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大代表邹军:定远乡村振兴要做好“五篇文章”

“定远是农业大县,乡村振兴是永恒的主题,结合地方资源禀赋,我觉得定远未来要做好产业兴农、园区强农、科技助农、改革惠农、金融活农‘五篇文章’。”1月15日,安徽省人大代表、定远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邹军在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采访时说。

安徽省人大代表邹军:定远乡村振兴要做好“五篇文章”

安徽省人大代表、定远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邹军。

聚焦精准,努力实现贫困县高质量退出。定远是滁州市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也是该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90多万人口中,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有11.16万,贫困发生率13.43%。

“身上的担子很重,但我们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贫困县高质量退出统揽脱贫攻坚,贫困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邹军介绍。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定远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减少至7000余人,贫困发生率也下降至0.95%。

在脱贫攻坚战中,定远提出“高质量退出”,虽然只是简单的五个字,但背后要付出的努力却很多。其中,在完善户档资料方面,除了规范贫困户的信息资料,对全县农村14.8万户非贫困人口,定远县也是一户一档。对于是否符合贫困标准,重点从家庭收入、房产车辆等方面做实佐证材料。

此外,定远县还围绕住房、饮水、医疗、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在全县农村开展房屋安全鉴定“户户到”、饮水安全鉴定“户户查”、农村医疗保险“户户缴”、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组组通”,消除漏评、错退隐患,补齐发展短板。

“为什么要农村房屋安全鉴定全覆盖?如果非贫困人口房屋不安全,也是‘两不愁三保障’没做到位,对于符合条件的,我们全部进行修缮和拆除重建。”邹军说,通过上述工作,定远既夯实了脱贫攻坚的基础,也让非贫困人口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发展红利,“工作量很大,我们全部压到乡镇、压到村队,最辛苦的就是我们的基层干部。”

因地制宜,乡村振兴要做好“五篇文章”。“定远是农业大县,对于我们来说,农业问题至关重要,乡村振兴是永恒主题。”邹军说,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产业兴旺放在第一位,意味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而定远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产业兴农”。

邹军认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是内生动力,没有集体经济的壮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很难实现,而没有产业,说集体经济都是空谈。

“产业兴农,要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温氏养殖、众兴菌业在定远搞规模化养殖、种植。到2019年年底,70个贫困村将实现温氏养殖基地全覆盖。众兴菌业一期工程每天可产蘑菇7000篮,那篮子生产、提供秸秆制作基料,村里都可以配套生产,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增加‘造血’功能。”邹军说。

园区强农,是要做好的第二篇文章。邹军介绍,定远县西卅店镇有一个国家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中,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集群,现代农业加快建设,成效非常明显。未来,定远计划建设更多类似园区。

邹军介绍,定远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会做好科技助农、改革惠农、金融活农等文章,借“智”发展,激发农村更多的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谋划未来,提交议案关注农业发展“最大困扰”。此次两会,邹军跟其他代表共同提交了两份议案,都是关于定远县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的,分别是《关于加快推进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建设的议案》《关于加快推进江巷灌区工程建设的议案》。

“定远位于江淮分水岭,长期以来缺水易旱,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把水留住很关键。江巷水库的建设,以及效益的发挥,可以彻底把定远的水利问题解决掉。”邹军说。

定远县江巷水库工程是国务院列入“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的172项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主要功能是供水和灌溉并兼顾防洪,批复总投资30.58亿元,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主体建设基本完成。

江巷水库设计年均总供水量是2.59亿立方米,其中2.2亿来自引江工程,而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就是引江配套工程。

“水库计划2019年5月建成,这个干渠工程要求是2021年前建成,所以我们建议及早开工建设,并请求给予建设资金政策倾斜。我们是省级贫困县,目前正在全力扶贫攻坚、脱贫摘帽,县级财政紧张,恳请减少或免除定远县级配套资金。”邹军说。

对于江巷灌区,邹军介绍,要让江巷水库发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建设江巷灌区十分必要,规划新建的江巷灌区是驷马山灌区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全国现代灌溉发展规划》,一旦建成,将从根本上改善江淮分水岭区域的水资源格局。

“这个工程总投资估计要128亿元,定远没有那么多钱,但作为一级党委政府,谋划必须要做,先树立个目标,等有条件了再来实施。”邹军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