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鄉愁遲早退出生活,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對於這樣一位一生為20世紀中國招魂的寫作者來說,鄉愁意味著什麼?在被問及是否有“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計劃時,王鼎鈞說:

“今日鄉愁已成珍藏的古玩,無事靜坐,取出來摩挲一番。鄉愁是我們成長的年輪,陷入層層包裹。鄉愁是我們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鄉愁無可驕傲,也絕非恥辱。鄉愁是珍貴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捨,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鄉愁遲早退出生活,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就此而言,回憶錄四部曲何嘗不是在他鄉與故國之間架設的鄉愁通道。

*文章原載公眾號289號(ID:gh_b80de49b976a),作者唐小兵,節選發佈 。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文 | 唐小兵

去年(2017年)夏天,因難得機緣到哈佛燕京學社訪學一年,就一直籌劃著去離波士頓不遠的紐約拜訪王鼎鈞先生。

今年 4 月,哈佛燕京學社組織紐約之行,得償所願。事先與鼎公溝通,他極表歡迎,在通信中叮囑我注意防範紐約的小偷,並告知在其居住的皇后區法拉盛預訂了一家灣仔海鮮店,一派老式的周到。會面當日,朋友雅婷駕車帶我們到達時,鼎公攜夫人已在餐廳一角的圓桌旁等候。他照舊一身藍色長袍,手拄青藤柺杖,即使端坐,也可感知身材挺拔,一如其峻直人格。之前,《讀書》雜誌編輯饒淑榮跟我講過她拜訪鼎公的感覺:肅穆,讓人肅然起敬而難以親近;鼎公夫人則是大家閨秀溫婉親和。初次照面,確實。好友棣文在紐約地鐵迷路,輾轉多時才到,平白給我們添加了一個小時的餐前交談。我坐在鼎公邊上,借這難得機會,就治學之困惑與人生之問題,一一求教。鼎公作答要言不煩,一如其歷史寫作,字字珠璣。

“為歷史作見證是我寫回憶錄的抱負,

這是很低的抱負”

一次受訪,被問及一生寫作中最重要的回憶錄作品《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和《文學江湖》時,鼎公說:“為歷史作見證是我寫回憶錄的抱負,這是很低的抱負。”這四部回憶錄 2009 年在臺北出版繁體字版(同一年齊邦媛教授的《巨流河》和龍應臺女士的一本同背景著作出版),2013 年由北京三聯書店引入簡體字版,隨後一紙風行,在大陸發行四十餘萬冊,長銷不衰。

我自 2009 年畢業留校、任教華東師大始,一直開設一門面向本科生的通識課程《回憶錄、口述史與 20 世紀中國》,因此對海峽兩岸三地出版的回憶錄、口述史都有留意。最初注意到鼎公此書,是源於錢永祥先生主編的《思想》雜誌發表了高華教授生前的一篇文章《冷戰時代一位讀書人的困窘與堅守》,就託錢先生給我寄來了臺版回憶錄的第四冊《文學江湖》,讀罷不忍釋卷。後來三聯書店出版,責編饒淑榮女士惠贈四卷本回憶錄,收到後先讀記述 1945 年到 1949 年國共內戰的第三卷《關山奪路》,深深為之折服,作者對盤根錯節的紛繁世事的記錄、對隱微人心曲折通幽的洞察,以及從歷史的脈動來探究國共兩黨興衰強弱轉化之謎,皆有獨到的識見和入情入理的理解。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王鼎鈞,著名作家,1925年生於山東省臨沂,1949年去臺灣,1978年後移居美國紐約,創作生涯長達大半個世紀。2013年在大陸出版四冊回憶錄《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一紙風行

