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助你科學敗家 雙11怎麼囤貨不浪費

明明每年都告誡自己要理性消費,但一到“雙11”咋就管不住手呢?看著家裡前年買的化妝品,去年買的衛生紙,上半年買的洗衣粉,這個“雙11”到底是繼續囤呢還是繼續囤呢?

淘寶大數據顯示,早在2013年中國“囤貨族”人數就已達129.6萬人,佔網購總人數的30%,他們平均每購買一次必需品的商品數量可達59件,五線城市的人均購買量甚至可達107件。4年過去了,中國的網購滲透率相比2013年增長了13%,線上購物的人數累計增加了1.53億人,單次購買商品數量提高了15%,“囤貨族”人數與單品購買量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語了。京東平臺數據顯示,多次購買同一商品的囤貨型用戶數量2016年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100倍以上。

“囤貨族”對於自己的購物成果一般都十分滿意,在他們看來,利用促銷囤貨,既撿了便宜,又買到了踏實,一舉兩得。2017年“雙11”僅天貓平臺就賣出8000人每天喝1升夠喝50年的純牛奶;足夠把地球包上87圈的衛生紙;首尾拼接長度相當於3個亞歐大陸橋的衛生巾……

科學囤貨指南

然而,原本打著“省錢”旗號去瘋狂購物的“囤貨族”慢慢發現,囤貨實際也會帶來不少苦惱。滿抽屜的零食就要到期;滿櫃子的衣服還沒穿就過時了;滿陽臺的廁紙發黴了都還沒用完!馬上又要到的“雙11”,面對各種優惠,今年到底是繼續囤還是不囤呢?

天貓大數據顯示,2017年排名前十的“雙11”囤貨爆品分別為洗衣液、洗衣粉、抽紙、捲筒紙、衛生巾、牙膏、牛奶、膨化食品、面膜、開關插座套裝。數字之道將通過對商品的實際用量、保質期內消耗量等數據進行分析計算,製作出一份科學囤貨指南,助力大家愉快的度過這將臨的促銷盛典。

一年兩瓶洗衣液,兩箱抽紙,六管牙膏,就能滿足一個三口之家的日常需要,為什麼小姐姐和阿姨們囤貨囤到家裡無處安放呢? “一次買10箱能便宜很多呢!”,“萬一用的時候手邊沒有呢?”,撿便宜和尋求安全感是“囤貨族”囤貨的最主要動因。但萬事都有度,買的太多真的都能用到嗎?更何況活動年年有,節日月月多呢,為了掏空國人的錢包,“年貨節”、“蝴蝶節”、“閨蜜節”、“吃貨節”、“618”、“雙11”、“雙12”……年頭到年尾啥時候才能囤到頭呢?

過度購物不但撿不到便宜,帶來的浪費也著實讓人頭疼。二手貨必然會折價,內部消化又該消化給誰呢?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東西當人是要跟最親近的人分享了。

對於這點,中國男性可謂非常有發言權。數據顯示,65%的男性所用的日化用品都是來自老婆/女朋友的“支援”。對於肥皂解決一切的鋼鐵直男來說,韓國洗面奶,日本面霜,法國洗髮水瞬間真是瞬間柔化了他們的身心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