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敵後抗戰,那時那人那黨的浴血堅持

現在的抗日神劇裡,華北地區,無論我軍還是鬼子,都是大魚大肉,一個個吃得白白胖胖,別說我們的“八路軍”白白胖胖,女幹部也描眉打鬢,頭髮都不忘了離子燙,可這真是抗戰的歷史真相嗎?

舌尖上的敵後抗戰,那時那人那黨的浴血堅持

正好去年我通讀了晉察冀抗日老幹部姚雪森的《征程四部曲》,作為冀魯豫抗日老幹部的孫子,兩位老人家的回憶,驚人的相似,那就是“艱難”二字,不展開說了,僅僅從飲食上說說咱們的浴血堅持有多難?

八路軍的吃食,就是發黴的小米飯、黑硬的窩窩頭,下飯的鹹菜和辣椒都沒有,有時熟飯都沒,能遇到小河溝把小米泡軟了吃就很不錯了。一次戰鬥,把偽軍給攆走了,大家看到偽軍吃剩下,撒得到處都是小米飯,燒焦的鍋巴,興奮得不得了,感覺跟過年似的,遂大快朵頤。

舌尖上的敵後抗戰,那時那人那黨的浴血堅持

後來被從主力給精簡下來,“精兵簡政”,學過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那時我黨我軍都太窮了,要跟鬼子拼命,但是根據地老百姓負擔不起那麼多抗日軍隊,沒辦法只能忍痛精簡,找地方上想飯轍,跟鬼子漢奸貼身肉搏,蹲在你們的城邊村口,冷不防咬你一口,這是虎口拔牙、刀頭舔血的買賣。好處是不吃咱們自己的,把負擔甩給鬼子漢奸,饒是如此,每有新同志加入,吃頓大餐,也不過炒豆腐和炒豆芽,兩碗麵條和二兩酒,可這比根據地的伙食好太多了!

舌尖上的敵後抗戰,那時那人那黨的浴血堅持

鬼子也強不到那裡去,我常說日本法西斯是low逼帝國主義,那麼個島國,那麼點資源,要在整個東亞,後來又生撲東南亞,人財物力都跟不上,在華北又處處跑冒滴漏,我們的抗日軍民跟他們打麻雀戰,靈巧牛皮糖,今天捅你一刀,明天踹你一腳,每天損失不大,可積累下來就驚人了。於是鬼子的吃食也顯出日暮西山的捉襟見肘,黃色飯糰(估計也是小米)、四塊酸甜鹹菜和兩塊鹹魚。

舌尖上的敵後抗戰,那時那人那黨的浴血堅持

漢奸呢,能吃個雞蛋就是大餐了,為了一枚雞蛋,也許你想不到,就有人當漢奸,給鬼子當密探,這還不在少數。

鬼子難,我們更難,但我們有我們勝利的秘訣,兩個字:堅持!一個字,熬!

舌尖上的敵後抗戰,那時那人那黨的浴血堅持

1942年秋天,元氏縣抗日政府在曠村(今屬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全縣幹部大會。與會人員大都“便秘”,吃黑豆、糠麩和樹葉子吃的。會還沒有散,不少人就坐立不安,會議無法正常進行。縣長吳秋只好“對症下藥”,號召大家開展一次“互助拉屎”活動。男女分開,自願結對,大家都撅屁股拉屎,你幫我挖,我幫你掏,一點兒一點兒往外掏大便。所用的器械呢,就地取材,木棍、鑰匙、筷子等,也有乾脆用手指頭的,只要是一頭光滑的都可以用。

事後,一首快板書很快流傳開來:“抗日戰爭真是難,拉屎如過鬼門關。吳縣長,真是沾,拉不下屎來(號召)用鑰匙剜。黨政軍民同甘苦,日本鬼子早完蛋!”

舌尖上的敵後抗戰,那時那人那黨的浴血堅持

這就是鮮活的歷史真實,今人也許覺得尷尬,某些作家要是表現出來一定是黑化,但我卻看到了濃濃的革命樂觀主義,再苦,那時那人那黨也堅持,堅持著帶領群眾走向光明,不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不罷休!

那時那黨那人,不服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