這本回憶錄被我列入 20 世紀中國歷史書寫最好的著作之一,與高爾泰的《尋找家園》、齊邦媛的《巨流河》等,同樣屬於史筆、史觀和史識都一流的上乘作品。後來,因參加臺灣中研院一個關於 20 世紀中國中期的歷史記憶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我提交了論文《記憶的戰爭與戰爭的記憶——有關 20 世紀中期中國的回憶與書寫》。在這篇文章中,我用一半的篇幅討論《關山奪路》的歷史記憶對理解內戰的卓越價值,並提出這樣的追問:“作為回憶錄的《關山奪路》在歷史敘述上展現出了幾重張力,而這些張力或者說敘述困境的存在,恰恰豐富了作者的敘述層次,同時在某種意義上對讀者固有的認知歷史框架構成了挑戰。從對國共兩黨成敗之因果的探尋來說,王鼎鈞對作為失敗者的國民黨及其軍隊似乎並沒有同情,他費了最多的筆墨試圖尋找強弱轉化之道,從對於戰敗的日本與國民黨、蘇聯軍隊來說,他對於作為勝利者的後者缺乏任何意義上的認同,反而有意選擇對戰敗者的‘尊嚴’做更多的記述。因此,王鼎鈞的歷史記憶的價值基點就不再是簡單的人道主義邏輯(當然,縱覽全書,他始終對弱者、失敗者有同情感),也不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霸道邏輯,這就提出了一個饒有意義的挑戰:面對 20 世紀中期的戰爭記憶,我們的立足點究竟應該歸置在何處?這場戰爭能夠用正義與非正義來嚴格區分敵我雙方嗎?道德的模糊性與情感的強烈性,居然如此奇特地攪拌在一起,衝擊著我們理性的堤壩。”

就這一點而言,鼎公是處理歷史複雜性和人性複雜性的高人,他冷靜、肅穆而入世地洞察一切幽微,又同時持有一種“高冷”背後的“溫熱”。在他與諸多訪問者往返答問的隨筆集《東鳴西應記》(這本文集註意的人不多,其實是對鼎公一生八十餘部作品的集中闡釋,字裡行間妙趣橫生且不乏真知灼見)裡,其中有一段話,也許對今人理解 20 世紀中國的歷史不無裨益——

感謝您對拙作《關山奪路》以大量的篇幅予以梳理審視,使我如對寶鑑。您問我意見,我能說的不多:

1)我們寫的,只是對歷史某一句某一段的小注,史家不必注意它的史觀史論,尤其不必從其中抽繹出史觀史論來評論。

2)文學作品見木不見林,這是常態。文學作品也能“寓無限於有限”、“納須彌於芥子”,那得把題材處理成高級象徵。這三本書(指自己、齊邦媛和龍應臺同年在臺北出版的書)都無此抱負。

3)文學作品要發乎情,歷史家不必費太多精神料理個人感情,不管是一家哭、一路哭,哭聲對歷史家並不重要。文學家諦聽哭聲,陪伴啼哭的人,或者與之同聲一哭,史家也不必藐視。

4)恕我說句外行話: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並非一事,各國皆然,也許美國不同,至於“不同”到甚麼程度,我沒有能力提出說明。知無不言,聊供參考。

字裡行間可見,鼎公自設是歷史的見證人,也是歷史中人的傾聽者,他關切的是歷史變動中小人物的身世與命運,給出的是有溫度的、能夠感通和同情的歷史寫作。而這種抒情的歷史寫作,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一種節制和自省,避免了感情氾濫無歸甚至扭曲事實。他無意充當歷史審判者,也不願僅做一個無所用心的圍觀者,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聆聽哭聲的捕蝶人。

友人潘暉是鼎公的超級粉絲,幾乎蒐羅並研讀了鼎公的所有著作。他認為:“鼎公的文學與歷史相通的一面,在於他以客觀的態度寫作,不輕以價值觀作是非褒貶。文學的訓練使他善於觀察生活,對生活的觀察讓他發現了許多常人並不注意或無心審視的細節,這些多量的生活細節積累起來,他對世界的認識竟與一般人有了較大的分野。好多貌似不合理的現象,鼎公因為細心的觀察,提出了他獨特一己的解釋(或者疑問)。我覺得他的本事不在思想的深刻性,而在觀察的細膩與周延。”簡言之,鼎公是 20 世紀中國歷史內在的他者,這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情見乎辭而理在其中的寫作方式,是絕大多數大陸出版的同類主題回憶錄所望塵莫及的。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

