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到底是不是漢奸?歷史爭議很大

洪承疇到底是不是漢奸?歷史爭議很大

明朝末年人氏,子彥演,號亨九。早年家境貧寒,在11歲的時候輟學了,在家幫助母親做豆乾,需每日清晨走街串巷的賣豆乾,洪承疇那時候一找機會就會去學館外聽課,學館的師傅發現他很有天分,免費收洪承疇為徒,得以重返校堂,洪承疇把握住機會,學習非常刻苦,還把師傅的書都借來看,他從小就表現出了治國平天下的願望。 他的師傅也很認證的教導他,助他承才。萬曆四十三年,洪承疇參加考試,成為了舉人,四十四時,他成為進士。

洪承疇到底是不是漢奸?歷史爭議很大

洪承疇生於亂世,當時的明朝已是強弩之末,戰亂四起,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洪承疇有抱負,亂世中出英雄。因為洪承疇多次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崇禎很是器重於他,任命他於薊遼總督。

崇禎十一年時,清軍兩路南下,京師戒菸,皇太極帶來將領展開對於錦州的圍攻站,同時,崇禎對於錦州也加強戒備。 崇禎十二年時,洪承疇帶兵與山海關馬科、寧遠吳三桂合兵。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犄角。清軍把塔山、杏山攻破。為了挽回局面,洪承疇帶三十萬大兵與清軍會戰,當時皇太極知道明朝援軍已到,要速戰速決,率軍對攻打錦州外城,切斷明朝的糧草,斷絕了洪承疇的後路。洪承疇他們背水一戰,最終全軍覆沒。崇禎十五年時,洪城疇帶領剩下的兵頑強抵抗,最終不敵於清軍,三月的時候。洪承疇被俘。至此,明君的錦寧防線已不復存在。

洪承疇到底是不是漢奸?歷史爭議很大

洪承疇被俘後,拒不投降,絕食數日。皇太極派了很多人去勸說,都被他罵回來,但是皇太極不放棄,派范文程去勸說洪承疇,試探洪承疇是否有寧死不屈之心。范文程返其道之,不和洪承疇提投降之事,與他談古論今,在一邊觀察洪承疇,談話之間,掉落一個灰塵落在洪承疇的身上,他一邊說話,一邊把灰塵彈落在地。於是,范文程回覆皇太極“承疇不死矣”。皇太極接受了范文程等大臣們的建議,對洪承疇備加關照,恩遇禮厚。五月初五,洪承疇正式舉行了投降儀式,對於皇太極俯首稱臣。

洪承疇在清朝當官時,開始是不受皇太極重用的,皇太極也對他有防備之心,是之後洪承疇獻計“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近京處,疾行而進”,此後受到皇太極的重用。 皇太極死後,洪承疇很受攝政王多爾袞的重用,他的所有建議,都會被採納。

洪承疇到底是不是漢奸?歷史爭議很大

洪承疇在清朝時一直都受到重用,官也是越生越大,多次獻計幫助清朝攻佔更多的地方,明朝皇帝崇禎一直到死都以為洪承疇以死,還為他報喪,不知道洪承疇還以清朝的將領身份攻佔自己國家的百姓。 這些他的親人估計都不能原諒。

直到順治十八年時,順治去世,同年康熙繼位。洪承疇此時已69歲,任大學士,但他很孤獨,遂報休息。 朝廷幾經爭議,最終授予三等阿達哈哈番,世爵四世。康熙四年的時候,洪承疇去世,此時他七十三歲。 諡號文襄。

洪承疇是一個有很大爭議的人物,本是明朝重臣,因在錦州之戰被清朝俘虜,投降於清朝。他為清朝統一中國出謀劃策,參與清朝中央的佐理政務,在招撫江南、避免了江南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後期勸降鄭芝龍,被譽為開清第一功。

洪承疇到底是不是漢奸?歷史爭議很大

洪承疇之所能稱為明朝重臣,是因為鎮壓農民起義成功,這個是不值得稱頌的,但是在他降清之後,促使清朝統一,緩和民族矛盾是有重大貢獻的。 洪承疇在明朝沒有平臺去施展他的才華,一直處於打戰之中,投降清朝之後,清朝給了他機會,使他的一身才華有地方施展。

他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他對於當時百姓是很大的貢獻的。 使很多的百姓能重建家園。 這個是值得認可。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他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說出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