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如何经营婚姻,才不会败给平淡

我是个懒惰的人,下午在查找工作资料的时候无意间得知咪蒙离婚的消息,作为吃瓜群众跑到她的微博看了4月份至今的每一条内容,对其中几条微博尝试评论但没成功,原因是她关闭了评论功能,只能是转发了几条。她说:“最近重新喜欢微博,可以说脏话,真他妈好。”好巧,我也是。

我并不是咪蒙的狂热粉丝,但是一直也很佩服她的独到观点,关于男女、情绪、社会、人性。但后来还是因为她的文章中对情绪的煽动太重了,会打扰到我为自己营造出来的美好生活,果断取关了。

再一次的关注到她,却有了强烈的愿望想跟她坐下来聊聊婚姻、聊聊爱情、聊聊人性、聊聊男女,因为我跟她有相似的遭遇,且事情发生的时间点也差不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30-50岁的人开始增加,多数解决了婚姻、房子、车子的人生大问题,手头也稍微有点宽裕,生活的周而复始和无聊充斥着他们的人生,好像唯有新一段爱情(或者激情)可以让他们证明自己活着,唯有年轻姑娘的身体才能证明自己还年轻。

如果你把头像换成一个美女头像,打开附近的人,会有一大帮大老爷们对你展开强烈的追求。

他们比你的老公要殷勤,每天早晚打招呼,关心你三餐有没有吃饭,想请你看电影,吃大餐,提醒你多喝水,还会给你发红包。

他们中很多还是有媳妇的,跟媳妇之间没有什么共同话语,有些甚至连吵架都懒得吵,忘记在哪个论坛上看到有个男的说自己宁愿对着马路上的行人撸管都不想碰媳妇,多年的夫妻,要么形同陌路,要么结下深仇大恨。

在你的离婚声明中,看到说你们的爱情没有打败平淡。

“平淡”、“没有激情了”、“厌倦了”这是我近段时间来听到已婚人士对于婚姻最多的修饰词。

有个结婚后8年的朋友说,他很爱自己的老婆,爱到骨子里,愿意为她做一切,但就是没有办法抗拒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想要去接触其他的异性,想体验那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想再去追女生,也想体验那种带着女生去高档餐厅吃饭的浪漫,想要体验那种关系从不确定、到慢慢试探,然后一步步深入的感觉。

有个婚姻濒临崩溃的朋友,对老婆说你不要这么爱我好不好?要不我们离婚后,我再重新追你吧。能说出这种话的男人,得是有多贱。

但这就是事实,男人是雄性动物,他们只有饥饿的时候才喜欢猎物,不饿的时候喜欢的是捕猎的过程。

至于已经到手,被娶回家的女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具备猎物的属性,也就是能帮助他处理繁琐事务的宠物罢了。

女人一进入婚姻状态,会因为想尽快融入对方的家庭,不自觉地把对方当做自己的亲人,不断试好,甚至有时候有点奴性,忘记了自己,这就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地对你的需求无视、对你指指点点。

有人说,那如果我一直表现出难以被征服的状态不就好了,我一辈子爱自己,没那么爱你,嗯,除非你当初嫁他的时候,就是图他的钱,且他的容貌跟你有明显的悬殊,就像潘金莲和武大郎那样的,再美的容颜也难以抵抗衰老啊。

周末跑去民政局离婚处去观察一对对离婚的夫妻,有一些细节还挺有趣的,一般那个对流程熟知,且拿着证件跑来跑去的一定是主动提出离异的人,而另一个的反应就显得有点不舍、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甚至卑微到离婚证都拿到手了,在对方起身的时候,还习惯性的为对方提包,出了门习惯性地撑开太阳伞,为对方挡着太阳,路上絮絮叨叨地说:把你晒黑了怎么办?可不能把你晒黑了。哎,你深爱对方的样子,在对方眼里,觉得你好像一条狗。

婚姻和爱情真的不一样。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一直是公主嫁给王子,或者是郎才女貌。流传下来的千古爱情故事也都是没有走到婚姻这一步,反而很多流传下来的爱情故事是婚外情(在古代中国不算是)。

从来没有人会告诉我们如何经营婚姻,大多数人会用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并伴随着一声长长的叹息,来应付未迈入婚姻殿堂的新人的疑问。

新人去领证的时候,连9块钱都不用花就在2分钟内轻松拿到了证件,那纸婚书上的誓词也就是几句话而已。

虽然我不是教育学科班出身,这几天从事教育行业,接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之前几年一直受专家学者的影响,认为一个人的很多悲剧产生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做产品的时候多次试图让孩子的父母都参与到育儿中,直到前段时间才意识到,两个彼此不是真正相爱,没有爱的能力的成人的结合,才造就了下一代的悲剧,父母之间没有稳固爱情,不能够意识到自己责任,克服动物性的一面,才是悲剧的根源啊。

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要做公益的婚前培训的课程,让即将步入婚姻的新人们,不要盲目的为了房车在一起,不要为了钱权在一起,提前让他们预知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普及性知识;直面衰老带来的冲击;以及经济出现大幅波动后的情景模拟;以及沟通技巧;经济管理能力;婆媳关系心理学等知识,等学完并通过考试后再领证。

我叫夏筱雨,一个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想热爱下去的女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