王鼎鈞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鼎公自己在應邀為一家中文刊物撰文比較《關山奪路》與《巨流河》時有一段妙論:

一本作品就是那個作者的世界,我的世界是江湖,齊教授的世界是學院。江湖的對面是臺閣,是袍笏冠帶,我見過;江湖的對面是園林,是奼紫嫣紅,我遊過;江湖的對面是學院,是博學鴻詞,我夢過,這些經歷並未改變江湖的性質,只是增添了它的風波。我志在反映現實,齊教授不然。齊教授沉浸英詩,她的散文非常‘清華’,我的煙火氣太重。她的風格雅,我的風格俗。

鼎公也進一步對兩書加以評論:

《巨流河》欲說還休,《文學江湖》欲休還說;《巨流河》是無意中讓人聽見了,《文學江湖》是故意讓人聽見;《巨流河》如此精緻,如此雅正,如此高貴,《文學江湖》如此周密,如此老辣,如此江湖!《巨流河》材料集中,時序清晰,因果明顯,是線形結構;《文學江湖》步步向四周擴充,放出去又收回來,收回來又放出去,是袋形結構。

這是切中肯綮的知人知書之論。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巨流河

齊邦媛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洄瀾:相逢巨流河

齊邦媛 編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由那次通信,我開始與鼎公郵件往來,如他所言:“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文字之交就是知心之交,東鳴西應,儼如神蹟。”

“鄉愁遲早退出生活,

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鼎公被譽為臺灣的“文學教父”,他有關如何寫作的書籍《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講理》等在臺灣一直很受歡迎,是許多有志於寫作的文學青年的啟蒙讀物。在鼎公看來,寫作是一門手藝活,成為一個作家與成為畫家、科學家、藝術家一樣,當然需要訓練,也是可以訓練的。現代人反對“經驗的可傳遞性”,主張絕對的自由和個人化,這是很可懷疑的。他說,自己活生生就是一個從“失學少年”到華語文學作家的案例。一個寫作者,不應該學陳寅恪,應該學羅素,寫的文章要能夠讓人讀懂。寫作訓練的基本原則是:先尋求共通之處,再創造個人獨特的成就。寫作與做學問一樣,要轉益多師,先是模仿多家的路數,最後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有點像哈佛王德威教授所言,有一個“似父”“弒父”與“是父”的模仿權威、推倒權威和成為權威的過程。鼎公所論,與沈從文先生極為相似,他的寫作經歷與從文先生也相近,都是從初始階段開始大量最基礎的寫作訓練,且一生視寫作為生命意義最核心的來源――儘管從文先生後來因故長期放棄了文藝創作,但後半生的日記又何嘗不是一種隱微寫作。

談起我的同鄉前輩沈從文先生,鼎公嚴肅的面容上終於露出一點笑意:

我讀了他所有的作品。我投身寫作,有志為文,也受到他的影響。甚至包括我寫自己的傳記,也是從沈從文那裡得到啟發。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文學作品。與他同時期的左派作家,作品的宣傳性很強,關注的重點是階級鬥爭。在沈從文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文學的純淨性。沈從文是一位特殊的作家。他不是左翼作家,但新中國建立後,人們還是可以讀到他的書和文章;同時,他也不屬於右翼作家陣營,他的作品在臺灣也沒有被禁,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一個嚴肅閱讀日益邊緣、人心日益浮淺與急躁的時代,嚴肅寫作還有什麼意義和價值?鼎公在《東鳴西應記》裡已答。多年前,他便叮囑我讀胡適的一篇文章:

佛家有個說法,我們的言語造作都是“業”,“業界”永不消失。胡適有一篇文章《不朽:我的宗教》,就是申說這個主張。現在又有所謂蝴蝶效應,南美洲亞馬遜河上的一隻飛蝶,翅膀扇動空氣,經過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反應,最後形成太平洋上的颶風。我對文學仍然有信心,我寫回憶錄,就是要做一隻蝴蝶。

歷經歲月滄海,觀覽文學潮起潮落,如何看待文字與心靈的關係?鼎公亦在《東鳴西應記》裡作答了:

