並非我成心抹黑國人,倫敦也好不到哪裡去,十九世紀中期,發動鴉片戰爭的那位維多利亞女王曾去參觀倫敦大學,看到穿過校園的泰晤士河面上白光粼粼,飄著數不清的紙片,問是什麼東西,校長回答說是“此處禁止游泳”的廣告。其實是學生們在泰晤士河岸邊隨地大小便丟棄的手紙,校長不好意思明說而已,多丟人啊!

古人如廁的那些事兒,方便還是不方便?

談古本來應該結尾了,再囉嗦兩句說說今。早在十九世紀後期英國人已經發明瞭抽水馬桶,隨著西方帝國主義的侵入,抽水馬桶也傳入我國。1933年,上海的《東方雜誌》退出一期新年特大號,邀請各界社會名人展望一下未來,暢談“新年的夢想”。共收到巴金、冰心、郁達夫、周作人、朱自清等人的來信160餘封。在編輯鄒韜奮看來,歷史學者周谷城的夢想最為有趣:“我夢想中的未來中國,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機會坐在抽水馬桶上大便。”現在約有一半人口用上了抽水馬桶,周先生的夢想實現了。但是再想把這一半人口親自生產的優質肥料施用於農田,可就不那麼方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