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一语成谶,说出她弥留之际,宝玉不在她身边

《红楼梦》未完,实乃人生一大憾事。几百年来,读者只能从前80去猜测每个人物的结局。对于林黛玉的结局,读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她和宝玉“心事终虚化”,并最终年少而逝。但有一点,读者看法不一致,那就是黛玉的死法,有人说是上吊,有人说是沉湖,也有人说是病死。我的看法是:黛玉应该是在绝望后上吊而亡,并且在弥留之际,宝玉不知去向,生死不明。若我的猜测是对的,那么黛玉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成谶了。

黛玉一语成谶,说出她弥留之际,宝玉不在她身边

首先,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黛玉是如何死的。

在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得明白一个问题:黛玉的病是心病,都因宝玉而起,只要和宝玉的亲事定了,她的病自然就好了。她自小的体弱,吃吃人参养荣丸也就够了,算不得什么大症候。宝钗进贾府前,她和宝玉相处十分融洽,根本就不会像后来那样,动不动就哭闹。

她总是哭闹,总是生病,是从第4回宝钗入进府开始,特别是第八回薛家正式亮出“金玉良缘”这张王牌后。从第4回到32回,她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其原因用宝玉的话来说就是“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

黛玉一语成谶,说出她弥留之际,宝玉不在她身边

宝玉说的这个“不放心”,就是指黛玉还不能确定宝玉的心,不知道宝玉心里是否也有“金玉良缘”,甚至还有湘云。但第32回,宝玉诉肺腑后,黛玉就完全放心了,她不再试探宝玉,和宝玉哭闹了,她甚至和宝钗都能做好姐妹了。完全放心后,黛玉的病自然是一日好似一日,断没有莫名其妙病死的道理。

当然她也不可能好好的去自尽,她的死,肯定是因为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拆散了她和宝玉。这股力量就是:王夫人和贾政要把她嫁给北静王,而此时宝玉却又不知所踪,生死不明,她绝望之下,只好上吊自尽。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王夫人和贾政要把黛玉嫁给北静王呢?宝玉又到底去哪了呢?

黛玉一语成谶,说出她弥留之际,宝玉不在她身边

接着,我们一起分析一下,80回后宝黛二人发生了什么事情。

80回后,流寇叛乱,倭贼四起,天灾人祸导致民不聊生,处处是饥民灾民。国库亏空,皇上无力镇压,朝局动荡。此时,南安郡王奉命出征,却屡战屡败,后被俘虏。南安太妃来贾府收探春为义女,嫁去外藩和亲,以救南安君王,宝玉送探春远嫁。

忠顺王爷弹劾王子腾,皇上无奈调王子腾入京。王子腾回京途中,被忠顺王府的人暗杀。同时,忠顺王府笼络贾雨村,让贾雨村弹劾贾赦为扇子逼死石呆子,贾珍给贾蓉买官,贾琏家孝国孝中霸占有夫之妇,贾府摇摇欲坠。贾母日日焦心,一病不起。宫里贵妃娘娘骤然薨逝,贾母听到消息后,急痛攻心,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黛玉一语成谶,说出她弥留之际,宝玉不在她身边

北静王来贾府吊唁,偶然看见披麻戴孝的林黛玉,一见倾心,透露出想娶黛玉之意。王夫人为救贾府,很愿意把黛玉嫁给北静王,贾政见贾府自身难保,也愿意给黛玉找条更好的出路,于是夫妻二人决定把黛玉嫁给北静王。

此时,宝玉送亲两月有余,一直未归,也没有消息,黛玉焦心如焚,一腔苦楚无人诉说。一日,跟着宝玉去送亲的小厮铭烟踉踉跄跄回到贾府,禀报说宝玉回程中遇到暴风雨,船翻了,宝玉不知去向。黛玉听后,喷出一口血,晕了过去。

黛玉一语成谶,说出她弥留之际,宝玉不在她身边

醒来后,黛玉想到自身处境:舅父舅母要赶着日子把她另嫁,宝玉却不知死活,只怕凶多吉少。余生不能和宝玉共度,活着还有什么趣儿?不如“质本洁来还洁去”,也“强于污淖陷渠沟”,于是她在一个冷月当空的夜晚,来到和宝玉一起共度《西厢记》的桃树底下,上吊自尽了。

宝玉翻船后,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子,被破足道人和赖头和尚救起,送回贾府。回到潇湘馆,人去楼空,宝玉肝肠寸断。可宝玉还没来得及伤心多久,贾府就被抄家了,宝玉也跟着入狱。北静王去狱中看望宝玉,才得知宝黛感情,十分后悔自责。后北静王把宝玉救出来,并回贾府把黛玉安葬于那棵桃树底下。

黛玉一语成谶,说出她弥留之际,宝玉不在她身边

最后,黛玉一语成谶,说出她弥留之际,宝玉不在她身边。

28回,宝黛二人又日常你一句,我一句打哑谜。这时,冯紫英派人来请宝玉去吃酒,宝玉只得放下黛玉,出门去了。宝玉出门时,黛玉对着门外说了句:“阿弥陀佛!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这句话可不就是一语成谶么?后来,宝玉送探春出嫁回到潇湘馆时,黛玉的确是已经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