我一直相信作品和作家沒有道德上的關聯,人格是人格,藝術水平是藝術水平。現在我知道,卑鄙的心靈不能產生有高度的作品,狹隘的心靈不能產生有廣度的作品,膚淺的心靈不能產生有深度的作品,醜陋的心不能產生美感,低俗的心不能產生高級趣味,冷酷的心不能產生愛。一個作家除非太不長進,必須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他得“修行”。

鼎公少時受母親影響成為基督徒,後來又多年沉浸佛經,沿波討源尋求佛理,二者構成其精神世界的底色之一。

上帝在《聖經》裡講了一些道理,但沒有全部講完,也沒有告訴另外的道理在哪裡。最後我在佛教裡找到了:業、果和報的觀念,不滅與輪迴的觀念。因此一個人說的話、寫的字和用的心,都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的,個人的姓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有價值的理念都會流轉存世。

一個人說的話、寫的字和用的心,都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有價值的理念會流轉存世。這段話對其時因世變而略有不安和焦慮的我,真是強有力的慰藉,而他對於人心、人性與人世,又略有一份超然的悲觀。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作文四書

王鼎鈞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知我在高校從事知識分子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鼎公在臨別之際諄諄告誡:

歷史學家需要秉筆直書,應該唯實而非唯上。不能在權威面前,放棄書寫的原則。在歷史研究過程中,學者追尋的是事實。如果發現自己的老師錯了,不能因為為老師諱,而放棄澄清歷史真相。同樣地,歷史研究者也不能對自己的學生設置限制,更不能因為學生的研究發現跟自己相左,而加以干預。

鼎公面似儒家,精神上介乎基督徒與佛教徒之間,而其價值理念上卻與自由主義所主張的自由多元價值觀高度吻合,可謂是世界文化多元一體的具體而微者。對於這樣一位一生為20 世紀中國招魂的寫作者來說,鄉愁意味著什麼?他笑道:

中國是初戀,美國是婚姻。

前者驚心動魄,後者靜水流深,前者甜蜜與痛苦交織,後者更趨日常的回望。紙上風雲,漫卷詩書,縱橫千里,筆落故園,這是一種何等高超動人的境界!他曾在被問及是否有“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計劃時說:

今日鄉愁已成珍藏的古玩,無事靜坐,取出來摩挲一番。鄉愁是我們成長的年輪,陷入層層包裹。鄉愁是我們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鄉愁無可驕傲,也絕非恥辱。鄉愁是珍貴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捨,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鄉愁遲早退出生活,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就此而言,回憶錄四部曲何嘗不是在他鄉與故國之間架設的鄉愁通道。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情人眼

王鼎鈞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海水天涯中國人

王鼎鈞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回到波士頓後,我給鼎公寫了一封長信,這是拜會了一位書寫者、觀察者、思想者的收穫,這次晤面聚談也成為我訪學期間最珍貴的片段之一,值得用一生去回味。摘引信中一節,收束此文——

週六晚上在您身旁聊天談及的一些話題,這些天一直縈繞在我腦海。其實,我當時是帶著一個很大的精神上的困惑去拜訪您的,就是中國近些年變化這麼大,公共文化在狹隘民族主義與消費主義的夾擊下日趨式微,躲進小樓成一統成為一種士林風氣……像我們這一代自認為知識人的個體如何在這個大時代安身立命?自去年到美到如今,確實時常有一些焦慮和不安。聽您談到,一個人的言語、文字在長遠的時空裡可能產生無法預期的影響,仿若空谷足音一樣讓我震動。萬事皆有因果,因此才能慎待文字和寫作,才能臨文以敬、待人以誠。我想這可能是這次談話中最讓我有可能悟道的一段話了。

此文寫成得益於參加了與鼎公一家人餐敘的摯友肖棣文的共同回憶,謹此致謝!

唐小兵: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王鼎鈞:鄉愁遲早退出生活,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與民國相遇

唐小兵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1

ISBN: 9787108056979 定價:42.00元

━━━━━

三聯書訊 | 2019年1月

—END—

歡迎點“好看”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王鼎钧: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覆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覆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