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武鳴是個有歷史故事的地方

這不

筆者一行驅車尋找

從南寧至武鳴探尋歷史地理遺蹟……

廣西第一條公路

邕武公路x037高峰隘

南寧至寧武的邕武公路是廣西的第一條公路。

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1912年,陸榮廷主政廣西,他是廣西都督、“兩廣”巡閱使,類似於以前的總督職位,大軍區司令。

陸榮廷是武鳴人,為了坐鎮老家而主政廣西,他將省府從桂林搬遷到了南寧,又下令調動陸軍工兵,修建一條可以從邕寧到武鳴的公路,1915年開工,修了四年竣工通車,全長52公里,其中南寧至武鳴42公里,武鳴至寧武10公里,按照古老的“伊嶺古道”而建。

之中還有個故事,當年伊嶺村有幾十文人,以“萬言書”向陸榮廷“陳訴”抗拒,希望公路不要從伊嶺經過,以避免兵匪之害,陸榮廷念及少年時曾在伊嶺流浪一年,得到村民尤其寡婦的善待,讓他有暫時安身的“家”,便決定改道避開伊嶺村。


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公路修好後,陸榮廷曾有段時間坐鎮武鳴的“寧武莊”“明秀園”遙控廣西全局。據史料記載,“寧武莊討袁會議”是在武鳴召開;胡漢民、梁啟超等中國許多政、軍界名人都從廣西內外各地,經邕武公路會聚武鳴,與陸榮廷共商“討袁大事”。

1921年,粵軍攻佔廣西,也是從邕武公路直搗陸榮廷老巢,武鳴“寧武莊”被徹底摧毀。

1939年12月1日,在邕武公路高峰隘區域,中國軍隊與日寇激烈作戰,雙方死傷數百人,邕武公路見證了血流成河的悲壯場面。

邕武公路自建成後,早期僅供軍政機關專車來往,至民國10年,才有粵西汽車公司的商車行駛,並由汽車公司自行養路。雖彎曲拐彎,陡險難行,但邕武公路卻是桂南通向雲南、貴州等省的重要通道。

繼續前行過武鳴城區十幾公里,到達有許多神傳說的羅波鎮。


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看點是"葫蘆娃"水準的龍母塑像。


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繼續沿地圖藍色部分中段,跨過大明山鏌鋣關,下來即是。


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大明山下馬(碼)頭鎮下來的暮定河,似條大水溝,可知自遠古曾是條航運大河。地理決定歷史走向,新時代,我們依循古人所行。


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昔日繁華潭李塔

見證武鳴北大門

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潭李塔位於廣西武鳴縣羅波鎮壇李村,塔高20米。

潭李塔建於清光緒年間(1909年),由村民捐建,目的是為了鎮風水,每年除夕夜或家有喜事,村裡人都會去塔內拜祭,塔內第一層牆面畫有黑色飛舞的龍壁畫。

塔五層八角為磚木結構,紅磚砌築,八角形,短挑簷,葫蘆頂,底層有拱,第二層圓窗,其餘窗格形狀各異,塔前有一塊石碑,刻有"武鳴縣重點保護文物"。


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據當地人說,潭李塔是(武鳴)龜頭,文江塔是龜尾,可見當年武鳴北大門的江湖地位。


陸榮廷與武鳴伊嶺村流傳這麼一段故事,你聽過嗎?


很多年前,司令就奇怪,在這偏僻的田野,為何會矗立這麼俊秀的一座古塔。而一旦明白了這古代交通關係,就明白了這思隴到羅波的回頭江邊的潭李塔,是曾經繁華要道的標誌。

回頭江,早已不再檣櫓交錯,問及當地人,都已沒有了行船記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武鳴生活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